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佛人把皈依三宝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认为不皈依也能学佛,又何必多此一举呢?诚然,若按佛法教义调整身心,按相应法门修习实践,多少总会有一些受益,但所得极为有限。皈依三宝,是发心学佛的第一步,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便是皈依。
“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其实在修行的路上,就是做人。在家人要把人做好,事业就顺利;出家人把人做好,那接引的众生就更多。在这个过程当中去降服自己的这一颗染污的心,就是修行。就是我们整个人生的道路,在往前面行走的时候,一定是在做人的基础上降伏自己内心的贪嗔痴,这就是修行。
我们作为修学大乘佛法的佛弟子,我们一定要大发菩提心,要具备慈悲心。因为慈悲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础,慈悲可以说是成佛的种子。我们要想成佛,首先你要发慈悲心。佛心无处不慈悲,万丈高楼从地起。我们在座的同修,很多都是修念佛法门的。虽然念佛法门是一个他力法门,往生的是你自己,但是,我跟诸位同修讲,你如果没有慈悲心,只是为了自己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边去享受快乐的环境,去享受那边『黄金铺地,衣食自然』的那种安逸的环境,为了自己能够『离生死苦
大部分人都处在这个阶段。印祖讲的,有一种人很老实,啥东西都不懂,师父叫他念佛,他就念佛。还有一种,像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他一闻千悟,这种人。这两种人都是上等根器的人,我们说根器好不是说你有文化就是根器好,不是这个意思啊,你老实听话就是根器好,简单。那绝大多数人都处在这个阶段就跟抛物线一样,中间拱起来的,我们都在这里。那怎么办呢?你既然好乐经典,其实经教不是我们的冤家的,但是如果我们用错了心呢?那反而教典是一个障碍。
在家里的佛堂不大,但是有的人在家里供佛,佛像摆得很多,供养具乱放,佛堂一看就乱乱的。佛菩萨都好,没有哪位佛菩萨不好。事实上不用摆很多,有代表性的摆就好了。供一尊佛等于供一切佛,供一尊菩萨等于供一切菩萨。假如你要简单的供,就是以身、口、意之所依来供养就可以了。
这个律仪上有,当然是师父们在前面走了。居士们见了师父们走过来,要合掌低头,恭敬让路。出门的时候,弟子们也要走在师父们的后面。除非有一种情况,就是师父们出门要去某个地方,不认识路,而你知道,你要引路。引路,那是不妨走在前面的,不过也要和师父们事先说一下。最主要的是要恭敬。
“水陆法会无法现场,好遗憾,有直播吗?”“人在外地,来不了现场来,怎么办?”“很想来寺院一同诵经,但家里有老人孩子走不开……”“很想念法师们的唱诵,但年纪大了,家人不放心我一个人出门。”大家不用为此挂心,其实,我们在家同样可以自修。
网络上有一句很火的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与你说话时,你却在低头玩手机。”如今身处互联网时代,手机俨然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东西,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但随之也产生了“手机依赖症”,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让心也很难再平静下来。
念珠绳子断了,先串起来,修法还是可以用来念。少一颗,你念的时候就多念一声,这颗念珠以后再补上就行了。这个念珠最好用那种有橡皮筋在里面、有松紧的绳子比较好,不容易断。有些念珠的绳子特别脆,有的念珠穿的孔不是很光滑,磨来磨去绳子容易断。断了,心里会感觉不太好,有点别扭。
得闻正法不易,在知道了修行的方法后,还要自己亲自行持,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行持不仅仅是念一句佛号,读两本经典,而是要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有个相应的结果。如此,我们才会端正好态度,发善心,种善因,对于结果也不会过于强求。
假若受了菩萨戒,身体出现毛病,经医生诊断并处方非用酒不行,才可用酒。不然,只用作烹调,最好不要用。如果不用怕引起家人反感,最好与家人沟通商量,可免则免。
对于这种情况来讲,还是要具体分析。要看他是有一点点偏、还是很偏。如果很偏,你怕误导大家,可以制止他,告诉他这个问题我下来和你交流。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去打断他,他服不服你、他听不听你的,这里也要注意。为什么呢?两个人在共修交流时如果当众吵起来了,大家都不愿意听的,谁愿意听吵架的声音啊。那怎么办呢?可以暗示他:这个问题我们下来再说。
盘腿,是练习静坐的最基本的功夫。盘腿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静坐入静程度的深浅,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
最近,有好多同修都在问我说:“我一念佛就打哈欠、流眼泪,困得不行,到底怎么回事?该怎么解决呢?”其实,相信很多善知识与师兄,在学佛路上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应该说尤其对于很多初入佛门的人,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修行路上最初的一个障碍。
平日我们早晚、初一十五诚心上香拜佛,日积月累,香炉里的香灰和香脚会越积越厚。上香是为了供养三宝,通过佛香表达对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至诚敬意,并向佛菩萨祈愿。坚持上香,佛菩萨定会保佑你和你的家人,得偿所愿,广积福报与功德。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善良;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上,甚至聪明智能,菩提上进,乃至佛果,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
一打坐,您就知道了自己哪里酸、哪里痛,应该从哪里开始疏通。揉着揉着,就会感觉到由痛变酸,由酸转正常的滋味了。您只要每天这样修复一点点,您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强壮。一个人打坐的时候,一盘腿,就可以把气聚集在丹田之下,就跟生了一堆柴火似的,不但肚子这块热,腿也会感觉暖洋洋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不打坐的时候,能量是分散的,但是你一打坐,就把能量聚集起来了。
金刚念诵是发源于印度瑜珈行者与西藏密宗行者的一项修练法门,又叫做音瑜珈(Mantra),其传承古老而秘密,是瑜珈行者用来以开启身体脉轮、启发拙火的重要方法之一。 金刚念诵深藏许多奥秘,初练时是以声音配合呼吸,来振动身体气脉及肠胃内脏,进而使身体健康,内气充足。
盘腿,是练习静坐的最基本的功夫。盘腿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静坐入静程度的深浅,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很多初学者对此都摸不着门路,给练习静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更好的练好静坐,现就如何的练好盘腿及锻炼方法阐述如下:
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大家能够正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其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对佛教徒的起码要求。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就可分为两种——在家人和出家人。
你可以先把《十善业道经》认真地读一读。只要把十善业道做好了,五戒自然就在里面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导我们怎样做,我们要多思惟,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要努力尽量做到。那怎样落实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呢?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教导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因此而产生喜怒哀乐等种种情绪。特别是对于亲近的人,因为相处时间多,情绪的表达会更加明显。这些人和事,都是我们磨练自己最好的机会。当面对他们而产生情绪时,我们要及时的观照自己,看种种情绪来源于何处,自己当下是否被
1、依法不依人。佛陀告诉我们用三法印来识别正法,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论说法者名声、地位如何崇高,所说的法只有符合三法印才是正法,才可以依止。2、依义不依语。“义”指胜义谛,或空性,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就好像无法用语言让盲者了解光
佛教讲求智慧,一个正信的佛教徒要懂得佛法,明白轻重、是非,要权衡利害。在还没有到达无分别智慧的时候,必定还是有是非、好坏,需要去权衡、分别。布施结缘,心香一瓣固然能尽虚空、遍法界,能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但是对象、方法也很重要。就如现在不少人假借
说到「放的修行」,可不只是放松而已,还有放下、放开、放手、放心……,佛门里,对于众生一味执著,抓得紧紧的态度,并不表支持,因此鼓励大家要放松一点。放松,也不只是在禅堂里才放松,随时随地都要能放松。有的人生活过得很紧张,吃饭吃得很紧张,诵经诵得很
精进的学佛居士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时间、习惯及爱好等),合理安排每日的定课。有条件的话,可以多拜佛,观想真佛就在面前,正慈悲地放光加持自己;多念佛,不仅能静心,也能助成净土的安详往生。若功夫做得深,登堂入室的话,甚至能圆通自在;多静坐,随缘修习禅定,有助身心的转化及智慧的开发,而且静坐与念佛,本来就可
大乘佛法重视梵呗唱诵,但主要是作为修行和接引众生的方便,而且是有前提的,就是不能对此产生执著。音乐、舞蹈虽然也能用来表法,营造神圣庄严、摄受众生的氛围,可也容易让人产生贪著,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有些人就
我们人的一生寿命不过几十年,最多也不过一百年,就是投资,也要投到收益丰厚的项目上。同样思维,我们学佛修行选择净土法门,信愿念佛,求福求慧求生净土,这便是最好的选择。至心念佛能够令人身心自在,智慧通达,人生顺利。因为至心念佛的缘故,临命终时必蒙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脱离六道轮回之苦,究竟解脱,圆成
这个念佛方法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个方法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当中排列在第二十四,属于根大圆通。七大的排列是: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个根大属于见大。我们的心性本来是圆明通达常住的,但是六根作为感知外面世界的六个窗户,却将我们的心性能量分散在六个方面。六根接触六尘,产生六识,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六识指的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六尘六识三个加在一起就是十八界,这十八界把我
有一些居士,天生一颗八卦的心,今天这位居士如何了,明天那位法师又怎么样了,哪位居士又说了谁的不是了,哪座寺庙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反正这种人自身藏毒,到哪里都会影响团队,更不利于自他修行。到寺院里首先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不该说的话一句都不要说,要做到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也不传是非。正所谓是: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善护口业,老老实实做好自己本分的事,修自己的福报跟智慧,其他不该过问的一点也不要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