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圆寂于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高僧。1904年,太虚大师十六岁去苏州小九华寺礼士达上人为师,师为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间,士达上人携大师往镇海拜见师祖奘年和尚,和尚为取法号太虚。

  • 太虚大师文章|
  • 太虚大师讲解|
  • 太虚大师问答|
    • 佛理要略 佛理要略

      佛理要略 ──二十六年九月在汉藏教理院讲── 一 因缘生法──向上增进心 甲 破无因及邪因 乙 正因缘法 丙 近明六道业果──恶止善行 丁 推进三乘行果──舍染趣净 二 三法印──出离流转心 甲 诸行无常 乙 诸法无我 丙 涅槃寂静 三 大乘法──普度成佛心 甲 一切法自性空义 乙 一切法唯识现义 丙 一切法大总持义 四 结论 一切佛法,以教、理、行、果四字摄(太虚大师)

    • 学佛是为了什么 学佛在于离苦得乐 学佛是为了什么 学佛在于离苦得乐

        学佛是为什么,有一种人讲:离一切苦,得究竟乐,这种要求原来人人有的,何必要学佛才能如此?就眼面前说:比如有饥寒的苦恼,得了衣食,饥寒的苦恼离脱了,就可以得安乐。比如流离失所,漂荡无归,得有住所(太虚大师)

    • 吃素才是最可靠的人寿保险 吃素才是最可靠的人寿保险

        提倡素食,大可以挽救世道人心也。原夫素食为中国佛教徒特殊之美德,然仅指汉人而言。盖世界佛教徒因生活环境之各殊,亦有肉食者,特皆重在戒杀生耳。例如蒙、藏之喇嘛,禁止畋猎、渔网,而不禁食羊餔牛酪。(太虚大师)

    • 药师佛本愿特殊之处 药师佛本愿特殊之处

      太虚大师:药师佛本愿特殊之处 释迦本师说其以十二本愿所成东方功德净土,摄十方有缘众生,随愿往生,大致同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而特殊之处在供养礼拜药师如来及称诵其名号经典者,现在能免除病难、灾横、增福、延寿,与弥陀之专接往生者异。 故吾国佛殿,皆供设释迦、药师、弥陀三像,释迦为主,右弥陀度亡而左药师延生也。延生为群情之所欲乐,故上寿为世间之所荣贵,寿而健康,寿而多福多子息,则尤为盛事,殆非久积阴功,深培厚德不能致。 --节录自:《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印送序 南无药师会上佛(太虚大师)

    • 人欲之分析与治理 人欲之分析与治理

      人欲之分析与治理 太虛 二十一年秋在重庆求知俱乐部讲 (郭宏居士输入、杨慧英校对) 今日因贵社何社长之介绍,试提出这学理上之问题,即人欲之分析与治理,来与各位咀嚼一番。 讲到人欲这名词,含义极广。在人生哲学上所说生物之表演与发动,皆出「意欲」,――意志欲望――在人即「人欲」。在心理学上所说之「冲动」,冲动为从内心冲出的意志,欲望从外物引发――,亦摄属于人欲中。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生存,即生存亦无文化知识之生存,但社会怎么能安宁?文化怎么能发达?知识怎么能进步?这些与(太虚大师)

    • 佛说阿弥陀经讲要(选) 佛说阿弥陀经讲要(选)

      佛说阿弥陀经,合能说之佛与所说之佛而立名。上面的佛字,是本经的能说者──释迦牟尼佛。故在讲经之前,在会大众须志心诚意的合掌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用意即在此。然而、佛是通名,十方过去现在一切诸佛都是佛,而且都是平等的,没有等级和质量的差别。只(太虚大师)

    • 禅宗与世界新文化建设 禅宗与世界新文化建设

        太虚大师(1889-1947)是中国近代佛教界的一代高僧,是当时佛教改革运动的中流砥柱。他生长寒门,十六岁出家,十九岁阅藏悟道,自此以迄五十九岁圆寂,四十余年间本着一腔悲愿,倡导教理、教制和教产三大改革,竭力促成佛教的现代化。(太虚大师)

    • 佛教并非教人去做神鬼 佛教并非教人去做神鬼

      佛教并非教人去做神鬼 太虚大师 不明佛教真相的群众心理建设人间佛教,要先从普通一般人的思想中建设起来,故须把群众对于佛教的普通观念,略略的解释。佛教到中国,虽近有二千年的历史,差不多穷乡僻野,都有佛教,而于佛教的真相,却犹不能明了;故佛教的精神及力量(太虚大师)

    • 王师愈诤潮中的闲话 王师愈诤潮中的闲话

        王师愈诤潮中的闲话  或问:近年潮州人王师愈──即王弘愿所传弘东密,要不失为佛教之一法门,故其人亦即为佛教徒中之一份子,乃自民国十三年以来,佛教中缁素何对彼纷纷斥责之多欤?  答曰:此王师愈狂(太虚大师)

    上一页 1.. 9 10 11 ..20 下一页20转到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释迦世尊,于娑婆秽土,刚强难化之众生中,诞生成道,垂范四生,度脱九界,其无畏勇猛之精神,诚为不可思议者矣!故当时所摄化之大小乘弟子,无不具慈悲喜舍,四摄教化,狮吼象步,超然死生,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法华经》云:“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净土不烧毁。”(太虚大师)

    • 圆觉经略释 圆觉经略释

        一 经本推考:经本推考,即对于本经之历史,及向来流传经过,要先有一番考证。于此又分三段:甲、翻译,乙、卷帙,丙、注讲。甲、翻译:释迦牟尼佛生于印度,说法均用梵语。后人结集之经典,亦系梵文。佛经之有中文本,俱从翻译而来。此经题为: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罽宾、北印度国名,具云:羯湿弥罗。沙门、出家人之称。佛陀多罗,此云觉救(太虚大师)

    • 《维摩诘经》别记 《维摩诘经》别记

        今日因本寺培和尚之请,得与诸山长老缙绅先生及清信士女等谈论佛法。夫佛法离四句,绝百非,超过寻伺,言语道断,不可思,不可议,微远幽深,不可摩触,如何可得而说!即此一经,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理绝名相,体融言思,如何以有言有思诠表不思议法!但有四悉檀因缘故,可得而说。(太虚大师)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

        关于提教纲,古来各宗祖师有种种说法,如天台五重玄义,贤首十门玄谈,以及其余的各家,大概是将释迦如来一代所说的教法,分为几个时期,几种教法,名为一代时教。天台五时者:第一、说华严时,第二、说阿含时,第三、说方等时,第四、说般若时,第五、说法华涅槃时。八教者:一、藏教,二、通教,三、别教,四、圆教,名化法四教;五、顿教,(太虚大师)

    • 瑜伽真实义品讲要 瑜伽真实义品讲要

        此书标题曰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乃为简略题。若具足言之,则应为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由此,首应知此书为瑜伽师地论中之一品,兹说明之。本论大分为五:一、本地分,二、摄决择分,三、摄释分,四、摄异门分,五、摄事分。此品即在本地分中。此本地分中又分为十七地,兹免烦琐,不一一列名。然此十七地中:(太虚大师)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

        一、契理与应机:今天开讲“十善业道经”,在未讲本文以前,先讲一段经前的悬论。一切经皆谓之契经:一契理,二契机;一切佛法皆从此原则而建立。一切法的真理,所谓诸法真实性相,乃佛智慧所亲证,为开示未证众生亦令证入,是为依契理的原则而说法。在契机的方面,是依种类根性时节因缘,适合一切众生的机宜,各令觉悟而说法。具此二义,方为契经。(太虚大师)

    • 新的唯识论 新的唯识论

        ‘山中十日西湖别,堤上桃花红欲然’:乃吾清明日从净梵院赴弥勒院,在湖中泛一叶扁舟,舟次偶然流露于吟咏者。夫桃花之红,莫知其始,山外之湖,湖上之堤,物皆位之有素。且吾非一朝一夕之吾,居乎山,游乎湖,玩春色之明媚,弄波影而荡漾,今岂初度?然人境交接,会逢其适,不自禁新气象之环感,新意思之勃生也!夫唯识论亦何新之有?然为欧(太虚法师)

    • 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 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

        问曰:本经自度震旦,说之者已无虑百师,今造摄论意何所为?且了义教有多经论,曷不择之大藏,开所未开,乃独取义已大明之本经,增枝业之辞乎?答曰:略有六意造此摄论:尝考诸师说本经者,多列文逐句以疏解(诸解皆是),或断章取义以发明(若中峰或问、云栖摸象等),今欲用悬判简要之辞,摄全经周圆之义,令但闻略说者总持无遗,一也。诸(太虚大师)

    • 楞伽经义记 楞伽经义记

      暂无简介(太虚大师)

    • 怎样赴龙华三会 怎样赴龙华三会

      怎样赴龙华三会──二十三年一月在慈溪金仙寺讲──究竟真实的佛法,是唯亲证的诸佛乃能知之,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决非我们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言语文字之所能到的。不过慈悲为怀的佛陀,欲(太虚大师)

    • 答陈伯达问(二则) 答陈伯达问(二则)

      答陈伯达问(二则)问一:佛戒食肉,未曾及蛋。惟中国习惯,持斋者多不食蛋。依科学家言:蛋黄蛋白均系鸡之食料,犹人之饮乳,殊无生命在内,未识蛋究竟可食否?问二:考贤愚因缘经,有某比丘须食肉治病,而是日无处得肉,有大(太虚大师)

    •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二十五年一月在广州菩提林讲──诸位住在菩提林中,想都是已发了菩提心的人。菩提林、是佛法的大功德聚,总持一切佛法;佛法的本质,即在乎菩提。各位既已发菩提心,我就略说如何不使菩(太虚大师)

    • 在首都佛学会答问 在首都佛学会答问

      在首都佛学会答问陈秉良问:出生菩提心经,何以检阅藏经目录无有?答:此经在藏经中列方等部;再者、此经译本原有佛说二字,后为印者略去。徐心明问:自他变换发菩提心,意义云何?答:发菩提心修法,有二种:一、由己心转移(太虚大师)

    • 答某学生问 答某学生问

      答某学生问问:佛教不婚娶,绝肉食,岂非使世界人类断绝,动物繁殖,将来人类世界,岂不变为禽兽世界耶?答:此于佛法中本不成问题,发此问题者,皆是佛法门外汉,乱猜门内事。若稍通佛法,决无此种疑问。如现在光孝寺所讲的(太虚大师)

    • 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 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

      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二十九年八月在汉藏教理院暑期训练班讲──一 前二期我对一切佛法的看法甲 初期的略述乙 第二期的略述二 第三期我对于一切佛法的看法甲 教之佛本及三期三系乙 理之实际及三级三宗丙(太虚大师)

    • 怎样发心报恩 怎样发心报恩

      怎样发心报恩──二十四年在宁波七塔寺报恩佛学院讲──今天偶然到这里来,与各位说几句话,就是要劝各位发心。发心的根本,就是佛法中救度众生的大悲心,和求成正觉的菩提心。发大悲心者,就是施种种药,应种种病。现(太虚大师)

    • 答朱光潜问 答朱光潜问

      答朱光潜问问:佛教虽说因缘,于宇宙最初因之问题,究无解答,与西洋哲学同!既诸法缘生,一切皆由因缘决定,人类行为亦被因缘决定,何能自由改造将来之因?答:第一问题,佛认为是聪明人不当问的,所以佛在世时,有人问到宇宙(太虚大师)

    • 甚么是佛学 甚么是佛学

      甚么是佛学──民国十八年九月在汉口佛教会讲──一、佛学的本质甲、觉者所知人生宇宙的实事真理乙、觉者示我们从人至佛的方法二 佛学的适应甲 佛学与宗教及科学乙、佛学与政治及社会1 共和政治的人生观2 大(太虚大师)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