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禅法师
  • 曹溪禅之三

    百丈禅风千古传——曹溪禅之三 今天向各位介绍一位唐朝的百丈怀海禅师。百丈禅师在少年时代时,有一天,其母亲带他到庙里拜佛。他指着佛像问:“此为谁?”其母亲说:“是佛。”百丈说:“面目与常人无异,我今後亦当作佛。” 後来百丈在马祖门下参学,果真实现了他

  • 第一章 第四节

    第四节《华严经》之别译 据《华严传》载,法藏以前别译(部分译文)《华严》有三十五部。其中有的遗失,有的成为别译分支。现存有以下的译本: 《佛说儿沙经》一卷(名号品)後汉支娄迦谶译 《菩萨本业经》一卷(净行品)吴代支谦译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一卷(净行品)

  • 第一章 第五节

    第五节《华严经》总纲 华严教海博大精深,我们应精造学习,并从中法喜充满。清凉大师在《大疏钞》里,将信、解、行,证,列为《华严经》总纲,是十分正确的。 佛法虽众,不出信、解,行、证。《华严经》义理深广,以信、解、行、证四字,赅之无余。 一、信 《华严经》

  •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章华严宗的传承 关于华严宗的传承,现存三说: 一、五祖说:杜顺——智俨——法藏——清凉——宗密。以华严宗在中国立教开宗为主而选定的。 二、七祖说:马鸣——龙树——杜顺——智俨——法域——清凉——宗密。为宋朝净源法师奉敕而选定的,此以法系为主。

  •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节二祖智俨 智俨(六〇二—六六八),别号云华、争相。俗姓赵,天水人,生於隋文帝仁寿二年。炀帝大业九年(六一三)在智俨十二岁时,仕顺到他家里,请求把智俨给其作徒弟。俨父母赵景夫妇欣然应允。杜顺把智俨交高足弟子达法师教诲,後来两位梵僧来游,智俨从学梵

  •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三节三祖法藏 法藏(六四三-七一二),别号国一,香象、贤首、康藏,本康居国人,其祖父曾侨居长安,因而以康为姓。於贞观十七年十一月初二日生於康居,後来随其父母来到长安,义学会汉语,风度奇正,利智绝伦。十七岁时求法於太白山,云栖木食,讽诵《华严》。後因病出

  • 第二章 第四节

    第四节四祖清凉 清凉(七三八—八三九),名澄观,别号大休。俗姓夏侯,越州会稽(今绍兴)人。身长九尺四寸,双手过膝,口四十齿,声韵如钟,目光夜发,日记万言。精通六艺,四吠陀典,梵文等世学。师著作共四百余卷,以《华严疏钞》百卷,著称於世。身历九帝而为七帝之师,

  • 第二章 第五节

    第五节五祖宗密 宗密(七八〇—八四)一,号圭峰,谧号定慧禅师。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四川省西充县)人。生於唐德宗建中元年(七八〇)。宪宗元和二年(八〇七)二十八岁,将赴贡举,偶值遂州大云寺道圆禅师法席,言下相契,遂求披剃,当年从拯律师受具足戒。为沙弥时,得《

  •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三章华严宗之判教 华严宗判教,从约时、约义、约理三个方面,判有三时、五教、十宗。 第一节三时 如来观机设教,正得其时。时或有乖,机教相违,所以判教,首须判时。 一、日出先照时 此时为圆顿大根众生,转无上根本*轮,名为直显教。《华严经出现品》云:“譬如日

  •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二节五教 《华严经探玄记》云:“以义分教,教有五类。此就义分,非约时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 一、小乘教 又称愚法小乘教。指《阿含》、《婆沙》、《俱舍》等小乘教法。此教唯知人空之理,而不知法空义。对於法空尚愚,故

  •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三节十宗 华严教义,多姿多彩,众生尊崇,各不相同。贤首大师将众生尊崇的宗派,分为十宗: 一、我法俱有宗: 是人天乘。为犊子部所立之宗。佛说五戒十善等法,软化人天,是随顺俗情,未说我空之理,是为我法俱有之法门。又犊子部将一切法分为三聚(有为聚、无为聚、

  • 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章华严宗的思想体系 第一节一真法界 什么是一真法界真?清凉大师在《华严疏钞》说:二真法界,为玄妙体,”是指一切诸法所依而起的性体。古德称之为“本源真心”。六十《华严》有《性起品》,八十《华严》有《如来出现品》,即是说明一切法现起的本源真心。真

上一页 1.. 5 6 7 8 下一页8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