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诵忏法的时候,在忏文里可以时常看见‘严持香花,如法供养’、‘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或是‘香花迎、香花请’的词句。念到此处,礼忏的人应该双手捧持‘香花盘碟’,以伸供养。不可徒托空言,而不见诸行动。‘香花盘碟’只是一些很小的瓷盘铜碟之类,面积直径只要有二寸左右便好。在礼忏之先,必须在盘碟之中,预置‘檀香’数瓣、‘鲜花’数朵,以备使用。
‘香盘’是放置‘檀香炉’用的盘子。它是用木料做成的,表面涂以咖啡色的油漆。面积长约一尺余,宽约七、八寸,边沿高约一寸许,盘子呈长方形。‘香盘’正面,披挂一面小型‘巾幔’。‘巾幔’是用红色或黄、绿等色的绸缎为质料,中央彩绣莲花或卍字等图案。上端则横绣‘香光庄严’、或‘常乐我净’等字句。也有在巾幔中央直绣字句的。
念珠的梵名为钵寒莫,又称之为数珠、诵珠,通常人们称之为佛珠。顾名思义,那当然是佛教徒使用的法器和标志了。还有人称它为“栓马索”。念珠最初的起源是由古印度人以璎珞。珠宝作为项链等装饰而逐渐演变而来的。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在佛教之之前就开始使用念珠,印度出土的二世纪以前的婆罗门像中已有项悬念珠了。在佛教之前,印度的事火处道的本尊就已手持念珠。
香是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感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也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早在西元前三千年,就有埃及人大量使用香料的记载。想到香,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花香、烧香、煮食的香味,化妆品的香味等,而这种种香味,大多伴随着我们生命中美好的记忆。
佛教知识普及:法器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以实践圆成佛道的资具,即为法器。
我国的僧尼们,于‘僧鞋’之外,还穿著长筒的‘僧袜’。所谓‘僧袜’,实际上也就是我国的古装布袜;于今并且有人把它叫做‘罗汉袜’了。‘罗汉袜’的颜色,在习惯上都是以灰色为主。穿著「罗汉袜’,不但可以冬季御寒、夏季防范虫蛇;并且可以庄严威仪。
‘短衫裤’,上身是短短的衣衫,下身是肥长的裤子。这种衣裤,是我国僧尼们的里层服装,它是穿在‘长衫’里面的。同时也当做‘睡衣裤’穿用。‘短衫’的长度,仅仅过于臀部。它的裁制式样,完全和对襟的‘罗汉褂’的上半身一样;从前则是偏襟式的。‘裤子’原本是我国民间的古式常裤,只是比较肥长而已。穿著时,必须把膝下的裤管纳入僧袜之中。
‘长衫’也是我国僧尼们的服装之一。它的款式,是用‘三宝领’和‘旗袍’的腰身襟袖搭配起来而制成的。纽扣在腋下的右襟边沿。‘长衫’的颜色,有黑色的、灰色的、和褐色的。‘长衫’的长度:长及脚背的,叫做‘长衫’。长仅过膝的,叫做‘二衫’。长未及膝的,叫做‘三衫’。
‘卧具’也是佛所制定的服具之一。释氏要览说:它的梵称叫做‘尼师坛’。根本毗奈耶说:它的梵称叫做‘尼师但那’。在有关的典籍里,‘义译’有把它译作‘坐具’或‘卧具’的,也有把它译作‘敷具’或‘随坐衣’的。也有简称做‘具’的。五分律说:‘为护身、护衣、护僧床褥故,蓄坐具’。
‘香炉’是焚香之器,也叫做‘香炉’、‘香罏’,或‘薰炉’。在法华经第五‘分别功德品’、金光明最胜王经第六、净饭王般涅槃经、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第六等典籍里,都曾提到‘香炉’的事。‘香炉’是‘三具足’之一;所谓‘三具足’,就是在佛桌上必须经常安置的‘香炉、花瓶、烛台’等三种供具。‘香炉’也是大乘比丘们,必须经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
‘幢’是佛教道场的严饰之具。梵语‘驮缚若’、或‘计都’;翻成我国语文,叫做‘宝幢’、‘天幢’。‘幢’是属于‘旗’类的一种。在法华经第五‘分别功德品’、和观无量寿经里,都曾提及‘幢幡’的事。‘幢’在世俗法中,它是王者的仪卫之物,也是将领们指挥用的军旗之类。佛陀被称做‘法王’,具有降伏一切魔军的威神之力;因此,就把佛陀说法论道称‘建法幢’了。
钟,是寺院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在印度,召集大众时,常常打击木制的犍椎。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记载,在七月十五曰比丘夏安居圆满而增长戒腊的曰子,称为受岁曰,佛陀告诉阿难,在露地上速击犍椎,召集大众。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便以中国固有的钟、鼓等代替了犍椎。
一、钟。钟,是寺院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在印度,召集大众时,常常打击木制的犍椎。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记载,在七月十五曰比丘夏安居圆满而增长戒腊的曰子,称为受岁曰,佛陀告诉阿难,在露地上速击犍椎,召集大众。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便以中国固有的钟、鼓等代替了犍椎。
佛教寺庙早晚课时,排班两边对面站立。转身向上,一声引罄;问询,一声引罄;完毕,转身对面站立。然后,一声引罄,一声铃子(或木鱼、或鼓);再一声引罄,一声铃子(或木鱼、或鼓);再一声引罄,一声铃子(或木鱼、或鼓);转身向上。
简单的办法,祈祷你的本尊(你信心最强的佛菩萨),念诵本尊圣号,发愿祈求他法力加持你的法器,本尊瑜伽(念诵本尊圣号或心咒,手结相应手印或但合掌,心观想本尊生起简单的说就是出现,然后放光现瑞,光照耀法器,同时法器也发出相应的光与本尊融合,但是心里要知道如幻如化非为真实,这段要根据本尊仪轨修持)。念诵念珠加持咒3遍或7遍,给法器吹口气。做你相应的课诵,如念诵经文等等。回向发愿,顶礼本尊,结束。
佛教的八大法器其实是指佛教的八种法器,金鱼、宝伞、宝瓶、妙莲、右旋白螺、金刚结、胜幢、金轮就是佛教的八大法器,佛教的八大法器其实是暗喻有关佛教的教义。金鱼是救济众生的教义。宝伞是佛的纯净美德覆盖一切的寓意。宝瓶是盛放灌顶誓水的的瓶子。妙莲是佛教的主要象征,被佛教誉为佛眼。右旋白螺是广及大众的说法,暗喻降魔。金刚结无头无尾,佛教比喻佛之说法无穷无尽,信徒以金刚结象征着接受佛法。胜幢是佛教的一种用以悬挂的装饰品,用珠宝等饰物的是宝幢,用金装饰的事金幢。
包括引磬在内的种种法器,想要学习时需要具备恭敬的态度。因为法器是龙天耳目,如同军中号令,护法龙天会依号令行事。因此,一般道场初学练习法器时都会在旁边贴一纸说明以示尊重:佛弟子练习法器,请护法龙天勿听。
古代的木鱼又称木鱼鼓、鱼鼓或鱼板,其形状、用法均与后世不同。在《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木鱼条中说:“斋粥二时长击二通,普请僧众长击一通,普请行者二通。”由此可知,古代的木鱼主要用来作为集合僧众的讯号。至于为何而做鱼形,《释氏要览》中说:“今寺院木鱼者,盖古人不可以木朴击之,故创鱼像也。又必取张华相鱼之名,或取鲸鱼一击蒲牢为之大鸣也。”《敕修百丈清规》中说,作鱼形是昼夜精进义:“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的资具,即为法器。
一、钟:寺院为报时、集众所敲打的佛教法器、依其用途分为梵钟与唤钟两种。二、鼓:有羯鼓、鱼鼓、云鼓、摇鼓、金鼓、石鼓、悬鼓等、依其用途可分为:斋鼓(食时所用)、浴鼓(浴时所用)及诵经、梵呗等所用之鼓、今之寺院,常见于大殿前的左右两方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又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以警行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称为“晨钟暮鼓”。
自古以来,寺院每于晨昏都会敲钟击鼓,由于早晨先敲钟后击鼓,夜晚先击鼓后叩钟,所以有「晨钟暮鼓」之说。钟响,代表醒来了、觉悟了;暮鼓咚咚,表示偃旗息鼓,大家应该要休息。钟鼓,也就代表早晚作息的意思。现今的寺院,在大殿前的左右两侧多建有钟楼、鼓楼,分别安置钟和鼓,称为「左钟右鼓」。
“法器”一语,有两种含义,一种用来指符合修行佛道的条件、能够胜任佛教事业的人,此“器”,即“器量”之义;更多是用来指修行或进行佛事活动的器具、器物,这种概念上的法器,亦称道具、佛具、佛器。广义的法器泛指一切生活用具用物和修道行法的器具用物。狭义的法器仅指用来修道和做佛事活动的器具器物,尤指修法用的
具,就是尼师坛,是卧具,这是法师们有法会或者有活动,或者要作法的时候用的展具。古时候生活比较简单,物品也比较少。印度是热带,所以他就用一块具铺在地上打坐或者睡觉,或者铺在床铺上。这一个是为了保护衣服别弄脏,一个是当床用,当坐垫用。
为什么钵要叫应量器?因为在古代,佛陀在世的时候,出家人拿的钵有大中小三个号码。假如食量比较大的人,他就要拿一个大钵。食量小的人,就拿一个小钵。然后食量中等的,就拿一个中等的钵。所以这个钵它叫应量器,就是应大家食量的大小自己选择一个饭碗。
出家人按照佛的戒律要求,出门的时候手里都要拿一根锡杖,那现在的出家人基本不拿锡杖,这是为什么啦?这其中是有很多原因的。在古时候锡杖它有很多用处。第一个用处,就是要测水里面的浅深。佛陀在世的时候,印度那边恒河等等河流非常多,然后基本上印度的出家人,还有老百姓都是生活在河的两岸,所以每天跟河水接触的频率是非常高的,那要过河的
钟在佛门中具有断烦恼、长智慧、增福寿、脱轮回、成正觉的功效。千佛山有幅对联,其中有“晨钟暮鼓”。我们早上撞钟的时候,还唱诵《叩钟偈》:“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晚上撞钟则诵“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念这个偈。
有关钵的故事,最脍炙人口的就是金碧峰禅师与玉钵的故事。金碧峰禅师是一位道行高深的行者,他对世间一切都不贪爱,唯独对一只玉钵爱不释手,每回他都会先将玉钵收好,才能安心进入禅定。禅师一入定就是很长的时间,因此在他寿命将尽,阎罗王派遣阴差小鬼前来捉拿的时候,即使小鬼们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找寻,
金刚杵有降魔的意思。原为古代印度的武器,由于它的质地坚固,能够击破各种物质,因此以「金刚」之名冠之。一般到寺院里,山门口总会供奉一尊笑容满面的弥勒佛;进入山门后,来到四天王殿,则会见到手持金刚杵的韦驮菩萨。这个意思是说,平时我用慈悲来摄受你,但是当你顽强,我不得办法的时候,只有用金刚降魔杵,以力来折服你,这是所谓「爱的摄受,力的折服」之意。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器,应受人天供养所用之食器,又为应腹分量而食之食器,故又译作应器、应量器。钵的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钵底向中心收缩,直径比腰部短。
‘蒲团’是用蒲草所编造的一种坐具。禅林象器笺说:‘坐物,以蒲编造。其形团圆,故言蒲团’。因为它的形状扁平而圆,所以也叫做‘圆座’。‘蒲’是一种水草,它的品质柔暖,最适合于敷坐之用。埤雅(初名物性门类,宋陆佃撰,共二十卷)中说:‘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脊。生于水厔,柔滑而温,可以为席’。
‘香’是佛教的供养仪物之一,它具有流布芬芳、消除秽气,驱逐蚊蚋、正念清神、表伸诚敬等作用。—僧史略云:‘香也者,解秽流芬,令人乐闻也。香为信心之使也’。‘香’有‘末香’、‘线香’、‘瓣香’等多种。‘末香’就是香木的粉末。香末可以点燃熏嗅,也可以加入油料,涂抹人身袒露之处,以防虫咬。所以也叫做‘涂香’。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