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寿阐明唯心思想的著作。一卷。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延寿禅师,临安府余杭人。初参雪峰法嗣翠岩令参;后嗣天台德韶之法,成为法眼宗三祖。广顺二年(952)入雪窦山资圣寺,后因吴越忠懿王之请住
一卷。元·断云智彻述。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禅宗全书》第三十三册。本书系撰者以自身之体验讲说学道者用心之功夫,并阐明实践修道之方法,以参究佛道玄旨、开显本真之著述。
一卷。唐·永嘉玄觉撰,庆州刺史魏静编。又称《玄觉永嘉集》、《永嘉禅宗集》,略称《永嘉集》。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禅宗全书》第三十八册。 永嘉玄觉,俗姓戴,浙江永嘉人。幼年出家,精天台止观之学
一卷。隋·智顗述。又称《修禅六妙门》、《六妙门禅法》,略称《六妙门》。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全书主要在阐示天台三种止观中的不定止观法门。为智顗应尚书令毛喜之请,于金陵瓦官寺所说。自光大元年(56
二卷(或三卷)。宋·知礼(960~1028)撰。略称《十义书》。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为天台山家派中心人物四明知礼破斥山外派之作品。全书记载此二派在七年之间前后十次往返论辩内容。书中约‘十义’列
全一卷。智顗所说,门人灌顶笔受。为行方等三昧之仪轨作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又称大方等行法、方等三昧仪、方等忏仪、方等行法等。方等三昧与法华三昧同属摩诃止观四种三昧中之半行半坐三昧,乃基于大方等陀
梵语saddharma-pun!d!ari^ka-sama^dhi。天台宗立有四种三昧,其中之半行半坐三昧又分为方等三昧、法华三昧等二种。法华三昧又作法华忏法、法华忏。即依据法华经及观普贤经而修之法
全一卷。北魏昙鸾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略称安乐净土义、安乐土义、略论。相对于‘广论’。本书略说三经一论之广义,论安乐净土之相及其生因。由六个问答构成:(一)安乐净土之形成,并确立不摄属欲、色、无
佛教认为,我们芸芸众生所居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净之物,是为“秽土”;而诸佛以其所行之功德及所立的各种誓愿力而成就的国土,则清净无垢,充满了光明和喜乐,因此称为“净土”。在诸佛净土中,尤以西方阿弥陀佛
佛教术语,天台智者大师就净土往生出十疑。通释之以劝诱往生:‘一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心疑,二释求生乖无生理疑,三释偏求生一生疑,四释偏念一佛疑,五释具缚得生疑,六释即得不退疑,七释不求内院疑,八释十念得
道镜、善道二师作《念佛镜》,以念佛与种种法门对举,皆断之曰:“欲比念佛功德,百千万亿分不能及一。”可谓笃信明辨,大有功于净土矣。独其对禅宗一章,谓观心者,观无生者,亦比念佛功德百千万亿分不能及一,学
佛经名,佛经原文:敕左丞相贾。恍颁下诸州善之众生。每日念阿弥陀佛一千。口断恶行善。今年大热无人收刈。有数众病死。第一虐病。第二天行病死。第三赤白痢病死。第四赤眼病死。第五人产病死。第六水痢病死。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真伪辩天地八阳神咒经,编者按:目前佛教图书的流通中,许多图书的出版和印刷是由教徒自发推动的,但是由于目前国内佛教队伍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对那些混入佛教经典中的。
西安碑林第二室里立着一通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著名石碑,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人,人们在它面前留连忘返、摄影留念,人们称颂它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珍贵资料。
佛经名,佛经原文:佛说小法灭尽经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泥洹。与诸比丘及诸尊菩萨无央数来诣佛所。稽首于地眷属围绕渴仰闻法。世尊寂然默无所说。光明不亮。贤者阿难长跪叉手白佛言。
佛经名称,佛经原文:究竟大悲经卷第二,其地大何以然者是病本云何如是解脱用。佛告无碍菩萨摩诃萨曰。世间大地荷负四种重担。一者诸山。二者江河。三者草木。四者众生。净秽俱载无心简择。是名地之功能。
佛经名,佛经原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无量菩萨。人天大众围绕说法一心静听。尔时阿难为众生故而白佛言。世尊今见世间等同一种生在人中。有好有丑有强有弱。有贫有富有苦有乐。
西晋惠帝时,天师道祭酒王浮每与沙门帛远争邪正,遂造作《化胡经》一卷,记述老子入天竺变化为佛陀,教胡人为佛教之事。
佛学词典中的解释 佛书名,有二。其一为唐贞观间释玄应所撰,二十五卷。其体将佛经应释之字录出,注音训于下,并广引字书传说以证之。
《续一切经音义》十卷。此书广泛参阅了有关训诂和音韵文字的古代著述,详征博引,是一部有价值的著作。
《翻梵语》,十卷,撰者不详。这部书是唐代从中国流传于日本。考日本圆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中著录有此书,未记撰者。延历寺真源《悉昙目录》就是梁代庄严寺宝唱撰,慈觉(即圆仁)请来。
《悉昙字记》,唐山阴沙门智广著。据本书前叙说,南印沙门般若菩提携带陀罗尼梵夹自南海来朝五台山,与智广相遇。智广因为诵陀罗尼,考校发音难得准确,遂从般若受学悉昙的音读,而写成此书。
梵语千字文,由唐代佛经翻译家义净编写,系模仿南朝梁代周兴嗣次韵《千字文》形式,把最常用的一千个汉字跟一千个梵文单词按意义联缀成篇,以供中国佛教僧俗大众学习梵语使用。
《释氏要览》三卷,北宋释道诚集。道诚是宋咸平景德年间(998~1007)在汴京讲经论的赐紫沙门,和当时译场中执事僧清沼(笔受)、云胜(证义)相熟。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一卷,260字,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为《金刚经》降伏其心篇,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余卷中的一节。
【僧伽吒】(法师开示读音为sēng qié chà)(术语)又作僧伽多。译曰集会。法门名。僧伽吒经一曰:“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
即《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又译《大方广十轮经》。本经与《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相比,篇幅、内容更为浩大。
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颂(Vij?āpti-mātratā-siddhi-trim?aka-kārikā-?āstra)】 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论书。中国佛教法相宗所本主要论书之一。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原文不分章分成上下两篇,后改分为81章,通行本为5162字,传说为老子所著,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无垢光尊者说:“仅仅听到此经的名字,也不会堕入恶趣。就像《涅盘经》、《三摩地王经》一样,这部经的功德非常大,犹如烈火,能烧尽我们无始以来的罪障;犹如清水,能洗净我们的业障垢染。
佛说疗痔病经,佛教经文,佛教徒认为最早由唐玄奘译自天竺佛经。佛教居士认为诵读此经文可以治疗痔疮等恶疾。 佛说疗痔病经-出处,如是我闻。
金光明最胜王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又名《金光明经》,蒙古语称《阿拉坦格日勒》,系清代磁青纸黑色心内泥金写本。此经共十卷二十九章,计151叶。宽17 厘米,长63.7厘米,厚13.7厘米。
人生在世,随遇而安,缘来不拒,缘去不惊。而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动妄心,不存妄想,那样心如止水是一种福气,还是一种遗憾。
《破邪论序》,虞世南书,小楷。全文收入《虞秘监集》及历代书法论著中,传世刻本有款署“太子中书舍人虞世南撰并书”“太子中书舍人吴郡虞世南撰并书”二种。
全一卷。隋代灌顶撰。又称八教大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略述天台教判化仪、化法等八教之大纲。先将化仪四教配于华严等五时而略说之,次叙化法四教之名义、机根、行位、得果,及观行四门与十乘观法。
大乘般若部经论,经书汇集...
大乘律 佛教大乘戒律书的总称。又称大乘毗尼、菩萨毗尼或菩萨律藏、菩萨调伏藏等。为修大乘菩萨行者应该受持之戒律。《清净毗尼方广经》说:“受无量生死,欲化一切诸众生等生于三界毗尼,是菩萨毗尼。”
了解更多宋元续入藏诸论的经论,经书...
【华严部】大乘经典分为五大部类,华严部乃其中之第四。开元释教录定其为由大方广佛华严经以下二十六经一八七卷所成。明代智旭之阅藏知津基于天台宗之教判,以华严部为五大部之首,共收二十九经二三六卷。
【二圆】(名数)天台家之名数。一今圆,二昔圆。今圆又曰开显圆,绝待圆,于今时之法华经开会藏通别之三教,显扬一实绝待之圆教也。昔圆又曰相待圆,于昔时之诸经,藏通别三教相待而说之圆教也。
所依(佛教解释) 所依,指作为教义信条等存立之典据而被依用的经论。谓为物之所依托者︰‘能依’之对称。基本解释 所依(梵a^s/raya,巴a^ssaya,藏rten-gnas、rten-gshi)(
性空(佛教解释)性空 (术语)十八空之一。见空条。 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佛教语。十八空之一。谓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暂生还灭,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
觉支(佛教解释) 觉支:巴利语sambojjha?ga, 又作正觉支。正觉的因素或导向正觉的要素,称为正觉支。(tassa sambodhissa, tassà và sambodhiyà a?gan
依止(佛教解释)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着。 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法华经方便品(大九·八中):‘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
成佛(佛教解释)成佛 成佛是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因位之行六度及十度万行究竟圆满而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之成“佛”。真言立三种之即身成佛,天台立四种之成佛,《占察经》说四满
受持(佛教解释) 含义:领受忆持受持 特点:思想上接受相关的戒律 【受持】 领受忆持。从师所学曰受,解义修行曰持。 佛教词汇,思想上接受相关的戒律,并坚持身体力行。 信受之后能以行持。基本解释
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1 受训戒。《汉书·薛宣传》:“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2 佛教信徒出家为僧尼,在一定的仪式下接受戒律。
供佛(佛教解释) 供佛 注音:gòngfó词语解释 供 : 供 gōng 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给(jí)。供求。供应。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佛 : 佛 fó 梵语“佛陀”,是对佛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