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为什么在家居士不能做蒙山超度呢?经文里写者四众弟子都可以的啊,请师父开示。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佛法里也非常重视清规戒律。例如蒙山施食,瑜伽焰口仪轨,还有授幽冥戒等等法事。这些都是历代祖师大德编辑整理,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善士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佛号不断?做不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怎么办?法师答:“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是我们所追求的念佛的目的而不是过程,我们在往这个目标前进。可以学习清代妙空法师著的《持名念佛四十八法》。
1、善士问:家人不支持,反对我学佛怎么办?法师答:那是你没有学好。学好了,家人欢喜得很!2、善士问:那怎样是学好?法师答:处处没有自己,处处理解、帮助别人。3、善士问:爱人因为我学佛,要跟我离婚怎么办?法师答:要么做个好居士,要么索性做了和尚。
能为世间贤人善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只有按照佛陀开示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能在佛法的修学上,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否则就不能真实做人,也绝不可能真诚学佛。人格不成,佛格怎么能成呢?作为在家的佛弟子,在家的居士,无论男居士还是女居士,必须要尽一个在家人的职责,必须有一个真正的谋生职业,或者营业。
有病,破什么戒?如果说你因为有病,你必须要吃肉,那么这个肉的当下,它就是一种药,你就没有破戒。如果因为有病,你必须要用到酒,有一种酒叫做“药酒”,当你用药酒的时候,它也是一种药啊,也没有破戒。所以,因为你病了要去破戒,你不可能去偷盗嘛,你不可能去邪淫嘛,你不可能去妄语嘛,无非就是这个杀生的层面、跟这个饮酒的层面嘛。
“五盖”,是指五种覆盖众生心识,使不能明了正道的烦恼。贪欲,是五根对所接触的境界生起贪爱。修定的人,他的心必须要远离五根接触境界的贪爱,不生贪欲喜欢,心就能定下来。嗔恚,就是嗔心。当嗔心生起,就算身体不动,内心还是恼热、很不自在,也就无法定下来。
净土法门要生起深信、切愿,那一定得学净土的法。对于信根强的人,要给他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让他了解阿弥陀佛大悲度众生的这种无私无我的悲心、切愿,因此产生感恩、仰慕乃至信受的心。也可以给他讲三恶道的苦、轮回的苦,讲生命的无常、因果业报的真实不虚。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在家居士受戒后遇到家人操办喜事杀生,用什么方法去处理呢?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做好你力所能及的事;尤其是自己学佛受戒了,不要过多地奢望别人该如何如何。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家人不见得都学佛,他们自然不明白佛法,要理解家人才好,自己不能情绪激动,打着学佛慈悲的旗号,闹得鸡犬不宁。这就违背菩萨道精神的。
你说“逆来顺受不是纵恶吗”?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想当个恶人惩治他”呀?如果你真这样发心,这也是一种菩萨道。不过你要做好准备,假如你真的发心利益众生,希望大家不作恶,那首先你要跟地藏王菩萨一样,不怕入地狱,入了地狱依然不迷。如果你有这个本
念佛时出杂念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凡夫众生都是有杂念的,你能感觉到有杂念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在杂念当中你不要急,杂念、妄想本空,你全神贯注,注重这句佛号,不要去管杂念。慢慢地这句佛号就能够收摄杂念、融化杂念,念佛之风就能吹散杂念的乌云,显出我们万里晴空的自性。
观心法门可以从两方面来修。我们都知道,心可以分为妄心和真心。《大乘起信论》说“一心开两门”,一门是不生不灭的真如心,一门就是生灭的妄心。而妄心是由真心所起用,迷了就是妄用,悟了就正用,也就是妙用。所以观心也可以从两方面来观,实际上是不一不二的,因为心分为妄心和真心,也就是生灭心和不生灭心,所以不一,是分开说,不二,它是不离的。因为妄心不离真心,真心起用成
念佛一心不乱,它是一个功夫的进步。这种功夫的进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我们不可能最开始接触净土信仰、修学念佛法门的时候,就能够达到一心不乱,我就能够净念相续,我就能够七日把佛念下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它一定是一个长时熏陶的过
盘腿,是练习静坐的最基本的功夫。盘腿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静坐入静程度的深浅,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
最近,有好多同修都在问我说:“我一念佛就打哈欠、流眼泪,困得不行,到底怎么回事?该怎么解决呢?”其实,相信很多善知识与师兄,在学佛路上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应该说尤其对于很多初入佛门的人,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修行路上最初的一个障碍。
平日我们早晚、初一十五诚心上香拜佛,日积月累,香炉里的香灰和香脚会越积越厚。上香是为了供养三宝,通过佛香表达对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至诚敬意,并向佛菩萨祈愿。坚持上香,佛菩萨定会保佑你和你的家人,得偿所愿,广积福报与功德。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善良;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上,甚至聪明智能,菩提上进,乃至佛果,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
一打坐,您就知道了自己哪里酸、哪里痛,应该从哪里开始疏通。揉着揉着,就会感觉到由痛变酸,由酸转正常的滋味了。您只要每天这样修复一点点,您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强壮。一个人打坐的时候,一盘腿,就可以把气聚集在丹田之下,就跟生了一堆柴火似的,不但肚子这块热,腿也会感觉暖洋洋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不打坐的时候,能量是分散的,但是你一打坐,就把能量聚集起来了。
金刚念诵是发源于印度瑜珈行者与西藏密宗行者的一项修练法门,又叫做音瑜珈(Mantra),其传承古老而秘密,是瑜珈行者用来以开启身体脉轮、启发拙火的重要方法之一。 金刚念诵深藏许多奥秘,初练时是以声音配合呼吸,来振动身体气脉及肠胃内脏,进而使身体健康,内气充足。
盘腿,是练习静坐的最基本的功夫。盘腿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静坐入静程度的深浅,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很多初学者对此都摸不着门路,给练习静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更好的练好静坐,现就如何的练好盘腿及锻炼方法阐述如下:
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大家能够正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其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对佛教徒的起码要求。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就可分为两种——在家人和出家人。
你可以先把《十善业道经》认真地读一读。只要把十善业道做好了,五戒自然就在里面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导我们怎样做,我们要多思惟,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要努力尽量做到。那怎样落实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呢?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教导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因此而产生喜怒哀乐等种种情绪。特别是对于亲近的人,因为相处时间多,情绪的表达会更加明显。这些人和事,都是我们磨练自己最好的机会。当面对他们而产生情绪时,我们要及时的观照自己,看种种情绪来源于何处,自己当下是否被
1、依法不依人。佛陀告诉我们用三法印来识别正法,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论说法者名声、地位如何崇高,所说的法只有符合三法印才是正法,才可以依止。2、依义不依语。“义”指胜义谛,或空性,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就好像无法用语言让盲者了解光
佛教讲求智慧,一个正信的佛教徒要懂得佛法,明白轻重、是非,要权衡利害。在还没有到达无分别智慧的时候,必定还是有是非、好坏,需要去权衡、分别。布施结缘,心香一瓣固然能尽虚空、遍法界,能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但是对象、方法也很重要。就如现在不少人假借
说到「放的修行」,可不只是放松而已,还有放下、放开、放手、放心……,佛门里,对于众生一味执著,抓得紧紧的态度,并不表支持,因此鼓励大家要放松一点。放松,也不只是在禅堂里才放松,随时随地都要能放松。有的人生活过得很紧张,吃饭吃得很紧张,诵经诵得很
精进的学佛居士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时间、习惯及爱好等),合理安排每日的定课。有条件的话,可以多拜佛,观想真佛就在面前,正慈悲地放光加持自己;多念佛,不仅能静心,也能助成净土的安详往生。若功夫做得深,登堂入室的话,甚至能圆通自在;多静坐,随缘修习禅定,有助身心的转化及智慧的开发,而且静坐与念佛,本来就可
大乘佛法重视梵呗唱诵,但主要是作为修行和接引众生的方便,而且是有前提的,就是不能对此产生执著。音乐、舞蹈虽然也能用来表法,营造神圣庄严、摄受众生的氛围,可也容易让人产生贪著,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有些人就
我们人的一生寿命不过几十年,最多也不过一百年,就是投资,也要投到收益丰厚的项目上。同样思维,我们学佛修行选择净土法门,信愿念佛,求福求慧求生净土,这便是最好的选择。至心念佛能够令人身心自在,智慧通达,人生顺利。因为至心念佛的缘故,临命终时必蒙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脱离六道轮回之苦,究竟解脱,圆成
这个念佛方法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个方法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当中排列在第二十四,属于根大圆通。七大的排列是: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个根大属于见大。我们的心性本来是圆明通达常住的,但是六根作为感知外面世界的六个窗户,却将我们的心性能量分散在六个方面。六根接触六尘,产生六识,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六识指的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六尘六识三个加在一起就是十八界,这十八界把我
有一些居士,天生一颗八卦的心,今天这位居士如何了,明天那位法师又怎么样了,哪位居士又说了谁的不是了,哪座寺庙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反正这种人自身藏毒,到哪里都会影响团队,更不利于自他修行。到寺院里首先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不该说的话一句都不要说,要做到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也不传是非。正所谓是: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善护口业,老老实实做好自己本分的事,修自己的福报跟智慧,其他不该过问的一点也不要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