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理禅机
  • 什么是古人的圣训?等有了再说 什么是古人的圣训?等有了再说

      有一天,一个僧人问普愿禅师:“祖师代代相传的事,究竟是什么事?”普愿禅师答:“一二三四五。”僧人听不明白,又问:“什么是古人的圣训?”禅师道:“等有了再说。”僧人一脸不高兴,说:“和尚您为什么胡说?”禅师平静地回答:“我不胡说,六祖慧能才胡说。”

  • 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 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体形肥胖,大额头,胖肚子。梁贞明三年(917)3月,布袋和尚将示寂,于岳林寺东廊下端坐褩石,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安然入寂,世人以其为弥勒佛化身,多塑其形象,供于庙中。又传至日本国,叫七福神,民间多祭祀。有人在其供像左右书写名联:

  • 二龙争珠,珠在哪里? 二龙争珠,珠在哪里?

      有一位僧人这样提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省念禅师回答:“得者就是失者。”那一位僧人又问:“那么不得者又怎么样呢?”禅师反问:“你说珠在哪里啊?”得者失。一千年前的省念禅师明确地提出并论证了这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得珠,当然,是一大收获。如果他沾沾自喜于此珠,而荒废了继续向上的进取心,或泯灭了其他方向的追求,他岂不是“失”了。“得”是达到了“目标”,“失”是失去了“目标”。不得者没有失去目标。珠在哪里?“珠”就是前面那一个又一个的

  • 从谂禅师看经书,一天只看一个字 从谂禅师看经书,一天只看一个字

      一天,从谂禅师问一僧人:“你一天看多少经书?”僧人答道:“有时七八卷,有时十卷。”从谂说:“你不会看经。”僧人问:“和尚你一天看多少?”从谂说:“老僧一天只看一个字。”看书不在数量,而在质量。有的人看书不少,但心无所得,等于白看。陶渊明称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的“不求甚解”,指的是不为文字所拘,而是悟其意旨。从谂“一天只看一个字”,也是指深刻理解书的内容。这才是正确的读书

  • 怎样才能投生在如来佛的家里? 怎样才能投生在如来佛的家里?

      有个僧人问:“怎样才能投生在如来佛的家里?”善静禅师回答:“披起衣服盼望晨晚,等上多久天也不亮。”“那天亮以后又怎样呢?”禅师答:“一句话也说不出。”投生在如来佛家里,意谓修悟成佛。禅师认为,这是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如同黑夜过去,自然天亮。不遵从这一规律,试图超越自

  • 心宽似海,风平浪静 心宽似海,风平浪静

    修行,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祥和。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毕竟很少,你若计较,没有一样让你满意。

  • 懂得沉淀,明白取舍 懂得沉淀,明白取舍

    水的清澈, 并非因为它不含杂质, 而是在于懂得沉淀; 心的通透, 不是因为没有杂念, 而是在于明白取舍。

  • 学生有疑,大宜还是小宜? 学生有疑,大宜还是小宜?

      有僧人问:“学生有疑,该怎么办?”从谂禅师说:“大宜呢,还是小宜?(即大便呢,还是小便。此处禅师利用‘疑’‘宜’同音换了字。)”僧人说:“大疑。”禅师说:“大宜去寺院东北角上,小宜就在僧堂后面。”禅师与僧人开了个玩笑,不过,这个玩笑却有认真的成分在。有了疑问,正需要自己去穷思细想破疑,直到“日久月深,打成一片,忽然心花顿发,悟佛祖之机”。如果去向别人讨教,就会生出分别之心,失却心中的智慧之光。此则故事体现了禅宗自修自悟的主张,修禅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如同大便小便,别人不能代替

  • 独处,让内心更强大! 独处,让内心更强大!

    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我们要学会和外界独处,和生命独处,和自己独处。学会独处的人,心胸才能够豁达;学会独处的人,心智才能够成熟;学会独处的人,才能领悟到生活的深邃。

  • 从谂禅师扫地,又是一粒灰尘! 从谂禅师扫地,又是一粒灰尘!

      从谂禅师扫地的时候,有个僧人问:“和尚是禅法大师,为什么还要扫地?”禅师回答:“灰尘从外而来。”僧人又问:“既然是清净寺院,为什么有灰尘?”禅师说:“又是一粒灰尘!”从僧人的发问,可看出其未脱离凡心,所以禅师说他“又是一粒灰尘!”

  • 命运从来都是握在自己手中 命运从来都是握在自己手中

    与其抱怨命运不如改变命运,与其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当你停止抱怨的时候,生活就慢慢变好了。命运从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埋怨,只是一种懦弱表现;努力,才是人生态度。

  • 最厉害的本领和最无辜的过失 最厉害的本领和最无辜的过失

    世界上最厉害的本领是什么? 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世界上最无辜的过失是什么?在情绪中用言语伤人,恶语伤人六月寒。

上一页 1.. 3 4 5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