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记载佛陀临涅槃时,以正法付嘱迦叶、阿难等,宣示供养舍利之功德及结集之法。计十四品:梵天品、商主品、帝释品、罗侯罗品、迦叶品、持正法品、舍利品、礼拜品、善根品、布施福德品、殖善根品、以诸譬喻付嘱正法品、殖善根品、教品。本经系于北齐天保九年(570),于邺都天平寺译出。宋、元、明三本与西藏本皆仅有十三品(系将本经之第十二、十三品合为一品),高丽本则有十四品。
《大悲经》中,诸出家人左手携男、右手携女,从一酒家至一酒家,不出贤劫,当般涅槃等。是故见有少许佛法所被之处,皆应赞叹。(见《大正藏》第40卷第627页中)
这是说,如果看到出家人犯戒生子女,甚至到酒家饮酒,作种种犯戒之事,但不出贤劫,他们因有出家之缘,也会证得涅槃。其中引到的《大悲经》,是高齐/那连提耶舍所译,经中明言:
阿难,我为一切天人教师,怜愍一切诸众生者。于当来世法欲灭时,当有比丘、比丘尼,于我法中,得出家已,手牵儿臂,而共游行;从酒家至酒家,于我法中作非梵行;彼等虽为以酒因缘,于此贤劫,一切皆当得般涅槃。(见卷三)
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共法智译
梵天品第一。佛命阿难敷床,右胁而卧,光掩大千,致大梵王问法生信,佛以大千界嘱付之。商主品第二。魔子商主请佛住世,佛为授辟支记。帝释品第三。佛教帝释加被之法,并化修罗,使离斗诤。罗睺罗品第四。罗睺不忍见佛涅槃,往至东北方难胜佛处,佛慰喻之,复往上方商主佛处,佛更慰谕令还此土,释迦为说见实谛品,大众获三乘益。迦叶品第五。阿难悲泣,佛以迦叶能弘传法化事慰之。持正法品第六。明佛灭后,有多弘法人,一毗提奢比丘,二提知迦比丘,三优波鞠多,四阿输娑鞠多,五郁多罗,六设陀沙荼上座,七毗头罗及删阇耶二人,八大精进,九末田提,十迦叶,十一阇知迦长者,十二法增优婆塞,十三祁婆迦比丘,十四大施国王。舍利品第七。极明供养舍利,乃至散一华一念佛之功德,必得涅槃大果。礼拜品第八。摩竭大鱼闻商人称南无佛声,命终生人道中,出家证四果,何况种深善根。善根品第九。先说寄滴水喻,次明于佛所种善根,决不失减。布施福德品第十。施佛福田,设求不涅槃,亦决当涅槃,因现五华供燃灯佛之妙报。植善根品第十一。明佛从燃灯佛后供养诸佛事。以诸譬喻付嘱正法品第十二。佛亲执阿难手,嘱令流通正法宝藏。问教品第十三。预示结集法,并嘱莫放逸。
FROM:【《阅藏知津》蕅益大师著】
尔时释提桓因往诣佛所。到已顶礼退住一面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教敕于我云何修行。世尊。昔于一时。四大阿修罗王。严驾著铠将诸眷属。来诣三十三天所欲共斗战。当于尔时圣者目连仍住在世。如是诸天共阿修罗对阵之时。圣者目连到四阿修罗所。以如法伏之。如是诸天及诸阿修罗悉得安隐。无复斗战之苦共相违反毁呰诤论。世尊。是大目连既已灭度。如来今复欲般涅槃。我等如是于后数数当复斗战共相违反。愿垂教敕。若四阿修罗王与我战时。我于彼等作何方计。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止。莫忧悲莫愁莫虑。若持戒者所愿必成。唯净戒者成。非不净戒。梵行者非不梵行。离欲者非不离欲。离嗔者非不离嗔。离痴者非不离痴。智慧者。非不智慧。而得成也。憍尸迦。我从今后当作加被。憍尸迦。乃至我之正法未灭。若有诸天阿修罗等共相斗战。随其时节称我名故诸天得胜。尔时四大阿修罗王。闻佛说是加护声已。其心忿恨毛竖怖畏来诣佛所。到已顶礼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何故如来作是加护。佛告四大阿修罗言。汝等。莫忧莫虑。有时汝等得大自在。过彼三十三天。无复斗战。无诤无竞无相违反。是故汝等。慎莫斗战。莫相毁呰莫相诤论。勿作违反心。当作慈心愍心。得众欲具足。诸仁者。命不久停。为自在主亦复无常。诸仁者。世间所有具足合会必归离散。诸仁者。当观如来穷无常际。于诸众生无所怨仇。无违无竞常为和合。一切众生平等发心。何况汝等薄少善根。彼此迭相乐斗诤者。诸仁者。若有发心恼害他者。是人长夜还得恼害。诸仁者。若人喜杀。是人还得短寿之报。若喜斗诤。是人常有怖畏死报。不具大眷属。无大势力。诸仁者。善恶二业终不败亡。是故汝等。从今已后各住慈心。住身业慈口业慈意业慈。莫斗莫竞莫相毁呰。以是因缘。汝等长夜得利益安乐。后则不悔。作是语已。四阿修罗王白佛言。世尊。如是婆伽婆。如是修伽陀。我等如是依如来教。如是修如是祝世尊。我从今后。一切当舍斗战之具各修慈心。尔时释提桓因。闻佛涅槃为忧箭所射极大愁恼。悲泣流泪而白佛言。世尊。我从今日乃至法祝不受五欲。不入内宫。不著异衣。大德婆伽婆。譬如家长丧亡。是人知识得恩养者。心生苦恼忆念旧恩。念恩养故悲泣流泪专持孝道。世尊。我亦如是乃至法祝随其时节悲泣流泪专持孝道。不行五欲。不入内宫。不著异衣。何以故。无上导师明当别离。不可得见更不合会。释提桓因作是语已。即便伏面啼哭而住.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一卷,260字,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为《金刚经》降伏其心篇,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余卷中的一节。
【僧伽吒】(法师开示读音为sēng qié chà)(术语)又作僧伽多。译曰集会。法门名。僧伽吒经一曰:“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
即《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又译《大方广十轮经》。本经与《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相比,篇幅、内容更为浩大。
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颂(Vij?āpti-mātratā-siddhi-trim?aka-kārikā-?āstra)】 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论书。中国佛教法相宗所本主要论书之一。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原文不分章分成上下两篇,后改分为81章,通行本为5162字,传说为老子所著,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无垢光尊者说:“仅仅听到此经的名字,也不会堕入恶趣。就像《涅盘经》、《三摩地王经》一样,这部经的功德非常大,犹如烈火,能烧尽我们无始以来的罪障;犹如清水,能洗净我们的业障垢染。
佛说疗痔病经,佛教经文,佛教徒认为最早由唐玄奘译自天竺佛经。佛教居士认为诵读此经文可以治疗痔疮等恶疾。 佛说疗痔病经-出处,如是我闻。
金光明最胜王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又名《金光明经》,蒙古语称《阿拉坦格日勒》,系清代磁青纸黑色心内泥金写本。此经共十卷二十九章,计151叶。宽17 厘米,长63.7厘米,厚13.7厘米。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