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器
  • 鼓是如何被引入佛教中的? 鼓是如何被引入佛教中的?

      据传,有一次佛陀召集僧众,人虽然来的很多,但却先后不一,不能准时到达。于是佛陀就说,应该击打犍椎也就是木钟来通知众人。可是由于人多声杂,大家仍然听不见击打犍椎的声音。佛陀就又说,那就应该敲击大鼓。大鼓声重传远,这样一来,僧众们就能按时到达了。这样,鼓就加入了佛家的生活之中,无论什么活动,都是要击鼓为令的。特别是在早起和夜寝时,规定以钟鼓声作为号令,统一时间,统一行动,这就有了“晨钟暮鼓”的成语。

  • 出家人的滤水囊是什么? 出家人的滤水囊是什么?

      佛教的慈悲博爱,比任何宗教都较为宽宏深切。佛陀的教诫,不但不准弟子们伤害任何重大的生灵,就连那生水中的微细至极、目力不见的小虫,也要弟子们衷心护惜。为了这一原故,所以在佛教的律仪中,制定了比丘用水,须先用‘滤水囊’过滤的训谕。

  • 佛教法器有哪些? 佛教法器有哪些?

      一、钟:寺院为报时、集众所敲打的佛教法器、依其用途分为梵钟与唤钟两种。二、鼓:有羯鼓、鱼鼓、云鼓、摇鼓、金鼓、石鼓、悬鼓等、依其用途可分为:斋鼓(食时所用)、浴鼓(浴时所用)及诵经、梵呗等所用之鼓、今之寺院,常见于大殿前的左右两方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又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以警行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称为“晨钟暮鼓”。

  • 什么是法器? 什么是法器?

      凡是用来庄严、唱诵、伴奏的乐器,如钟鼓、钟板、铛铪、鱼鼓,都称为「法器」。法器的功能主要是报时集众、警策精进,除此之外,也是一种伎乐供养,道场的庄严。法器相当于一个寺院的时间表,让一天的作息井然有序。如果法器司打不如法,就会扰乱大众,司法器的人应该抱持「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的心态自我警惕。

  • 佛教常用器物:烛台 佛教常用器物:烛台

      ‘烛台’是插放蜡烛,以便点燃照明的用具。它是佛案上的三种必备供具—‘三具足’之一。所谓‘三具足’,就是‘香炉、花瓶、烛台’等三物不可或缺之义。‘烛台’一对,应该配合‘花瓶’,各各放置‘香炉’两旁。印度古时候,都向佛前奉献油灯。后来蜡烛应世,‘烛台’可能是从‘灯台’的模式,略加改造而来。

  • 佛教常用器物:禅板 佛教常用器物:禅板

      ‘禅板’从前也叫做‘倚板’,它是坐禅时安放两手、或作为靠身之器。靠身用的‘禅板’,必须用绳索缚定在床面的横绳上,使其斜度适宜,能够随意起倒倚靠。这种‘禅板’,多半是用在绳床上的。禅林象器笺‘器物门’说:‘禅板者:倚板也,上头穿小圆穴,此名向上一窍。盖此穴贯索,缚著绳床背后横绳,令板面斜,以靠身也。……然今时夏月,横安膝上,“定印”乎其上,或支颐,与助老同用而已。……’

  • 佛教常用器物:禅趜

      ‘禅趜’是坐禅时警醒昏睡者的一种用具,其状如球。在禅堂中,见有昏睡之人,用它抛触其身,使之精神振作。又十诵律中说:‘有比丘众中睡,佛言:听水洗头。若故睡不止,听以趜掷。……’另外在智度论中,也曾提到‘禅趜’。—智度论说:‘菩萨供给坐禅者:衣服、饮食、医药、法杖、禅趜、禅镇。令得好师教诏、令得好弟子受化。与骨人令观、与禅经令人为说禅法。如是等三十七助道法因缘’。

  • 佛教常用器物:禅镇

      ‘禅镇’也是坐禅时用来警睡的器物。十诵律中略说:‘若有比丘在大众中,昏沉好睡;得用水洗头、或用趜掷之令醒。假如仍然昏睡不止,佛说得用禅杖调治。若还不能清醒,则须使用‘禅镇’调治了。(语译)所谓‘禅镇’,究竟是如何呢?—释氏要览说:‘禅镇:木板为之,形量似笏。中作孔,施纽串于耳下。头戴,去额四指。坐禅人若昏睡,头倾则堕。以自警’。

  • 佛教常用器物灯笼介绍 佛教常用器物灯笼介绍

      ‘灯笼’是围罩灯烛之具。它可以保护灯烛不被风来吹熄,又可以防止蚊蛾之类,不被灯烛烧伤。‘灯笼’的来源,据毗奈耶杂事略说:‘缘在室罗伐城,如世尊言,夜闇诵经者,彼诵经时,有蛇来至。少年见已,惊慌大唤,唱言:“长脊长脊(蛇)”!凡夫比丘,悉皆惊布。遂令听者,因斯废阙。以缘白佛,佛言:“当可燃灯,以诵经典”。比丘夏月,燃灯损虫。佛言:“应作灯笼”’。—这便是佛教的‘灯笼’的来源。

  • 佛教里的“幡”是什么?

      ‘幡’:梵语叫做‘波哆迦’,也叫做‘计都’。它是旌旗类的总称,和‘幢、盖’等同是供养佛菩萨、庄严道场的用具。在长阿含经第四游行经、和法华经第二‘信解品’里,都曾提及‘幡’的话题。自后有‘幡’以来,都是著色或绘有龙子等画像的。举例来说:佛般涅槃经卷上有青黄赤白墨的‘五色幢’、陀罗尼集经第三有‘杂色幡’、文殊师利问经卷上‘菩萨戒品’有‘龙子幡’,有部尼陀那目得迦第五说有‘师子幡、莫揭罗幡、龙幡、揭路荼幡、牛王幡’等五种旗旛。以上所说的一些‘幡’,大都是供养佛菩萨的庄严用具。

  • 佛教常用器物:盖

      ‘盖’本来是防雨防晒用的一种伞具,也叫做‘伞盖’、‘笠盖’。印度国境,处于热带;日光如火,热恼非常。那里的人们,留在户外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用‘盖’来遮蔽阳光,以便减轻曝晒的苦楚。四分律第五十二记载有‘跋难陀比丘,受佛教谕,持大圆盖’之事。有部毗奈耶杂事第六说:‘盖有竹盖、叶盖两种,盖柄长可二肘许’。摩诃僧祇律第三十二说:‘盖有树皮盖、树叶盖、竹盖等三种。’

  • 佛教蒲团指的是什么?怎么来的? 佛教蒲团指的是什么?怎么来的?

      ‘蒲团’是用蒲草所编造的一种坐具。禅林象器笺说:‘坐物,以蒲编造。其形团圆,故言蒲团’。因为它的形状扁平而圆,所以也叫做‘圆座’。‘蒲’是一种水草,它的品质柔暖,最适合于敷坐之用。埤雅(初名物性门类,宋陆佃撰,共二十卷)中说:‘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脊。生于水厔,柔滑而温,可以为席’。

上一页 1.. 3 4 5 ..12 下一页12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