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须知
  • 如是我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如是我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佛陀临入涅槃时,阿难尊者曾代表大众向佛陀请示四个问题,其中提到一个问题:“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使人起信呢?”佛陀说:“在一切经典的经首加上‘如是我闻’一语。”这便是今日一切经典以“如是我闻”开头的由来。

  • 西方三圣是谁? 西方三圣是谁?

      在佛教的诸多净土中,西方极乐世界普为信徒所熟悉,并且发愿往生,其国教主阿弥陀佛,身旁有两位胁士辅佐教化,一位是代表慈悲的观世音菩萨,一位是代表智慧的大势至菩萨,三者合称西方三圣。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又称为补处菩萨,未来他们将依序递补阿弥陀佛,先后成为极乐世界的教主。

  • 左右胁士 左右胁士

      目前各地寺庙林立,佛殿中供奉的佛像更是种类繁多,不一而足,最常见到的是三尊佛。所谓三尊佛,实际上是以中尊为主,左右二尊称为“胁士”;士者,乃菩萨的意译。不过,胁士并非一定仅限于菩萨,童子与罗汉也是常见的胁士,如:观世音菩萨左右的善财、龙女;不动明王两旁的制吒迦、矜羯罗二童子;释迦牟尼佛以大迦叶、阿难二声闻弟子为胁士;地藏菩萨左右为闵公、道明父子等等。

  • 不二法门的意思 不二法门的意思

      不二本无门,二不二俱是自家真面目;灵山称胜境,山非山无非我人清净身。这是佛光山“不二门”两旁的对联。不二门意含“进入佛法堂奥,仅此一门,别无他途”;亦有“真理是一,无二亦无三”之意。所以,“不二”含有“唯一的方法”、“一实的真理”之意。

  • 山门是什么意思?寺院三门的意义 山门是什么意思?寺院三门的意义

      佛门有谓:“财入山门,福归施主。”山门即指寺院正面的楼门。古来因为寺院多筑于山林之间,因此称“山门”,后世寺院虽已渐渐移往平地,亦泛称“山门”,因此“山门”成为寺院的别称。传闻过去少林寺的山门只能进去不能出来,除非功夫高强能越过四周的高墙,否则不能走出山门。因此,山门是由凡入圣、由迷到悟、由暗到明,是世俗进入佛门的象征,为免入宝山空手回,因此学佛者应将习气留在山门外。

  • 人胜诸天是什么意思? 人胜诸天是什么意思?

      《阿含经》有一则“盲龟浮木”的譬喻,说明人身之难得,譬若大海中有一只瞎眼的海龟,每隔一百年才把头浮出水面一次,而要恰好穿过在海面上随着风浪漂流一块浮木的小圆孔,方能得到人身。这种几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可见做人之难得。

  • 十二头陀行是什么意思? 十二头陀行是什么意思?

      大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头陀第一”而闻名的圣弟子。在大迦叶晚年的时候,佛陀曾慈爱地想劝他中止苦行,但是大迦叶却不以苦行为苦,反而感到很快乐,因为既不为衣食愁忧,也没有人间的得失,只感到清净解脱的自由。尤其,大迦叶认为头陀行是一种最严肃的生活方式,能习惯于这种生活,便能吃苦忍耐,甘于淡泊,一心一德,为法为人,因此头陀行直接可以巩固僧团,间接可以利益众生,是故发愿一生不舍头陀行。佛陀也很赞许他的这种精神。

  • 十二因缘是哪十二?是什么意思? 十二因缘是哪十二?是什么意思?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众生生死流转的根源是什么?十二因缘可以解开其中的奥秘。十二因缘就是生命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所轮转的十二个程序。感果名“因”,助因为“缘”,“因”为能生之种,“缘”为助生之机,辗转感果,互相由借,故合称十二因缘。

  • 佛教八种福田是什么? 佛教八种福田是什么?

      佛经里将布施譬喻为种田,农夫必须要选择良田,勤于耕耘,才会有丰美的收获;行布施也必须要选择对象,明三轮体空之理,才会有功德。根据佛经记载,世间上有八种人,堪为众生布施造福的对象,分别是:佛、圣人、僧、和尚、阇黎、父、母、病人等。但就现在社会而言,三宝、修道者、父母、师长、病人、残障、急难、弱势团体等,更堪为大众所布施供养。

  • 佛教七众弟子是哪些? 佛教七众弟子是哪些?

      做大圣佛陀的弟子,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也可以。出家的有五众弟子,在家的有二众弟子。现在把七众弟子叙明如下:一、比丘。这是出家后受二百五十条具足戒的男众,印度话的“比丘”,中国话的意义是“乞士”,上乞诸佛之理以养慧命,下乞众生之食以养色身,剃发染衣,荷担了住持正法的责任,自己能破除烦恼,也能使魔王外道恐怖,这才是人天师范的比丘。

  • 七圣财是什么意思? 七圣财是什么意思?

      《法句经》记载,出世间的法财有七种,称为七圣财,亦即圣者的财富:一、信仰;二、听闻;三、精进;四、持戒;五、惭愧;六、布施;七、定慧。信仰佛法本身就是财富!世间的财富有限、有量、有漏,而且终有消失的一天;唯有出世间的圣财,才能永存不灭。因此求财当求七圣财。

  • 六尘是什么意思? 六尘是什么意思?

      “明珠蒙尘”,是佛教用以形容我们的真如自性被“五欲六尘”所蒙蔽,使佛性不得显现的譬喻。“六尘”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相应的六种对境,也是六识所感觉、认识的六种境界。一、色尘:眼睛所见,包括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暗等显色,和长、短、方、圆、高、下、正、斜等形色。

上一页 1.. 5 6 7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