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组成:地骨皮,人参(去芦),阿胶(麸炒),杏仁(去皮、尖,麸炒),桑白皮(去粗皮),知母,乌梅(去核),甘草(炙),罂粟壳(去蒂盖,蜜炙)各等分。
来源:《医学发明》。组成:桑白皮30克,知母21克,炙甘草30克,地骨皮各15克,五味子300个,茯苓,青皮,人参各12克,陈皮15克(去白),天门冬12克。用治:上药嚼咀。用水30o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组成:人参,生地,甘草,葛根,茯神,知母,花份,竹叶,五味子。用法:水煎服。主治:上消。胸满心烦,精神不振者。
来源:《百一》卷五引张子驷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一。药物组成:人参1两,破故纸(微炒,不可焦)1两,木香1钱,罂粟壳半斤(去蒂,并拣取不蛀,净蜜炙,为末,不可焦)。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组成:人参,麦门冬,小麦,茯苓各3克,竹茹1团,白芍2.4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服。主治:虚热烦渴。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二。组成:麻黄(去节,炒黄),木香,当归各30克,人参(去芦)60克,杏仁60克(麸炒),御米壳(去顶,炒)90克。用法:上六味,为末。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主治:喘嗽不止。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二。组成:人参,款冬各15克,知母,贝母,半夏各9克,御米壳(去顶,炒)60克。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12克,用水220毫升,加乌梅1个,煎至150毫升,去滓;临卧时温服。主治:气喘咳嗽,日久不已者。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三。组成:炙甘草4.5克,桂枝9克,生姜6克,大枣6枚,芍药18克,胶饴60克,人参3克。用法:上七味,用水1.4升,煮取600毫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每次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主治:虚劳自汗。
来源:《寿世保元》卷四。组成:人参9克,石膏30克,知母7.5克,当归,紫草茸,白茯苓(去皮) 甘草各9克。用法:上锉一剂。水煎服。功用:清热生津,凉血化斑。主治:皮扶发斑,斑色紫赤,高热烦渴,脉洪数者。
药物组成:人参6克,胡桃30克。药方用法:加姜、枣水煎, (成人常用剂量: 5剂)。功效:补虚定喘。主治:喘促日久,肺肾两虚。
来源:《寿世保元》卷三。组成:人参6克,白术4.5克(去芦),麦门冬(去心)6克,白茯苓(去皮)9克,五味子1.2克,陈皮6克,半夏(姜炒)6克,竹茹12克,甘草2.4克。用法:上药锉碎。加生姜5片,水煎服。主治:呢逆而无脉者。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组成:人参(切片)麻黄(去节)甘草《炙》阿胶(炒)半夏曲各30克,桑白皮、五味子各45克,罂粟壳(蜜炙,刷)60克。用法:上药研为粗末,入人参片拌匀。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3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金钱草,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学名: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主要分布于两半球热带亚热带地区。江南各省均有分布。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现代研究,该品主要含酚性成分和甾醇、黄酮类、氨基酸、鞣质、挥发油、胆碱、钾盐等。此外,荨麻科植物镜面草,其别名之一,也称金钱草。
李子,又名叫嘉应子、布霖、玉皇李、山李子。是蔷薇科植物李树的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7~8月间成熟,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水果之一。它既可鲜食,又可以制成罐头、果脯,全年食用。李子具有降压、导泻、镇咳、美容养颜等功效。
【名称】:人参花【英文名】:Ginseng Flower【拼音】:Rén Shēn Huā【药材类别】:花类【入药部分】:五加科植物人参的花序。【产地和分布】:生于山坡密林中,分布于我国东北诸省。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
人参花是我国名贵药材之瑰宝:含有二十种皂甙活性物质、十七种氨基酸、十一种微量元素、三种抗癌活性硒及粗蛋白等。具有益气活血, 调节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
草药名:土人参叶。拼音名:tǔ rén shēn yè内容介绍:土人参叶 (《福建中草药》)来源:为马齿苋科植物栌兰的叶。植物形态详土人参条。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
人参又称神草、地精。人参分为野生和人工培植两种。怀孕初期是可以吃人参的,但不要多吃,适当少服为宜,以免引起上火。
主料:小米50克,鸡蛋清40克,人参10克,薤白12克。做法:1.将人参用慢火加水煎取汁。2.药汁加小米煮粥,将熟,下鸡蛋清及薤白,煮熟。
原料:人参5~10克,黑芝麻15克,白糖适量。做法:黑芝麻捣烂备用,人参水煎去渣留汁,加入黑芝麻及适量白糖,煮沸即可。功效:益气润肠,滋养肝肾。用法:可作早晚餐或点心食用。
来源:《幼幼集成》卷三。组成:人参3克,漂白术4.5克,白云苓3克,北五味1.5克,杭麦冬3克,炙甘草2.4克。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温服。功效:益气健脾。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藓生马先蒿的根。英文名:Root of Muscicolous Woodbetony。中文别名:土人参,露如木保。生长分布:生于海拔1750-2650m的杂林、冷杉林的苔藓层中,也见于其他阴湿处。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
人参别称为黄参、地精、神草等。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遗植物之一,在中国,人参自古即被视为百草之王,也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人参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喜阴凉、湿润的气候
人参粳米粥的做法简单是胃炎食谱里的常见菜,但怎么做人参粳米粥好吃,主要看自己的口味习惯进行细节调整菜系及功效:补气食谱 肠炎食谱 胃炎食谱 工艺:煮人参粳米粥的制作材料:主料:粳米100克辅料:人参5克调料:...
人参喜寒冷、湿润气候,忌强光直射,抗寒力强。种子可阴干贮藏,种胚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栽培,忌连
沙漠人参指的是肉苁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肉苁蓉属列当科濒危种,别名有大芸、寸芸、苁蓉、查干告亚。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红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把人参切成薄片,若服用红参,可先将红参放在锅内蒸软后切成片,每次取2至3片,放入口中噙化,细嚼可生津提神,亦有良好的祛病延年作用,为最简单的服用方法
人参总皂甙是从人参的根茎叶中提取精制而成,其富含十八种人参单体皂甙,溶于80°C的水,易溶解于乙醇。主要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率过缓、过快、室性早博、血压失调、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疲劳过度、病后、产后、术后身体虚弱等症状
人参蜂王浆是用人参和蜂王浆,葡萄糖、山梨酸等制作而成,具有抗疲劳的保健功能。还有补益元气,健脾益肺之功,服之可以安神生津,提高记忆力,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延年益寿之效。还可用于滋补体质虚弱、改善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神经衰弱等症状,对于肝炎、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贫血以及病后恢复元气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人参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山参、园参、人衔、鬼盖,棒槌,在中国药用历史悠久。多生长在北纬40—45度,东经117.5°—134°之间,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湖北等地也产人参。主产于东北三省
人参的种类主要有高丽参、野山参、红参、白参、园参、边条参、糖参、西洋参等。人参是我国的天然瑰宝之一,它生长在海拔1500米到2000米的森林中,是东北三宝之首。具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吓、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延年益寿。人参在我国应用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越来越稀少,是一味难得的天然绿色补品
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至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