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可以根据自己修行的法门来制定早晚课,不一定要像寺院僧团的早晚课一样,因为僧团的早晚课是根据寺院僧人的生活规律和日常作持制定的。在家居士制定自己早晚课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时间情况。我的建议在家居士可早上诵一遍普贤行愿品,晚上诵一部金刚经。或者选择一部经放在早上或者晚上诵,其他时间可以持续用某一个佛菩萨的名号来持
首先,净土行人的“有净土”,就是你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发愿,这辈子一定要生到十万亿佛土外的西方极乐世界,要去见阿弥陀佛。这是最根本的一点。有一种知见叫“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类似这些理论你可以有涉及,有了解,甚至有一些解悟,但是作为净土行人,还是要把心重用在求生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从相上来圆满地表达。也就是说,不管你道理懂多少,但是你的
佛法,从恭敬中求!如果你没恭敬心,就想求得脱离轮回,解脱生死的方法,或者求得往生净土的修行方法,那是不可能的。例如:在世间拜师学艺,你要有恭敬心。你没恭敬心,师傅凭什么要传手艺给你?学佛,连恭敬心都没有,你如何能够进入佛门修行呢?有人觉得自己超级聪明,自学成才,把佛法当作敛财的工具,通过不良的疯子网宣传媒体,忽悠一大片,大吹特吹,俨然一代教主自居,甚至超越佛陀,出口
每次诵经念佛持咒后都回向,这种方式是可以的。但是,有些人或者说也不一定就是一定要得用这种方法,你可以在每天的诵经念佛持咒念佛多次之后,只是在每日结束的时候做一个总回向,这样也是可以的。然后你其他的行善法回向不回向,也是这么一种方式。你可以每次行善法后都做一次回向,也可以每天比如说行了一件两件三件,在行完多件善法后做一个总的回向。当然我们内心随时都要发回向心,但是也没必要说事无巨细,一而再、再而三地每天多次地去做
据〈六祖坛经〉载,因韦刺史向惠能大师提出:“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的问题,六祖曾为开示无相颂,以示修行之道,并强调:“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此“无相颂”,如能依此而修,则与在大师同处无异,如果不依此而修,出家又有何益。
善士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像我们在家人让我们什么都不求做不到啊,怎么办?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所说的无求,不是让你不求。我们凡夫不能说什么都不求,那是阿罗汉了,阿罗汉啥都不想求了,消极了。我们凡夫的求那是乱求,到处乱求,求的结果伤痕累累。
「谄」就是谄曲,是指内心有不同的意见不愿意表达反而去迎合别人。「谄曲」是一个小烦恼法,因为微细而常被轻忽,但却时常发生。「谄曲」常被解说为不质直,其实就是不愿、不敢去面对事实真相。这对于修行自然是一种很大的障碍,因为谄曲心所重者,绝对没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毛病习气,更别说修行改正了
诵不了,就诵不了。你这个一天两天,或者说确实是身体出现了不舒服状态,然后你不去做这个早课,这是没有问题的。佛法对这个……我们所有做的早课,也是自我的一种修行。而佛法呢,并不是说你不做早课,你就有什么不好的后果。不好好修行,才会有不好的后果,这个后果是轮回,是堕落。而我们只要有一颗好好修行的心,它就是我们的功课。只要你愿意好好修行,你时时刻刻都在做功课,而不仅仅只是早上念的那个经文才是功课。是不是?
我们修行的人首先要找到善知识,而且要加入到比较正能量的团队当中去,不然的话,修行会很枯燥或者是容易走弯路,甚至退道心。我们都知道做世间的一件事情也要找到一个好的老师带,而且要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进步。因为一个人他有很多弱点或者说有很多
我们首先要看清楚这个世界的虚幻相,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我们这个世界虽然充满了五光十色,但是本质都是苦空无常的,你不要被五欲六尘的幻相所迷惑了。那为什么心不清净呢?我们这个世界说白了就是财色名食睡,你如果认为它真实,那就调动了你的欲望,内心世界猛烈地贪著,心就不清净了。
若一个人信愿行具足,就已经包含了对阿弥陀佛的皈依。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皈依”的意思。阿弥陀佛是法界身,佛号也包含了对十方三世佛的皈依。阿弥陀佛大慈父,四十八愿不舍众生,真正具备深信切愿,往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观无量寿经》中说,五逆十恶之人,临终遇善知识教其念佛,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蒙佛慈力,也能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大家要爱学习,要勤学习,还要善于学习,这三个方面都不可或缺。只要爱学习的人就会勤奋学习,只有不爱学的人才不愿意把自己的注意力、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注入到学习佛法上面去。为什么不爱学习?上世就不学,不仅仅上世,上上辈子都不学,一直都是这么懒着,一直都是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对学习不努力、不上心,提不起劲。有些人经常参加念佛法会、诵经法会、焰口、水陆法会,他都挺高兴,但是你让他听法、学法他不
盘腿,是练习静坐的最基本的功夫。盘腿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静坐入静程度的深浅,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
最近,有好多同修都在问我说:“我一念佛就打哈欠、流眼泪,困得不行,到底怎么回事?该怎么解决呢?”其实,相信很多善知识与师兄,在学佛路上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应该说尤其对于很多初入佛门的人,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修行路上最初的一个障碍。
平日我们早晚、初一十五诚心上香拜佛,日积月累,香炉里的香灰和香脚会越积越厚。上香是为了供养三宝,通过佛香表达对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至诚敬意,并向佛菩萨祈愿。坚持上香,佛菩萨定会保佑你和你的家人,得偿所愿,广积福报与功德。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善良;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上,甚至聪明智能,菩提上进,乃至佛果,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
一打坐,您就知道了自己哪里酸、哪里痛,应该从哪里开始疏通。揉着揉着,就会感觉到由痛变酸,由酸转正常的滋味了。您只要每天这样修复一点点,您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强壮。一个人打坐的时候,一盘腿,就可以把气聚集在丹田之下,就跟生了一堆柴火似的,不但肚子这块热,腿也会感觉暖洋洋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不打坐的时候,能量是分散的,但是你一打坐,就把能量聚集起来了。
金刚念诵是发源于印度瑜珈行者与西藏密宗行者的一项修练法门,又叫做音瑜珈(Mantra),其传承古老而秘密,是瑜珈行者用来以开启身体脉轮、启发拙火的重要方法之一。 金刚念诵深藏许多奥秘,初练时是以声音配合呼吸,来振动身体气脉及肠胃内脏,进而使身体健康,内气充足。
盘腿,是练习静坐的最基本的功夫。盘腿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静坐入静程度的深浅,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很多初学者对此都摸不着门路,给练习静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更好的练好静坐,现就如何的练好盘腿及锻炼方法阐述如下:
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大家能够正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其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对佛教徒的起码要求。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就可分为两种——在家人和出家人。
你可以先把《十善业道经》认真地读一读。只要把十善业道做好了,五戒自然就在里面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导我们怎样做,我们要多思惟,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要努力尽量做到。那怎样落实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呢?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教导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因此而产生喜怒哀乐等种种情绪。特别是对于亲近的人,因为相处时间多,情绪的表达会更加明显。这些人和事,都是我们磨练自己最好的机会。当面对他们而产生情绪时,我们要及时的观照自己,看种种情绪来源于何处,自己当下是否被
1、依法不依人。佛陀告诉我们用三法印来识别正法,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论说法者名声、地位如何崇高,所说的法只有符合三法印才是正法,才可以依止。2、依义不依语。“义”指胜义谛,或空性,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就好像无法用语言让盲者了解光
佛教讲求智慧,一个正信的佛教徒要懂得佛法,明白轻重、是非,要权衡利害。在还没有到达无分别智慧的时候,必定还是有是非、好坏,需要去权衡、分别。布施结缘,心香一瓣固然能尽虚空、遍法界,能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但是对象、方法也很重要。就如现在不少人假借
说到「放的修行」,可不只是放松而已,还有放下、放开、放手、放心……,佛门里,对于众生一味执著,抓得紧紧的态度,并不表支持,因此鼓励大家要放松一点。放松,也不只是在禅堂里才放松,随时随地都要能放松。有的人生活过得很紧张,吃饭吃得很紧张,诵经诵得很
精进的学佛居士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时间、习惯及爱好等),合理安排每日的定课。有条件的话,可以多拜佛,观想真佛就在面前,正慈悲地放光加持自己;多念佛,不仅能静心,也能助成净土的安详往生。若功夫做得深,登堂入室的话,甚至能圆通自在;多静坐,随缘修习禅定,有助身心的转化及智慧的开发,而且静坐与念佛,本来就可
大乘佛法重视梵呗唱诵,但主要是作为修行和接引众生的方便,而且是有前提的,就是不能对此产生执著。音乐、舞蹈虽然也能用来表法,营造神圣庄严、摄受众生的氛围,可也容易让人产生贪著,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有些人就
我们人的一生寿命不过几十年,最多也不过一百年,就是投资,也要投到收益丰厚的项目上。同样思维,我们学佛修行选择净土法门,信愿念佛,求福求慧求生净土,这便是最好的选择。至心念佛能够令人身心自在,智慧通达,人生顺利。因为至心念佛的缘故,临命终时必蒙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脱离六道轮回之苦,究竟解脱,圆成
这个念佛方法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个方法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当中排列在第二十四,属于根大圆通。七大的排列是: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个根大属于见大。我们的心性本来是圆明通达常住的,但是六根作为感知外面世界的六个窗户,却将我们的心性能量分散在六个方面。六根接触六尘,产生六识,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六识指的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六尘六识三个加在一起就是十八界,这十八界把我
有一些居士,天生一颗八卦的心,今天这位居士如何了,明天那位法师又怎么样了,哪位居士又说了谁的不是了,哪座寺庙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反正这种人自身藏毒,到哪里都会影响团队,更不利于自他修行。到寺院里首先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不该说的话一句都不要说,要做到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也不传是非。正所谓是: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善护口业,老老实实做好自己本分的事,修自己的福报跟智慧,其他不该过问的一点也不要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