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器
  • 佛教法器手炉介绍 佛教法器手炉介绍

      ‘手炉’是一种可以用手执持、可以在行动中使用的香炉。它的形状,据释氏要览说:‘法苑珠林云:天人黄琼说迦叶佛香炉,略云:前有十六狮子白象,于二兽头上别起莲华台以为炉。后有狮子蹲踞。顶上有九龙,绕承金华。华内有金台宝子盛香。佛说法时,常执此炉。比观今世手炉之制,小有仿法焉’。‘手炉’的质料:有木料的、有玉石料的,也有用钢铜等金属造的。

  • 佛教常用器物:香的介绍 佛教常用器物:香的介绍

      ‘香’是佛教的供养仪物之一,它具有流布芬芳、消除秽气,驱逐蚊蚋、正念清神、表伸诚敬等作用。—僧史略云:‘香也者,解秽流芬,令人乐闻也。香为信心之使也’。‘香’有‘末香’、‘线香’、‘瓣香’等多种。‘末香’就是香木的粉末。香末可以点燃熏嗅,也可以加入油料,涂抹人身袒露之处,以防虫咬。所以也叫做‘涂香’。

  • 为什么衣、钵是归属于法物? 为什么衣、钵是归属于法物?

      三衣一钵,是出家人的随身之物。三衣,是出家人的基本服,即九条衣、七条衣、五条衣三种袈裟,又称「福田衣」、「百衲衣」,代表出家僧侣的功德、精神,也是出家人的形象表徵,披搭上这种衣才像个出家人。在出家的生活里,工作有工作服,出众有出众的衣服,行礼时有大礼服,在穿著上,还是有严格的规定。而在印度这个热带的地方,并不需要穿很多的衣服,只要有三衣,就足以维持生活上的穿用。

  • 佛教常用器物:禅带

      初学坐禅的人,两腿不易跏趺靠拢,所以得使用‘禅带’来拘束姿式。禅林象器笺引释氏要览文云:‘禅带,此坐禅资具也。经云:用韦(熟皮曰‘韦’)为之,广一尺八寸,头有钩。从后转向前,拘两膝,令不动故。为乍习坐禅易倦,用此检身。助力故,名善助。用罢,屏处藏之。’

  • 佛教常用器物:禅杖 佛教常用器物:禅杖

      ‘禅杖’是禅门之中,在坐禅时用以警睡之具。释氏要览中说:‘禅杖以竹苇为之,用物包一头。令下座执行;坐禅昏睡,以软头点之’。—用这种‘禅杖’触击禅者,不会感受痛楚,但能苏醒精神,防止座中入睡。

  • 出家人刷牙刮舌工具:齿木(杨枝) 出家人刷牙刮舌工具:齿木(杨枝)

      ‘齿木’又名‘杨枝’。它是原始佛教时期,出家人用以刷牙和刮舌的木片。它也是大乘比丘们所应该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唐代义净大师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说:‘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盥洗清净,方行敬礼。若其不然,受礼礼他,悉皆得罪’。

  • 灯明是什么? 灯明是什么?

      佛教里所说的‘灯明’,就是‘明灯’;也单称做‘灯’。所谓‘灯明’,就是点燃灯火,以取光明之义。古时代的‘灯’,都是用‘盏’盛油,投‘炷’点火的‘油灯’。灯盏(灯碗)的质料,是用金、银、赤铜、瓷、瓦等物做的。灯炷(灯心)则是用白毯花、新毯布(毛布类)、或新净的布缕、线索等物做的。灯盏的形状:有碗式的、盘式的。有长方形

  • 佛教常用器物:拂子 佛教常用器物:拂子

      ‘拂子’也就是世俗间所用的‘拂尘’,它是一种驱逐蚊蝇、拭除灰尘的用具。在老一代的社会里,每见有人使用它。近几十年来,似乎已经绝迹了。辞源中说:‘拂尘:拂子也,所以去尘及蚊虫者。古用尘尾为之,今多用马尾’。尘亦名驼鹿,俗名‘四不像’。(尘:野兽名,其形状为鹿头、驴尾、牛脚、骆驼背。)

  • 滤水囊的作用 滤水囊的作用

      滤水囊是出家人的生活用品,用于饮水时过滤水中微生物之用,为器虽小,其功甚大,为护生命故。出家人举凡饮用的水必须经过一块细布过滤,让细小的微生物不进到水中,再把牠们放回清水里继续活命,所以这个滤水囊的用意就是戒杀、放生。

  • 佛教常用器物:如意 佛教常用器物:如意

      ‘如意’也是佛教的器物之一,它的梵名叫做‘阿那律’。‘如意’的用途,略有二种。一种是为了抓痒而用的,据音义指归说:‘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今之意,故曰‘如意’。这种‘如意’,也叫做‘痒和子’。

  • 佛教常用器物:锡杖 佛教常用器物:锡杖

      ‘锡杖’属于佛教的道具之类,它是比丘们应该携带的十八物之一。‘锡杖’梵语‘隙弃罗’或‘吃弃罗’。十诵律中又称它为‘声杖’;因为振杖之时,出声如锡,所以称做‘声杖’、‘锡杖’。得道梯橙锡杖经中略说:‘佛告比丘:汝等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标帜、贤士之明记、道法之正幢。迦叶白佛:何名“锡杖”?佛言:锡者轻也;倚依是杖,除烦恼、出三界故。锡者明也,得智明故。锡者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结使故。锡者疏也,谓持者与五欲疏

  • 香板是什么?香板的来历与作用 香板是什么?香板的来历与作用

      ‘香板’是用木料做的,类似古代的宝剑之形。它的长度和厚度,都有规定的尺码。它是一种维护寺院清规、惩罚违犯律仪的械具。也兼有警策行道、督勉精进的用意。在佛教里不见经传。据传说:是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江苏扬洲高昊寺的一位和尚的故事。这一则故事是这样的:

上一页 1.. 4 5 6 ..12 下一页12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