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言行皆出自于内心,有人三思而后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处处结善缘;有人放任情绪控制大脑,小事化大,最终无法收场,处处落恶缘。同生为人,为何会有这样大的差别?除习气使然,智慧也很重要,这便是我们学习佛法的原因。
在今天这个人间的世界要弘扬佛法自利利他,我们都要有一些共识。不管你住持道场也好、住大众也好、住山也好、住茅棚也好,不能依血缘至上思维、当依解脱至上说、是要依报恩到上说来延续佛法成就弘法利生的事。离血缘思维而不能用举外避仇、举内唯亲的家族思想来自行或是教导大众。
同一颗珍珠,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显现出不同的光泽;同一个太阳,在不同的角度也会看到不一样的灿烂。外物皆如此,更莫说浮动的人心与环境。修行人须知,世事本就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化,即便是佛法,亦有八万四千法门以对应不同的人。故万不可以统一标准去要求一切,而是要在世事变化的基础上修行自心、降服自心,方能做到不被物转。
在修行当中如果我们见到坏的我们不能无知但是我们实际上也无法能力去判断怎么样,所以我们必须依道理去做方便判断。但是不要轻易起轻慢心,因为你实际上有些东西不知道所以会轻易看。就事论事这个事情,依我们现在的角度不恰当,就算他示现我还是不恰当,或许他有大作为那是菩萨的作为,就我现在来讲不恰当。
随着时代因缘的不同佛教在接引众生的因缘上也会适应时代,在当今的时代价值中去发挥佛教积极入世利益服务大众的一面,但是佛法的本质和佛教所导引众生的道理却一直没有改变。戒律的持守、修行的方法、修行所要遵循的、因果理事的道理、大众共住的规矩等等是不能为随应时代而改变的,因为佛教本有的特质是透过修行所能彰显的,不是完全用人本的理性所能诠释的。
人之一念,可让心阔如山海,亦可微如蝼蚁。我们常问修行修的是什么,说到底修的便是这一念心。心若被贪、嗔、痴、慢所占据,人之言行便自私尖锐,最后造成百般不顺,处处树敌;心若充满慈悲和智慧,人便越来越清净,越来越快乐无畏。
人一生中的所有违缘和不顺,包括冤亲债主,虽然都是自己的业力,但无非分为内外两种。于内,则用佛教法理解决,于外,则用出世间护法解决……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们持戒收摄身心,随众听招呼,妄想分别执著少了,自然而然,身心就清净。一切佛法从恭敬中求,要把佛菩萨和祖师的教言在内心深处扎根,真正落实在自己的身口意上面来,所以静、净、敬归根到底就是信心的问题。你对三宝有信心,身心就能安定;你对观音菩萨有信心,身心恭敬,自然就清净。如果学人对于三宝,对于修法没有信心,也就没有道心;要没道心,所有修行的作为,他就没有动力,没有力量。
要居弟子位以恭敬虔诚的态度跟师父学法,这些是修行必然也是应当学。总是我慢或是世间的人际或是等同的看待,或是能跟你学就是自我价值的看待,甚至只是学问求现实福报名利种种之心跟师父学所体现恭敬虔诚的皆不是居弟子位。因为只有居弟子位的恭敬虔诚才能得真的法受用,才能具福慧成就。以求现世名闻利养的心跟随师父亲近师父那必定是自我斗争坚固,所以所学要知恭敬虔诚,所做要居弟子位。佛法的引入真的要靠师父的因缘,福慧的生起也要靠师父的因缘,所以居弟子位恭敬虔诚跟师父学法就是福慧成就。
在家莫与出家争,出家莫与在家比。住持佛法与护持佛法皆有功德,供斋的与受斋的皆有功德。财法二施等无差别,檀般罗蜜具足圆满。
别人说的话不符合你的认同时,嗔心不喜就会表现出来。这时你问过你的信仰到底是什么吗?不可能一辈子别人都顺从你,你所学的也不可能都顺于你的认知。你认为别人打击到你的时候那就是你自己错了,就不要再刻意的强调自己的认知了。不要拿反正我认同、我不接受来自我肯定,用争来辩解、用胜来欢喜是一点智慧都没有的人。活在理想世界里永远不能与解脱和真正利他的行门相应。
1、读经就如照镜子一样检查自己身口意的行为,错误的行为改变过来就是觉悟。 2、嘴好心不好烦恼断不了。 3、灿烂的阳光来自于太阳本体作用。觉悟智慧源自于真心本性的作用。 4、常算计别人的人其实
当一个人的心真能沉淀下来、安静下来、纯净起来的时候,便会觉得天空格外蔚蓝、阳光格外明媚;便会感悟到拥有生命的美丽与快乐;便会觉悟出明天、未来的光明灿烂;便会拥有一颗唯美、善良、健康的心灵!当一个人能摒弃外物的诱惑,回归本我的空明静寂、感悟出人世间美与善的存在时,快乐与幸福的感觉便会悄然而至,萦绕心间!
我们今生所有遇到的人和事,前世已注定;我们来世所有遇到的人和事,今生已注定。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轮回路上,就让
佛家妙语,精诚之言,给我们凡夫俗子多少可贵的启示呀!归纳起来说,便是拥有健康、抛弃嫉妒、战胜自己、脚踏实地。这样做人,便不会有烦恼,不会疾病滋生。人的疾病,既有病理方面,也有心理方面的,后者对人的健康更为重要。
我们通常都会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的存在,实则不然。《心经》中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每天无非是生活在五蕴(色、受、想、行、识)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分别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闻到的、舌头所尝到的、身体所触碰到的各种好坏、顺逆。我们的“心
修行的境界越提升,也就是放下的越彻底,魔障显现得就越猛烈。这时所谓的魔障就是所恋慕或贪求的人或物会层出不穷、变着花样来诱惑你,令你在财色名利和安贫乐道之间出现动摇,欲罢还迎甚至迷失本性。这是魔鬼的侵扰也是佛菩萨的考验。此时只有坚守道心,止欲观幻,才会更上一层楼,否则极易被打回原形。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首先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接受别人的不完美,我们都生活在这娑婆世界里,需要慢慢的学会成长。在孤独的时候,是否能给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时候,能不能给自己温暖,是否学会独立,告别依赖,对软弱的自己说再见。
一生庸庸碌碌的人不会给世人留下任何有益的启示,也不会取得任何成就。只有在逆境中不停地行走,把磨难当成是自己人生的一笔财富,他们的脚印才能深刻地留在自己所走过的路上,他们的脚印才能成为其价值的体现。
及时转念,改正错误,是心智运作历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找借口,从而逃避现实的挑战,或者规避应负的责任,就可能产生消极的意识,甚至生病。但是,如果及时转念,不让消极或错误的想法继续为害,则如枯木逢春。
弥陀一心念,临终往西方,亲睹无量寿,常瞻玉毫光;宝树成行列,莲池九品香,补处位不退,十方做道场。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菩萨各随各的因缘行菩萨道,于方便上有共有别。共住持佛法念佛行大悲,别随大众各别因缘而说法。我们应以念大悲心去应菩萨的慈悲,不应以不舍心或是不变心,去固化所听到或是看到的种种因缘。因为菩萨各随各的因缘行菩萨道,若是真的不明白就在念顺向的慈悲中念大悲,若是有所感就念随缘应身说法。自要求念大悲,他所看皆生慈悲,虽说有些强调,但是方便却是我们必要和适应的因缘。能有新的知见也是大悲所成就的,入大悲而行一切也必然要做最后的无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