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修行
  • 可以循环念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药师佛吗? 可以循环念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药师佛吗?

      我念佛是这样的:念一段阿弥陀佛,再念一段观音菩萨,再念一段药师佛,然后循环。因为觉得他们都很好,这样可以吗?学修,有不同的用功方法及相应效果。假如你只想一般性地结佛缘,修功德,则依你所说的做法,也是可行的,须知佛教里甚至还有拜千佛万佛的呢。不过,假如你想侧重修炼定心,或为求生净土而努力用功,则应该选择专念某一佛菩萨圣号才更加合理。

  • 持戒很难,如何让持戒变得容易? 持戒很难,如何让持戒变得容易?

      首先要理解戒律的精神。戒律不是用一些条条框框来约束我们,而是引导我们建立健康、清净、正向的生活。这不仅是修行的基础,也是身心健康的保障。所以说,持戒是对自己的负责。有了这样的认识,在具体实践中,能做到多少,就先做多少,既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能毫无要求,而要努力实践。

  • 在家居士为动物做皈依可以吗? 在家居士为动物做皈依可以吗?

      居士问:在家居士在特殊的条件下可以为一些动物做一些简单的皈依,但这样的皈依方式是否有别于出家师父接受弟子皈依,对于此种做法,弟子感觉不妥,但找不出合适的理由解释,感恩法师。容通法师答:比如说我们在放生的时候,或者有时候碰到什么动物的时候,也可以给它们念念皈依,所谓的做一个皈依的仪式。

  • 学佛修行要如法如律,正信正行 学佛修行要如法如律,正信正行

      学佛修行要如法如律,正信正行,僧人要守持出家的戒律,居士要符合在家的要求,不能错位,否则也是一种颠倒。在家居士特别要处理好家庭、事业与学佛之间的关系:年轻时,以家庭为主,事业为辅,赡养父母、抚育孩子、服务社会,也为学佛积累资粮,修行则应以闻、思为重,方式简便为要;步入老年后,应将学佛放在生活首要的位置,事业、儿孙都学着看淡、放下,照顾好自己的身心,正视生命历程,寻求圆

  • 如何更好地忍辱? 如何更好地忍辱?

      如何更好地忍辱啊?以智慧忍辱,以出离、大悲、菩提心来忍辱。你忍辱的目的是更好地利益对方。忍辱不是忍气吞声,忍辱是很多条件达不到的时候,这个时候暂时可以不去做,有些恶的境你没办法突破,这个时候只能忍辱了。但是必须要有智慧来予以引导我们的忍辱,所以我们要培养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是清净

  • 受菩萨戒后一定要严格吃素吗,可以吃三净肉吗? 受菩萨戒后一定要严格吃素吗,可以吃三净肉吗?

      远在佛陀时代,由于民情风俗,并没有硬性规定佛弟子们非吃素不可,而是可取三淨肉食用。为何《涅槃经》却记载:「食肉者,断大慈种;行、住、坐、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受了菩萨戒后,是否一定要严格茹素?「食肉者断大慈种」,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 修行为什么要远离邪命?远离邪命的重要意义 修行为什么要远离邪命?远离邪命的重要意义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八正道里讲到了“正命”这个词,所谓正命就是如法的谋生手段,谨慎选择从事的职业。首先,遵纪守法就是底线。为了自己的长远考虑,也应当远离那些通过造作杀生、妄语、绮语等等恶业的方式来谋生的职业,例如屠宰、传销等。修行要日行一善,积累功德,料想世界上应该没有人真的会愿意日行一恶,而工作是天天要做的事,职业跟信仰的冲

  • 如何才算实修?在家居士最重要、最简明的两点实修 如何才算实修?在家居士最重要、最简明的两点实修

      提到“实修”时,人们往往或是将它看得高深莫测,以为非隔绝世事不可;或是将它与勤行善、做实事混为一谈而不以为意。其实,实修就是实实在在的行持佛法,对于修行者,尤其是在家居士来说,最重要也最简明的实修恐怕是《佛遗教经》中,佛陀教导的两点:

  • 安于寂静,是修行者最重要的功课 安于寂静,是修行者最重要的功课

      《佛遗教经》中,佛陀教导弟子:“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安于寂静,是修行者最重要的功课。1、珍惜寂静:现代生活五彩斑斓,凡夫心浮躁而动荡,看不清生命的真正意义和需要,只能不停地追逐妄想,没有片刻安宁。有缘人亲近三宝,根本原因是感受到了无限的寂静、慈悲

  • 修行后还是爱生气,丈夫也不准我去寺院修行,怎么办? 修行后还是爱生气,丈夫也不准我去寺院修行,怎么办?

      我皈依十年整,一直都努力修行,念楞严咒。但总是时而心情好,时而心情特差,十分情绪化,还经常跟老公吵架。我总是在忍,也总是忍不住,心里特别痛苦,想改掉自己的坏习气,总是改不掉。主要原因是我老公经常喝酒,酒后就找我吵架。我想到寺庙去修行,他也不准。

  • 如何在睡觉的时候修行? 如何在睡觉的时候修行?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如何用功,答曰:饥来吃饭困来眠。如此简单!但真能将吃饭睡眠都用于修道,需要大智慧。而佛陀在《佛遗教经》中教导弟子:“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若未断烦恼而安眠,则须惭耻,而且“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将睡眠转为道用,我对大家的建议有三点:

  • 学佛要真学实行、善用其心,才能利益到自己的身心 学佛要真学实行、善用其心,才能利益到自己的身心

      如果一个人学习了很多佛法的道理,却感觉自己的身心没有什么变化,那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我是否真学实行、善用其心了呢?《大智度论》中有首偈:“闻诸妙道法,不能以益身,如是之过失,皆由懈怠心。”这是说,听闻了很多佛法的道理,却未能利益到自己的身心,追究其中的原因,还是由懈怠心所致,没有真实地去用功。

上一页 1 2 3 4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