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释星云1927年-),俗名李国深,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出生,原籍中国江苏江都,其信徒常称之为星云大师,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星云大师是佛光山开山宗长,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

  • 星云大师文章|
  • 星云大师讲解|
  • 星云大师入门|
  • 星云大师问答|
    • 短期出家需要受持哪些戒律? 短期出家需要受持哪些戒律?

        至少要受持沙弥戒,而女性要受持沙弥尼十戒,再不然,至少要受六法戒,才算是出家。至于短期出家,不管是受沙弥戒或是沙弥尼十戒,总之,只要有受戒,不管受一条戒、两条戒,都相当了不起,更何况是受持好几条戒呢!戒,有除弊、除恶向善的功能,戒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是做人的根本;要想成圣成贤,要想成佛作祖,没有戒就一切不成。(星云大师)

    •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的宇宙观,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称为一小世界,係自色界的初禅天至大地底下的风轮,其间包括日、月、须弥山、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此一小世界以一千为集,而形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集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集成一个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所集成,而称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所教化的领域,故又称「一佛刹」。宇宙中有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便有无数个佛刹。(星云大师)

    • 皈依三宝的十点利益 皈依三宝的十点利益

        三宝是冥冥黑夜里的灯烛,滔滔苦海内的舟航,燄燄火宅中的雨泽;皈依三宝不但能使我们得到究竟解脱,并能获得许多现世的利益。以下综合经典所说,将皈依三宝的利益归纳为十点:1 成为佛弟子:皈依三宝的人,是以宇宙间最伟大的圣者释迦牟尼佛为老师,正式成为佛陀的弟子。(星云大师)

    • 走火入魔的原因及对治方法 走火入魔的原因及对治方法

      参禅的利益固然很多,但是有的人参禅打坐不得要领,有时候容易走火入魔,走火入魔的原因有下列几点: ◆贪图神通:参禅打坐,不能贪图神通;禅定虽然可以引发神通,但是神通必须建立在慈悲心和守持戒法上。如果没有慈悲心,不能持守戒法,便容易著魔。 ◆自我闭塞:禅是(星云大师)

    • 忍辱法门的三个层次: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忍辱法门的三个层次: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忍」之一字,应该是智慧与力量结合的意义,如果你只是接受,而没有力量担当,不能算忍;你有力量对付,而缺乏和谐的风格,那也不算能忍。「忍」,是智慧中有力量,力量中有智慧。佛教学里说明学习忍辱法门有三个层次,第一生忍,第二法忍,第三无生法忍。(星云大师)

    • 生活中常犯的六种偷盗戒 生活中常犯的六种偷盗戒

        在佛教的戒律里,最容易违犯的就是偷盗戒。日常生活里,那怕是顺手摘下别人花园里的一朵花,撷取果园里的一粒水果,甚至一杯茶,对方没有说可以喝,都不能动用。尤其机关里,公家的汽车固然不能私自动用,即使是一个信封、一张信纸、一支原子笔,既是公家的,就要用于公众事务上,否则即是犯戒。(星云大师)

    • 《法华经》在佛教中的地位 《法华经》在佛教中的地位

        据一般佛教徒所说:释迦牟尼佛当初开悟的时候,本来是想转根本法轮,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可是这种高深的至理,一般俗耳是很难听得进的。因此,这才不得不方便权巧地从基层方面著手,先讲小乘的《阿含经》,然后从小乘进入大乘而说方等诸经,更进一步地讲《大般若经》。这些都是进入大乘实教的方便,最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说《(星云大师)

    • 在家居士做早晚课时一定要念出声吗? 在家居士做早晚课时一定要念出声吗?

        这是不会的。在佛教里,有声的唱诵、称念,或是没有声音的默念、默诵,对修行都是有助益的。有口无心不行,但是有心无口,没有声音,有时却很管用。在家居士早上起床之后,可以到佛前去做早课,或者是在还没有下床前,就在床上默念一遍祈愿文,例如《佛光祈愿文》里的一篇〈晨起祈愿文〉:(星云大师)

    • 为什么素食者要禁止食用葱蒜等五辛? 为什么素食者要禁止食用葱蒜等五辛?

        不吃葱、蒜、葱菜等五辛,倒不是说它是动物、植物,或有生命、没有生命的问题,而是五辛味道混浊,在一个那么清净的寺庙裡,使用青蒜、老葱作菜,弄得全寺到处都是混浊的味道,让人生起不清净的心,会妨碍修道。所谓「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为免扰乱大众修行,所以禁食。(星云大师)

    上一页 1.. 17 18 19 20 下一页20转到
    • 星云大师讲《心经》 星云大师讲《心经》

      我们面对生命的各种疑惑和焦虑,《心经》都有最核心深入的解答。而《星云大师讲心经》,透过一则又一则生动的故事、踏实的语言,让我们了解《心经》、活用《心经》。感恩星云大师!教会我们在生活中成就最本然、最美好的生命!(星云大师)

    • 星云大师揭示自杀秘密 星云大师揭示自杀秘密

        根据统计,目前不少国家都有自杀人数逐年攀升的隐忧,尤其在台湾更经常发生父母强带儿女一同自杀的案件。请问大师,佛教对自杀行为与道德问题有何看法?星云大师答:中国人说:“好死不如歹活”,但是有些人觉得自己活得没有意思,所以想要自我了断。(星云大师)

    • 六祖坛经讲话_星云大师 六祖坛经讲话_星云大师

      六祖坛经讲话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

    • 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 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

        今天我要和各位讲的题目是: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这个题目不容易加以说明,因为如果我告诉各位人死亡之后很痛苦,大家可能会生起怖畏的念头,担心自己死了,遭遇到悲惨的境遇,如此一来反而不能认清死亡这个必然的实相。如果我说死亡之后安祥宁静(星云大师)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

        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在中国、日本、韩国,是没有人不知道的。信仰观世音菩萨,也不限于寺院庵堂,不限于皈依三宝的佛徒。无论是都市、乡村、深山、海滨,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他们家里差不多都会供一尊观世音菩萨的慈像。(星云大师)

    • 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是怎么样? 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是怎么样?

      涅槃是我们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希望求得的,一个美好圆满幸福的境界,是人生理想的归宿。但是一般人由于不了解涅槃的意义,对涅槃生出种种的误解。(星云大师)

    • 《大乘起信论》解说 《大乘起信论》解说

        《大乘起信论》一书言简意赅,通过「一心二门」的心性学建构,层层展开染净互薰的流转与还灭运动,法、报、应三身佛说,以及止观修习等大乘教义,明显地表现出对南北朝以来大乘佛教的中观、瑜伽、如来藏等各家学说,加以吸收融摄,并有意识地超越各家的争论,融会贯通,曲成无遗(星云大师)

    •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节选)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节选)

        金刚经讲话节选  佛光山  星云法师  法会因由分第一  善现启请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三  妙行无住分第四  如理实见分第五  正信希有分第六  无得无说分第七  依法出生分第八  一相无相分第九  庄严净土分第十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星云大师)

    • 法华经各品的内容是什么?妙法莲华经各品大意 法华经各品的内容是什么?妙法莲华经各品大意

        法华经第一〈序品〉:叙述演说这场法会的缘起,是本经的总序,佛陀说《无量义经》之后,入于无量义处三昧。天上散种种妙华,佛陀的眉间放白毫相光。弥勒菩萨于是发问,文殊师利菩萨回答:过去诸佛宣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前,皆现此瑞相,并举过去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为例,暗示佛陀说此经之殊胜,(星云大师)

    • 什么是缘起性空? 什么是缘起性空?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星云大师)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善良;(星云大师)

    • 人死后会去哪里?死亡的真相 人死后会去哪里?死亡的真相

        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那一刹那究竟是什麽情况。根据经典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他死亡的声音、亲人们悲伤的哭泣声,也可以看到一群人手忙脚乱的翻动他的躯体。他心中焦急,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办完,来回穿梭于围绕在他身边的亲戚朋友之间,想交代他们事情,但是大家只顾悲伤哭泣,没有一个人理会他。(星云大师)

    • 佛陀涅槃后去了哪里? 佛陀涅槃后去了哪里?

        问:过去一些印度学人请问佛陀一些哲学问题,诸如宇宙有界限吗?佛陀涅槃后去了哪里?佛陀大多是一言不发,请问大师这是为什么?  答:你这个问题连佛陀都不回答,却叫我来代他回答,这是给我为难嘛!(笑(星云大师)

    • 什么是闭关?闭关的目的与真义 什么是闭关?闭关的目的与真义

        闭关是佛教修行法门之一,主要目的是要修行人,将妄动散乱的身心关闭凝注起来,断除纷扰俗念,养深积厚,将来能够利益群生。但是有些人才初学道,就马上要到深山闭关,逃避人间责任,成为懒惰的藉口。或者,也的确有人闭关悟道,可是他却不管世事,不发心弘法,不愿广度众生,维摩诘居士批评这类的行者叫「焦芽败种」,佛陀喝斥他们是「自了汉」。(星云大师)

    • 不净观是什么?六种不净观 不净观是什么?六种不净观

        「不净观」是佛教的一种修持观想行法。众生因为贪爱,于我、我所有上面,产生执著爱染,而生起种种痛苦,佛陀于是教导众生观想自他肉体充满屎、尿、涕、唾等肮髒之物,以减少对他身及自身的淫欲贪爱。如果能以不净观善摄其心,就能去除贪爱染著。这裡有六种不净观,提供大家参考:(星云大师)

    • 禅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禅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打坐经验久了的人,不管林下水边、岩洞塚间,都能够安然入定;但是初学的人,最好选择在室内,远离吵杂的地方,比较能够收到效果。室内的灯光不可太亮,以免刺眼;也不可太暗,以防昏睡。最好能摆设佛像,燃香供佛,以摄心提念。坐禅的位置,避免直接通风,以免引起伤风的毛病。(星云大师)

    • 阿弥陀佛手里拿的是什么? 阿弥陀佛手里拿的是什么?

        一般说阿弥陀佛手持金台或莲花,甚至说阿弥陀佛本来就是个圆满相,手里虽没有拿什么东西,其实是拿了虚空,虚空、法界都在他的手中。(星云大师)

    • 人为什么有命运?怎样改变?佛教对命运的看法 人为什么有命运?怎样改变?佛教对命运的看法

        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自己的问题;而自己的问题中,最重大的就是命运的问题。对于命运的看法,因人而有种种的差异。有的人生活遭受到折磨辛劳,便怨恨命苦;有的人对于自己的遭遇,只知认命,认为人生的一切福祸穷通,都是由命运安排;有的人对于生活的贫苦困顿,能安贫守节;有的人对于自己的际遇,抱持乐天知命的态度,因此能不忧不惧。其实不论命运乖舛,或风云际会、不可一世,都不一定要听天由命,应该培养洗心革面的器识,创造自己的人生。谈到佛教对命运的看法,下面分成四点来说明:(星云大师)

    • 如何用禅来看《法华经》要义? 如何用禅来看《法华经》要义?

        在佛教里,《法华》是大乘圆教。佛陀一代时教,所谓「谈经三百馀会,说法四十九年」。有一首偈语说:「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载。」佛陀最初说法,是在定中讲说《华严经》,有三七二十一天,这是大乘最高的境界,也就是所谓华严的境界。佛陀讲说《华严经》的时候,菩萨、二乘人都听得如聋若哑。所以,佛(星云大师)

    • 什么是五体投地?五体投地的拜法 什么是五体投地?五体投地的拜法

        「五体」,就是右膝、左膝、右手、左手、头首的并称。「五体投地」就是两膝、两肘与头著地,以头顶敬礼,通常用于对佛、菩萨、长老、和尚的礼拜,是佛教最恭敬的礼拜方式。(星云大师)

    • 念观音菩萨圣号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念观音菩萨圣号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问: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答:当然可以!称念「阿弥陀佛」,西方三圣的阿弥陀佛手执金台前来接引,阿弥陀佛没来,就由胁侍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来接引。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星云大师)

    • 医学上利用小动物做实验,也是杀生吗? 医学上利用小动物做实验,也是杀生吗?

        这就是谈到的,有杀生的行为,但没有杀生的心念。一般说,医生利用小动物做实验时,心里所想的只是如何突破医学,以期救护更多的人,虽然行为上或许有争议,但用心是可以谅解的。记得前年(二○○一)我应邀到新加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毕业执牌医生及在学的准医生举行座谈时,他们也很关心这个问题。当时我告诉他们,医学上以动物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救天下的苍生,所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如鸿毛」,死的价值不一样。医生从事医学研究,目标远大,因此实在可以不必拘泥于小节。(星云大师)

    • 荼毗后没有留下舍利子,就表示亡者没有修行吗? 荼毗后没有留下舍利子,就表示亡者没有修行吗?

        「舍利子」是定慧的结晶,依照佛法修习戒、定、慧的人,必能获得。然而有舍利子固然是有修行的人,但是一个洒脱、自在无碍的修行者,却也有可能不留下任何形迹。因为四大皆空,一切皆已放下,又何必一定要留下修行的见证呢?(星云大师)

    • 如何消灾免难? 如何消灾免难?

        我们累积的功德可以助我们避免灾难。认错谦虚也可以抵销灾难。家裡有孩子家裡犯错了,孩子打他时,就喊爸爸妈妈我知道错了,父母就打不下去了。人生要学习的很多,学习认错,低头,谦虚,才会有进步。忏悔的法水,可以洗涤罪过,也可以消灾免难。好比一碗水如果抓一把(星云大师)

    • 《金刚经》经文开头的这句话有什么涵意吗? 《金刚经》经文开头的这句话有什么涵意吗?

        《金刚经》经文开头:「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所叙述的著衣、持钵、吃饭等等生活琐事,其实就是一段般若风光。著衣,是身上放光;持钵,是手上放光;入舍卫大城乞食,是脚下放光;于其城中,次第乞已,则表示有次序的放光;饭食讫,收衣钵,周边收拾整齐(星云大师)

    • 出家人在饭前都要念诵供养咒,有何意义? 出家人在饭前都要念诵供养咒,有何意义?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即供养偈和供养咒),然后才可用斋。但我们很多人都只知道这一基本仪式,却对念诵供养偈和供养咒的含义并不明了,《供养咒》有什么意义?(星云大师)

    • 吃饭前为什么要念“供养咒”?是否有什么意义? 吃饭前为什么要念“供养咒”?是否有什么意义?

      问:在佛门里,吃饭前要唱〈供养咒〉,是否有什么意义?  星云大师答:在寺院过堂,早斋及午斋要唱诵〈供养咒〉,用完餐以后诵〈结斋偈〉,这是为了帮助大众提起正念,正意受食。其中有一段:「若饭食时,当愿(星云大师)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