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典籍
  • 庐山记 庐山记

    珂珞版印本:庐山记(一册全)封面及书名页题“四库全书所收守山阁丛书残本、日本大正刊大藏经所收大谷大学藏本及元禄十年刊本合教本”书题:“宋陈舜俞庐山记合教本”、“重修庐山志副刊品”。

  • 十门辩惑论 十门辩惑论

    【十门辩惑论】三卷。唐·复礼撰。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永隆二年(681),太子文学(古代官职)权无二就《维摩》、《法华》、《涅盘》等诸经之教说。

  • 北山录 北山录

    【北山录】 凡十卷。唐代梓州慧义寺沙门神清撰,北宋慧宝注。又称北山语录、参玄语录、北山参玄语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

  • 镡津文集 镡津文集

    凡十九卷。宋代契嵩(1007~1072)著。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为明教大师契嵩之文集。镡津(广西藤县)为契嵩之生地,故本书名为“镡津文集”。

  • 历代法宝记 历代法宝记

    【历代法宝记】一卷。又作《师资众脉传》、《定是非摧邪显正破坏一切心传》、《最上乘顿悟法门》。系一部禅宗法统的传承史,为禅宗诸派中的保唐宗(创始人为益州保唐寺无住禅师)所传。 

  • 续传灯录 续传灯录

    三十六卷,目录三卷,明代僧人居顶撰。居顶(?-1404),字圆极(一作元极),浙江黄岩人,曾任职僧录司讲经,有《居顶文集》等传世。

  • 传法正宗定祖图 传法正宗定祖图

    宋释契嵩撰。一卷。为图文相配的图集。绘三十三祖的传法故事。今只有碛砂藏有图,其它嘉兴本、频伽藏本均有文无图。[大全]

  • 三宝感应要略录 三宝感应要略录

      【三宝感应要略录】  三卷。宋·非浊集。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一册。依序文所述,本书主要在辑录诸书中有关三宝感应的故事,以便将浊世末代的众生导入佛法之门,使趣向断恶修善之道。卷上题为佛宝聚,集录灵像感

  • 释迦方志 释迦方志

    《释迦方志》二卷。唐道宣撰,成于永徽元年(650)。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中华书局1983年1月版范祥雍点校本等。本书是一部记述释迦牟尼诞生地和教说流布地的佛教史迹的著作。

  • 海东高僧传 海东高僧传

    【海东高僧传】二卷。高丽·觉训撰。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册。‘海东’指朝鲜半岛。此书即朝鲜半岛之名僧传略。搜集与朝鲜诸国有关之佛教名僧,述其求法、弘法事迹。并附以赞语。共收二十余位名僧小传。

  • 天台九祖传 天台九祖传

    【天台九祖传】  全一卷。南宋沙门士衡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记述天台宗九世祖师之传记。

  • 三国遗事 三国遗事

    权锡焕、陈蒲清翻译的中文版《三国遗事》《三国遗事》全书计五卷,分为王历、纪异、兴法、塔像、义解、神咒、感通、避隐、孝善共九个部分。除王历外,其余八个部分内含一百三十八个小节。

  • 释迦氏谱 释迦氏谱

    【释迦氏谱】共一卷。唐代道宣撰。又作释氏略谱、释迦氏略谱。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内容分所依贤劫、氏族根源、所托方土、法王化相、圣凡后胤等五科。

  • 付法藏因缘传 付法藏因缘传

    《付法藏因缘传》也称做《付法藏传》,或《付法藏经》,六卷。各经录原来题作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大明高僧传 大明高僧传

    简称《明高僧传》。八卷(清藏作六卷)。明·如惺撰。此传书成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册。

  • 古今译经图纪 古今译经图纪

    【古今译经图纪】 四卷。唐·靖迈撰。为后汉·迦叶摩腾至唐·玄奘之间共一一七人所译经论之图纪。并附载有译者小传。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五册。 

  • 佛祖统纪 佛祖统纪

    《佛祖统纪》,五十四卷(现行本缺十九、二十两卷),宋释志磬撰。志磬号大石,天台宗僧,尝住四明(今浙江鄞县)福泉寺及东湖月波山。著作除本书外,另有《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六卷,今存。

  • 释氏稽古略 释氏稽古略

    四卷。元·觉岸着。简称《稽古略》。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九册。系以编年体方式撰写的佛教史。

  • 出三藏记集 出三藏记集

    《出三藏记集》是现存最早的佛典目录,其作者为僧祐,故后人又简称为《僧祐录》、《祐录》。

  • 瑜伽论 瑜伽论

    基作者:(印度)室利·阿罗频多 著,徐梵澄 主编  ISBN:10位[7561741243] 13位[9787561741245]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凡三卷。今残存上卷。唐代慧日撰集。又作净土慈悲集、往生净土集、慈愍三藏文集、慈悲集。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援引诸经论赞西方净土之文,以劝说念佛往生。

  • 涅盘经 涅盘经

      《涅槃经》,又称《涅盘经》,是佛教经典的重要部类之一。有大乘与小乘之分。西晋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大乘《涅槃经》的译本,其中影响大的主要有三个:僧人法显和觉贤合译六卷;昙无谶译四十卷;慧严、慧观与诗人谢灵运等改编《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止观辅行传弘决

    解释《摩诃止观》的著作。四十卷。唐·荆溪湛然(711~782)述。又名《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止观辅行弘决》、《止观辅行》。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本书是智之《摩诃止观》最重要的注释书,自古至

  • 止观义例 止观义例

    凡二卷。唐代湛然撰。又称摩诃止观义例、圆顿止观义例。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以七科总括摩诃止观一部之要旨,以明天台观门之大概。七例即:(一)所传部别例,(二)所依正教例,(三)文义消释例,(四)

上一页 1.. 6 7 8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