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圆寂于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高僧。1904年,太虚大师十六岁去苏州小九华寺礼士达上人为师,师为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间,士达上人携大师往镇海拜见师祖奘年和尚,和尚为取法号太虚。

  • 太虚大师文章|
  • 太虚大师讲解|
  • 太虚大师问答|
    • 恭告全国僧界文 恭告全国僧界文

      恭告全国僧界文 太虚 ──十七年七月在南京作── 近来我全国僧界,亦可谓多故矣!不惟常有毁寺提产逐僧之外患,而僧内亦屡呈水火冰炭之冲突。至全国信佛之士女,固无不一致拥护三宝者,然以僧内有派别之歧,致居士亦因之莫知所从适,而间呈互异其趣之势。长此纷乱,诚为自取于灭亡之道。故太虚前有发起“全国佛教代表会议”之提议。贡献全国缁素,拟从齐集各地各派之代表,容纳各种之提案,成为全会之决议;然后成立一全国统一之佛教法定团体,以为执行且实施各决议案之机关。旋偶因蒋总司令之邀(太虚大师)

    • 中华佛教联合会当如何组织耶 中华佛教联合会当如何组织耶

      中华佛教联合会当如何组织耶 太虚 ──十四年三月在北京作── 中华佛教联合会垂成立矣,各省应之者虽已多处,而各县则犹难普及。此会之联合,虽在联县会合成一省会,联省会合成全国会;而遍于县省国之横的联合,则尤重在出家佛教僧与在家佛教徒之由分组而合组。 如何分组耶?即每县每省及全国皆组成纯粹出家僧众之佛教会,及纯粹在家教徒之佛教协会(或即名前期所云之佛教正信会,但此时先名协会者亦可)。由佛教会──出家僧众的──专联合僧众,依照办理僧伽制度论作整理僧伽之事业。逮整理之(太虚大师)

    • 僧教育要建筑在僧律仪之上 僧教育要建筑在僧律仪之上

      僧教育要建筑在僧律仪之上 太 虚 ──十九年春在闽南佛学院讲── 僧、平常人当作出家人的姓,其实不然。梵语僧伽,此云众,并有和合之义。故所云之众,系有团结、有组织、有纪律、有威仪、有目的之社会。而僧之特殊和合义,又有理有事:理则唯一,即理和同证也;事则有六,所谓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无违,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戒和同遵是也。理证为其目的,事行为其方法。要有此理事和合的精神,可谓之僧;失此、则不得谓之僧,仅可谓之杂乱的群众而已!故僧本身之构造,全在于律仪,而律仪之内心,则(太虚大师)

    • 诸法有无自性问题 诸法有无自性问题

      诸法有无自性问题 ──三十年六月在汉藏教院讲── 一 略示二 小乘的有无自性说三 空宗的有无自性说四 唯识宗的有无自性说五 中国佛学的圆中自性说 一、略示 对这有无自性问题的研究,首先要探讨这“自性”能诠名下的所诠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可以发现到经论中的“自性”,有著许多不同的解释,所以现在先统摄其要义,绘列一表,再来逐条说明。 (离言无自相性) 各独定实但由现行意言分别──遍计执性──离 识──有为恒实亦由虚妄分别习气┐ (离言有自相性)├─依他起性──不离识──有为现(太虚大师)

    • 来厦门之感想 来厦门之感想

      来厦门之感想 ──十五年十月在厦门南普陀寺讲── 太虚此次由星洲返沪,经过厦门,因南普陀为名胜之区,地方信士亦多,故抱参学的观念来此。今承各团体及佛界同胞聚集一堂,得与胜会,非常欣幸!虽是无何可说,但对之顿使发生三种感想,今略提出与诸君一谈: 一、因地感想:厦门、于中国向谓之大厦国,厦门即是大厦之门户也。现在中西交通,中国有两个大门户:一是广东香港,一是福建厦门;而香港自开放以来,为西方生存竞争、物质文明输入中国之大门户,虽未尝不因之使生活丰富,但中国枪炮、轮船、火(太虚大师)

    • 欢迎萧督军致谢词 欢迎萧督军致谢词

      欢迎萧督军致谢词 ──十二年三月在武昌佛学院讲── 推原佛学院之发起,固非为各人专作修行自利之计者。观人世之无安,悯众生之在苦,谋一救世救人心之良好方法,克以贯彻始终而实验其真理者,舍佛学外了无别法之可从。诸院董于是乃创立斯院,而办此挽救人心最称完善之佛教事业,所谓从大悲心中之所流出者是也!然佛之无上正觉,亦从大悲心起,即从大悲心发出救人救世之意愿,向上精进,修习不已,至成佛之际遂完具救人救世之资格,其能力可以发挥无(太虚大师)

    •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

      佛之教训,富有改善人群生活之作用,而最精粹者当推八正道。佛说之八正道,乃依之观察人生宇宙真相而自由进化于至善之正当道路。如解释之,则有八义: 一、正见 谓于现实之宇宙人生真相,有正确之见地,肃清远越于现实之唯神论、唯识论、唯物论之一切迷谬,真知灼见,不复被其障蔽掏惑。此非改进教育而有最善之教育不为功,亦为教育所求达之目的也。 二、正欲(或正思维)欲非不善,有善、不善亦有非善不善。和合私心之贪嗔痴慢及邪见而起之欲,则谓之不善欲。和合正见及大公无私心(无贪嗔痴慢)而起(太虚大师)

    • 修学佛法有两种方法 修学佛法有两种方法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疑而自度度他。修学佛法有二:一、理解,二、行为。以理解贯入行为之中,则能行解一致;以行为履践理解之实,则能行解相应。先言理解,即是“无我缘成”四字。(太虚大师)

    • 杭州西湖净慈寺永明精舍大纲及章程 杭州西湖净慈寺永明精舍大纲及章程

      杭州西湖净慈寺永明精舍大纲及章程 太虚 ──十年订── 名义 本精舍建设于杭州西湖净慈寺。寺即延寿大师时之永明院也,故定名永明精舍 宗旨 本精舍准寿大师“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之义,以精研性相台贤之学,融 修禅净律密之行,陶育僧材宏扬佛法为宗旨! 行业 分设传习部、研究部、图书部、编译部之四部。各部之章程另定之。 职司 舍长一人,由建设人充之。 各部之教职员若干人,由舍长请任之。 经费 由建设人筹集之。 附则 本精舍除宗旨外,概不与闻他事。 建设人,净慈寺住持太虚附传习(太虚大师)

    上一页 1.. 16 17 18 ..20 下一页20转到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释迦世尊,于娑婆秽土,刚强难化之众生中,诞生成道,垂范四生,度脱九界,其无畏勇猛之精神,诚为不可思议者矣!故当时所摄化之大小乘弟子,无不具慈悲喜舍,四摄教化,狮吼象步,超然死生,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法华经》云:“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净土不烧毁。”(太虚大师)

    • 圆觉经略释 圆觉经略释

        一 经本推考:经本推考,即对于本经之历史,及向来流传经过,要先有一番考证。于此又分三段:甲、翻译,乙、卷帙,丙、注讲。甲、翻译:释迦牟尼佛生于印度,说法均用梵语。后人结集之经典,亦系梵文。佛经之有中文本,俱从翻译而来。此经题为: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罽宾、北印度国名,具云:羯湿弥罗。沙门、出家人之称。佛陀多罗,此云觉救(太虚大师)

    • 《维摩诘经》别记 《维摩诘经》别记

        今日因本寺培和尚之请,得与诸山长老缙绅先生及清信士女等谈论佛法。夫佛法离四句,绝百非,超过寻伺,言语道断,不可思,不可议,微远幽深,不可摩触,如何可得而说!即此一经,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理绝名相,体融言思,如何以有言有思诠表不思议法!但有四悉檀因缘故,可得而说。(太虚大师)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

        关于提教纲,古来各宗祖师有种种说法,如天台五重玄义,贤首十门玄谈,以及其余的各家,大概是将释迦如来一代所说的教法,分为几个时期,几种教法,名为一代时教。天台五时者:第一、说华严时,第二、说阿含时,第三、说方等时,第四、说般若时,第五、说法华涅槃时。八教者:一、藏教,二、通教,三、别教,四、圆教,名化法四教;五、顿教,(太虚大师)

    • 瑜伽真实义品讲要 瑜伽真实义品讲要

        此书标题曰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乃为简略题。若具足言之,则应为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由此,首应知此书为瑜伽师地论中之一品,兹说明之。本论大分为五:一、本地分,二、摄决择分,三、摄释分,四、摄异门分,五、摄事分。此品即在本地分中。此本地分中又分为十七地,兹免烦琐,不一一列名。然此十七地中:(太虚大师)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

        一、契理与应机:今天开讲“十善业道经”,在未讲本文以前,先讲一段经前的悬论。一切经皆谓之契经:一契理,二契机;一切佛法皆从此原则而建立。一切法的真理,所谓诸法真实性相,乃佛智慧所亲证,为开示未证众生亦令证入,是为依契理的原则而说法。在契机的方面,是依种类根性时节因缘,适合一切众生的机宜,各令觉悟而说法。具此二义,方为契经。(太虚大师)

    • 新的唯识论 新的唯识论

        ‘山中十日西湖别,堤上桃花红欲然’:乃吾清明日从净梵院赴弥勒院,在湖中泛一叶扁舟,舟次偶然流露于吟咏者。夫桃花之红,莫知其始,山外之湖,湖上之堤,物皆位之有素。且吾非一朝一夕之吾,居乎山,游乎湖,玩春色之明媚,弄波影而荡漾,今岂初度?然人境交接,会逢其适,不自禁新气象之环感,新意思之勃生也!夫唯识论亦何新之有?然为欧(太虚法师)

    • 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 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

        问曰:本经自度震旦,说之者已无虑百师,今造摄论意何所为?且了义教有多经论,曷不择之大藏,开所未开,乃独取义已大明之本经,增枝业之辞乎?答曰:略有六意造此摄论:尝考诸师说本经者,多列文逐句以疏解(诸解皆是),或断章取义以发明(若中峰或问、云栖摸象等),今欲用悬判简要之辞,摄全经周圆之义,令但闻略说者总持无遗,一也。诸(太虚大师)

    • 楞伽经义记 楞伽经义记

      暂无简介(太虚大师)

    • 怎样赴龙华三会 怎样赴龙华三会

      怎样赴龙华三会──二十三年一月在慈溪金仙寺讲──究竟真实的佛法,是唯亲证的诸佛乃能知之,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决非我们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言语文字之所能到的。不过慈悲为怀的佛陀,欲(太虚大师)

    • 答陈伯达问(二则) 答陈伯达问(二则)

      答陈伯达问(二则)问一:佛戒食肉,未曾及蛋。惟中国习惯,持斋者多不食蛋。依科学家言:蛋黄蛋白均系鸡之食料,犹人之饮乳,殊无生命在内,未识蛋究竟可食否?问二:考贤愚因缘经,有某比丘须食肉治病,而是日无处得肉,有大(太虚大师)

    •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二十五年一月在广州菩提林讲──诸位住在菩提林中,想都是已发了菩提心的人。菩提林、是佛法的大功德聚,总持一切佛法;佛法的本质,即在乎菩提。各位既已发菩提心,我就略说如何不使菩(太虚大师)

    • 王师愈诤潮中的闲话 王师愈诤潮中的闲话

        王师愈诤潮中的闲话  或问:近年潮州人王师愈──即王弘愿所传弘东密,要不失为佛教之一法门,故其人亦即为佛教徒中之一份子,乃自民国十三年以来,佛教中缁素何对彼纷纷斥责之多欤?  答曰:此王师愈狂(太虚大师)

    • 在首都佛学会答问 在首都佛学会答问

      在首都佛学会答问陈秉良问:出生菩提心经,何以检阅藏经目录无有?答:此经在藏经中列方等部;再者、此经译本原有佛说二字,后为印者略去。徐心明问:自他变换发菩提心,意义云何?答:发菩提心修法,有二种:一、由己心转移(太虚大师)

    • 答某学生问 答某学生问

      答某学生问问:佛教不婚娶,绝肉食,岂非使世界人类断绝,动物繁殖,将来人类世界,岂不变为禽兽世界耶?答:此于佛法中本不成问题,发此问题者,皆是佛法门外汉,乱猜门内事。若稍通佛法,决无此种疑问。如现在光孝寺所讲的(太虚大师)

    • 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 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

      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二十九年八月在汉藏教理院暑期训练班讲──一 前二期我对一切佛法的看法甲 初期的略述乙 第二期的略述二 第三期我对于一切佛法的看法甲 教之佛本及三期三系乙 理之实际及三级三宗丙(太虚大师)

    • 怎样发心报恩 怎样发心报恩

      怎样发心报恩──二十四年在宁波七塔寺报恩佛学院讲──今天偶然到这里来,与各位说几句话,就是要劝各位发心。发心的根本,就是佛法中救度众生的大悲心,和求成正觉的菩提心。发大悲心者,就是施种种药,应种种病。现(太虚大师)

    • 答朱光潜问 答朱光潜问

      答朱光潜问问:佛教虽说因缘,于宇宙最初因之问题,究无解答,与西洋哲学同!既诸法缘生,一切皆由因缘决定,人类行为亦被因缘决定,何能自由改造将来之因?答:第一问题,佛认为是聪明人不当问的,所以佛在世时,有人问到宇宙(太虚大师)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