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 净界法师

净界法师,1983年毕业于中原大学机械工程系,役满后进入中国钢铁公司担任机械工程师,时有都市佛学院因有好感遂往参加,是为法师初入佛门之因缘。

  • 净界法师文章|
  • 净界法师讲解|
  • 净界法师入门|
  • 净界法师问答|
    • 念佛时听到声音闻到香味该怎么办? 念佛时听到声音闻到香味该怎么办?

        学员:阿弥陀佛,师父慈悲,我现在有一个疑问,想要请教师父,就是说刚才我们在说念佛的时候,如果金刚持有发出一点点的声音,可是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就是说,耳朵有听到大声念佛的声音,然后有时候那个佛号(净界法师)

    • 把八识转成四智菩提 把八识转成四智菩提

        大般涅槃当中,到底它是产生了一个多大的作用,所谓的四智菩提,我们来看第一个释名:  此虽本来有能生种,而所知障碍故不生,由圣道力,断彼障故,令从种起,名得菩提,起已相续,穷未来际,此即四智相应(净界法师)

    • 四谛跟十二因缘,有什么不同呢? 四谛跟十二因缘,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来谈谈妄想这一块,妄想就从人天乘进入到这个四谛十二因缘,有三个问题,我们先谈第一个问题。  学员:请问师父,二乘人修四谛跟十二因缘法,那么四谛跟十二因缘,有什么不同呢?  师父:四谛跟十二(净界法师)

    • 我们每次的回向,所回向的众生是否收到功德? 我们每次的回向,所回向的众生是否收到功德?

        学员:法师好,那我们每次法会之后的回向,回向给谁,谁也不知道,那他怎么感应那个功德呢?  师父:对!所以其实从凡夫的角度我们回向,其实说实在都是在借境修心,增长你的菩提心,增长你的功德,其实众(净界法师)

    • 三乘的果位之菩萨果位——十信位 三乘的果位之菩萨果位——十信位

        接着我们来看看菩萨的果位,菩萨果位,我们这个菩萨的果位,是根据《菩萨璎珞本业经》所列的五十二个位次,就是十信、十住、 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有五十二个阶位。我们来先看十信,我们把十信(净界法师)

    • 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处理这24小时的妄想吗? 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处理这24小时的妄想吗?

      平常我念佛可能只有两个小时,我不可能一直念佛下去,我怎么面对人、事、物,把它沉淀?比如说,任何刺激,我都不迷、不取、不动,或者人家刺激我,我也该做就做,不该做就放,一直放一直放……我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处理这24小时的妄想吗?(净界法师)

    • 如何面对跳蚤、疟蚊、蟑螂等虫类的干扰? 如何面对跳蚤、疟蚊、蟑螂等虫类的干扰?

        问:请问法师在日常生活中,若有跳蚤、疟蚊、蟑螂等,对人体危害较大,且较为急迫的虫类干扰,应当抱持何种态度才能不犯杀戒?  答:这个问题就是刚刚这位菩萨提出来的,这个就是我们非主动的恶因缘,就是(净界法师)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业力的转变他都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才算帐的,就像我们一般人说的,腊月三十算总帐。你现在造的业都是先保存,到什么时候开始算帐呢?临命终的时候算帐。它平常都让你欠着欠着,到临终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的生命有业力主导,叫做随业往生。第二(净界法师)

    • 这个就是即众生心,投大觉海的真实义了! 这个就是即众生心,投大觉海的真实义了!

        我们再看第二点,第二点是约着众生。  说这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那我们众生凭什么能够受用呢?这个地方就必须说明它的道理了。  这个地方的道理是不容易了解的,但是这个道理你要了解的时候,你就了解了(净界法师)

    上一页 1.. 4 5 6 ..20 下一页20转到
    •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讲记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讲记

        《佛说阿弥陀经》。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在家菩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大家请放掌。学人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共同学习这部《阿弥陀经》。本经不管是在大乘的经典,或者是在净土的经典当中,都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净界法师)

    • 大乘起信论讲记 大乘起信论讲记

      大乘起信论讲记(净界法师)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导读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导读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从今天起跟大家学习「净土学」的最后一个课程,就是《楞严经》的〈念佛圆通章〉。在讲这个课程之前,我们也是按照惯例,简单的说明这个课程主要的修学宗旨。(净界法师)

    • 八大人觉经讲记 八大人觉经讲记

        我们这次,大家有很殊胜的因缘,由于净土梵音的启请,大家能够暂时的放下人世的尘劳,来共同学习八大人觉经。在讲述本经之前,我想简单地说明研究本经的目的。从总相来说,佛教的修行它是一个宗教,宗教和我们一般的世俗的技术最大的差别,就是它能够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一种改造的功能,这个生命的改造,简单的说,就是破除我们的邪执,使令我们离(净界法师)

    •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净界法师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净界法师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净界法师主讲(90年讲于净律寺)  第一卷  《佛说阿弥陀经》,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学人这次很欢喜,有这个因缘,跟大家共同学习这部《阿弥陀经》(净界法师)

    •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  净界法师讲授  第一卷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请放掌。我们从今天开始用四堂课来解释念佛止观的方法。  在经典上,佛陀讲到(净界法师)

    • 正释四念处——净界法师开示 正释四念处——净界法师开示

      所谓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 身念处和受念处,主要是对治我们的爱取烦恼,我们对于身和受会有爱取的情况。心和法是对治我见的颠倒,我们对于能缘的心跟所缘的法,会有一种我见的分别,我见的颠倒生起。先看身念处──观身不净。这(净界法师)

    •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净界法师主讲  第一讲  监学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次学人很欢喜,有这个殊胜的因缘,来跟诸位共同的学习《印光大师文钞》。在我们正式讲到课程之(净界法师)

    • 如何化解心中的怨恨? 如何化解心中的怨恨?

        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他,他马上发脾气;有些人,他把心中的恨累积在心中。不过现在的医学已经证实,从一个身心灵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经常累积负面的能量,对你身体是很不好的。你不要小看我们内心是无形无相的,《楞严经》一再强调,我们心中会创造相状出来。(净界法师)

    • 《楞严经》对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有什么帮助? 《楞严经》对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有什么帮助?

        问题:《楞严经》对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有什么帮助?净界法师答:《楞严经》的整体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先了解什么是真妄。我们整个生灭心不离开八识,所以《楞严经》其实在破八识。这个八识讲起来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受,一个是想。受由第八识主导,你过去造什么业,第八识就现出什(净界法师)

    • 如何理解观法无我? 如何理解观法无我?

        “观法无我”,就是要明白一切法,没有主宰性,你可以在心中打很多的妄想,但是这件事情跟你的妄想,是绝对不一样的。就是这一切的境界相,不是你能够主宰的。是谁能够主宰呢?就是业力的因缘在主宰。这当中牵涉到你个人的业力,也牵涉到众生的共业,这当中曲折变化是很多的。所以说,我们观法无我,能破除我们对法的颠倒,一种“我”的颠倒。我们总认为这个境界就是我所安排的,我现在要干什么、以后要干什么,事实上我们是没有主宰性的。(净界法师)

    • 观受是苦怎么理解? 观受是苦怎么理解?

        色身,是一个所受用的果报体。这果报体是谁在受用呢?能受用的是受。就是我们这一念心,去接触我们果报体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受。这个受,有苦受、乐受、舍受。这个苦受是苦,当我们遇到违背我们心情,果报体会生起苦受,这个是容易理解的。这生起乐受是苦,这件事情不容易明白。在这当中,龙树菩萨讲出一个偈颂,来解释为什么乐受是苦呢?(净界法师)

    • 观身不净是什么意思? 观身不净是什么意思?

        观自己的色身,你不要观别人,要观自己的色身。观身不净当中,分成内相与外相。龙树菩萨讲一个偈颂说:“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我们刚开始观自身不净,先观察内相,就是把我们这一层皮剥开;剥开以后,看到我们色身内在的情况,就是一个骷髅、一个白骨,然后填上很多的血肉、心、肝、脾、胃、肾、脓血、屎尿等等,大约有37种不净物,把这个白骨给包起来,最后再用一张皮包起来。所以当我们剥开内层来观察的时候,“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净界法师)

    • 《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 《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

        简单地说就是古人讲的“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偏重在体性,偏重在空性。虽然我们讲真如是不变性跟随缘性,但是《楞严经》它偏重在那个清净的本体,偏重在从假入空这一部分,让我们找到我们的本性,所谓的明心见性,所谓的开悟,对于广修六度在本经当中讲得很少。(净界法师)

    • 什么是观心无常? 什么是观心无常?

        “观心无常”。我们的“心”是一个能;相对应的“法”是一个所;前面的“身”是一个所,所受用;这个“受”是能受用。这个“心”是能分别,这个“法”是所分别,也是一层能所。我们凡夫的心情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我们这一念明了心,有一个“常、一”的颠倒。我们总觉得在内心当中,有一个常一的我,小时候的我跟长大的我是没有差别的,今生的我跟来生的我是没有差别的(净界法师)

    • 如何知道自己的业障有多重? 如何知道自己的业障有多重?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宁静,打坐、念佛、诵经、持咒时杂念纷飞,有时甚至如脱缰野马无法控制。因此,妄念就是业障,也就是说妄念是业障的一种表象。消除业障的方法是念佛、忏 (净界法师)

    • 念佛就打瞌睡,定要先修忏悔 念佛就打瞌睡,定要先修忏悔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昏沉,他一提佛号就昏沉,这个你就要知道你要拜忏了,你真的要修忏。因为你能念的心,那个心已经出了差错了,已经有障碍。我们一般自己不知道,你那个心 (净界法师)

    • 《楞严经》讲什么? 《楞严经》讲什么?

        海公在讲《楞严经》讲一个观念说,所有的《楞严经》的经文没有离开你的当下的身心世界,不管它再怎么谈玄说妙,都是在讲你现在的身心世界。所以它是就着因缘来发明真理,没有离开你的身心世界。所以这个十法界就是你的身心世界。那么身心世界从内心来说,它是事造理具。事造就是讲随缘的作用,理具是讲不变。那么从外境上来说是横辨竖历,(净界法师)

    • 《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 《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

        师父上人,听说您在讲完《楞严》之后,接下来会讲的一部大经是《法华》,请问《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净界法师)

    • 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吗? 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吗?

        《楞严经》所加被的正是我们这些生死凡夫,还有法执特别重的二乘人。你看经文开始:“是时如来敷座晏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其实这个深奥的道理就是后面佛陀所说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是后面的三卷半的纲要说明。佛陀当时虽然是为所有与会的大众开演,但事实上古德的注解上说,这个时候只有菩萨得到真实的受用,凡夫跟二乘人根本就听不懂(净界法师)

    • 《楞严经》是如何对治妄想的? 《楞严经》是如何对治妄想的?

        《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不好。你只要保持清楚的觉照,观察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根本就没有妄想。所以《楞严经》的观念是没有妄想。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有两种观念:我有病,我去治疗;或者,我根本就没有病。根本没有病的思想就是《楞严经》的思想,就是妄想本来就没有。(净界法师)

    • 阿赖耶识的种子的不失跟它的刹那生灭的关系? 阿赖耶识的种子的不失跟它的刹那生灭的关系?

        阿赖耶识的种子的不失跟它的刹那生灭的关系?  净界法师  我们在缘起当中是有两种力量:一种是虚妄的生死业力,一个是真实的往生的愿力,那么我们就构成了一个染净的缘起,所以从这个缘起的角度呢,我们(净界法师)

    • 拜八十八佛和拜阿弥陀佛佛对于忏悔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拜八十八佛和拜阿弥陀佛佛对于忏悔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拜八十八佛和拜阿弥陀佛佛对于忏悔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净界法师  学员:请问师父,师父说忏悔业障要拜八十八佛,不过我们如果每天以拜佛的方式,有没有起到这个忏悔的同等的作用?谢谢。  师父:大乘(净界法师)

    • 什么是圆成实性? 什么是圆成实性?

        圆成实性:圆——圆满、成——成就 、实——真实。即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显此遍常体非虚谬,亦名真如、法性等。  那么圆成实性,它也是依他起而生的,所以依他起性,它会产生两种结果:一个是你错(净界法师)

    • 如何做好人生的收尾? 如何做好人生的收尾?

      我告诉大家一种观想的方法。人生是怎么回事,你要从道理上参透。我们不能看人生的假相,要看假相背后的道理。因为这个道理参透了,你就比较好收尾。收尾不能收得勉强。(净界法师)

    • 什么是实相念佛呢? 什么是实相念佛呢?

        学员:师父慈悲,弟子有一个问题,刚才师父说,持名也谈过了,一个观想也谈过了,请师父介绍一下实相念佛。  师父:你前面两句话说什么?前面两句。  学员:持名跟观想。  师父:哦,持名跟观想。  (净界法师)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