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器
  •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头巾(僧帽)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头巾(僧帽)

      头巾指比丘所用之帽子。又称头袖、僧帽、禅巾、菩萨巾。根据《四分律》卷四十记载,佛陀听许比丘天寒头部寒冷头痛时,以毳或劫贝作裹头。除此之外,禁止比丘裹头。《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中说:“不得著帽为佛作礼。”又说,入室礼师之际,应当脱帽等礼节。

  • 经幢是什么?经幢介绍 经幢是什么?经幢介绍

      经幢,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有二层、三层、四层、六层之分。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其中,以八角形为最多。幢身立于三层基坛之上,隔以莲华座、天盖等,下层柱身刻经文,上层柱身镌题额或愿文。基坛及天盖,各有天人、狮子、罗汉等雕刻。

  •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华(花)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华(花)

      华(梵puspa)音译补逝波。指植物的花,用以供奉佛菩萨。华象徵各种美好的意义,《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中说华有十种意义:1、微妙义,代表佛陀行德离于粗恶之相。2、开敷义,表德行开敷荣茂,自性开觉之故。3、端正义,表行持圆满,德相具足之故。

  •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衣祴(花笼)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衣祴(花笼)

      衣祴是指法会时盛放散华所用的供养华之器,又称为华筥、花笼、花筥、华箧、华盛等。《圆光大师行状画图翼赞》卷第十中记载:“华笼是散华时所用,以当后竹或铜鍮所作,垂以真红色等停丝,盛以华,随时散供,是仿诸经所谓的衣祴。”形状为直径二五公分的浅皿状,包括竹编或金属网者,或在金属薄板上有花纹透雕者,以及木制、纸胎涂漆制者。

  •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饮食器

      饮食器,盛放供养佛的饮食之容器,普通常见于家庭佛坛。本来是出于应器,乃是在应器上附以台脚,而脚部下方变宽的形式。通常台脚具有两条或三条的隆起带纹。使用于密教时,以两座为一组。普通在大坛上一面器的两边各置一个。通常不加带纹以外的纹式,但有时在脚或钵的外面也加以纹式。

  • 梵呗赞诵的法器:大鼓 梵呗赞诵的法器:大鼓

      大鼓(梵名dundubhi)乐器名。打击乐器的一种,又作太鼓。即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皮,以供打击的乐器。在佛教古来被做为敲打集众之用。在《有部目得迦》卷八中说:“六大都城诸苾宣等,咸悉来集,人众既多,遂失时候。佛言:应打犍稚。虽打犍稚,众闹不闻。佛言:应击大鼓。”

  • 梵呗赞诵的法器:铜钹 梵呗赞诵的法器:铜钹

      钹又作铜钹、铜钹子、或铜钵子、亦称铜盘、铙钹等。用响铜所造,其形如圆盘,中央隆起如丸状,中心穿一小孔,系以布缕,两片互击而鸣奏之。在杜氏《通典》中说:“铜钹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其圆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也。南蛮国大者,国数尺,或谓齐穆王素所造。”

  • 梵呗赞诵的法器:云版 梵呗赞诵的法器:云版

      云版是禅林中为众僧报粥饭时间所击打之器具。以其铸为云形,或于平版上镂刻云形花纹,故称为云版,又称作云板或大版。《禅林象器笺》中说:“云章曰:版形铸作云样,故云云版。(中略)俗事考云:宋太祖以鼓多惊寝,遂易以铁磬,此更鼓之变也,或谓之钲,即今之云板也。”

  • 佛教中“澡豆”是指什么?

      澡豆为比丘随身十八物之一,又称豆屑。是指洗涤身体、衣服等污秽所用之豆粉。在《五分律》卷二十六中说:“有诸比丘浴时,出外以背揩壁树木,还入水灌伤破其身。佛言:不应尔。听用蒲桃皮、摩楼皮、澡豆等诸去垢物。”这是说佛陀在世时,有比丘洗澡以水无法完全洗净身体,便以背与树皮摩擦去垢而受伤,佛陀便教其用澡豆去垢。《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中说:“诸苾刍以汤洗时,皮肤无色,佛言:以膏油摩。彼便多涂腻污衣服。佛言:以澡豆揩之。

  •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手巾

      手巾(梵snatra-sataka),比丘所常用的十八物之一。又称拭手巾、净巾,即拭手及脸的布巾。《善见律毗婆娑》卷十四中说:“手巾畜二。”《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说明手巾的用处:“当用手巾有五事。一者当拭上下头;二者当用一头拭手,以一头拭面止;三者不得持拭鼻;四者以用拭腻污当即浣之;五者不得拭身体,若澡浴各当自有巾。若著僧伽梨时,持手巾有五事。一者不得使巾头垂见,二者不得持白巾,三者当败色令黑,四者不得拭面,五者饭当用覆膝上,饭已当下去。”

  •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齿木

      齿木(梵文danta-kastha),指用来磨齿刮舌以除去口中污物之木片。为印度僧团之日常用品,大乘比丘随身的十八物之一。梵语音译惮哆家瑟詑、禅多抳瑟插,双作杨支。关于齿木的由来,《五分律》卷二十六中记载:“有诸比丘不嚼杨枝,口臭食不消。有诸比丘与上座共语,恶其口臭,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应嚼杨枝。嚼杨枝有五功德,消德、除冷热涎唾、善能别味、口不臭、眼明。”

  •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漉水囊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漉水囊

      漉水囊(梵parisravana),指用来滤水去虫的器具,为比丘六物之一或十八物之一。音译钵里萨寿伐拏、钵里萨哩伐拏,又称漉水袋、漉水器、滤水囊、漉囊、滤袋、水滤、水罗。依《四分律》卷五十二云:“不应用杂虫水,听作漉水囊。”《摩诃僧祇律》卷十八云:“比丘受具足已,要当畜漉水囊,应法澡盥。比丘行时应持漉水囊。”可知比丘受具足戒后,应常携此物,以避免误杀水中的虫类,也合乎卫生原则。

上一页 1.. 9 10 11 12 下一页12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