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器
  • 关于炉香赞中的法器怎么敲 关于炉香赞中的法器怎么敲

      钟,是寺院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在印度,召集大众时,常常打击木制的犍椎。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记载,在七月十五曰比丘夏安居圆满而增长戒腊的曰子,称为受岁曰,佛陀告诉阿难,在露地上速击犍椎,召集大众。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便以中国固有的钟、鼓等代替了犍椎。

  • 佛门法器的种类、用途及含义

    法器的种类 (总论) 佛教的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道具、法具。 举凡佛坛,用于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乃至行者所携行之念珠、锡杖等修道之资具,统称为法器。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宝髻长者章)中说:如诸菩萨得不思议功德宝藏,乃至修无

  • 梵呗赞诵用的法器

      此类法器是指钟、板、木鱼、椎、磬、铙钹、鼓等物。日常行事、生活作息中集合大众,或于法会、仪式中领众所用。《勅修百丈清规》卷八中说:“钟、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大板斋粥二时长击三通,木鱼后三下迭迭击之,谓之长板。念诵楞严会儆戒火烛,各鸣三下;报更则随更次第击之。(中略)

  • 庄严道场的佛具:佛坛 庄严道场的佛具:佛坛

      佛坛是指安置佛像的坛座,即佛堂内为供奉佛像而造的基坛,或佛堂所安置的佛龛,以及寺院须弥坛的总称。依材料的不同,而有石坛、土坛、木坛之分别。如果依形状之差异则可分为方坛、八角坛、圆坛等种类。依印度古来的习俗,即常将本尊像安置于佛堂正面的坛上,如阿旃陀(Ajanta)、巴格(Bagh)等石窟内,均是在高石坛上安奉佛像。依《在唐西域记》卷八条记载:精舍内佛像俨然结跏趺坐,像高一丈一尺五寸,座高四尺二寸、广一丈

  •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阏伽器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阏伽器

      阏伽器为六器(火舍、阏伽器、涂香器、华鬘器、灯明器、饭食器)之一,是指盛供养的阏伽、涂香、华鬘之容器。在密教修法坛四方及中央的火舍之左右,各陈列三个。从阏伽器之名称,容易令人以为只是盛供养之水之容器,其实它是指一般的供养器具。由于阏伽是代表性的供养物,因而得名。

  •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洒水器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洒水器

      洒水器的功用是装盛香水,净化道场,涤除身心尘垢,洒水器与形体略小,但与形式相同的涂香器同为一组,称为“二器”。由附有高角的台上、碗及盖所组成。碗上有三条或二条成组的带纽纹饰;盖上有二段凸起,顶上通常有宝珠形的钮。碗外侧有环状带纹。与阏伽器不同,为铸铜制。

  •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华鬘的介绍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华鬘的介绍

      华鬘(梵suma-mala),用华作成之鬘。即以丝缀花,或结之,作为颈上、身上的装饰。《玄应音义》卷一云:“顶言俱苏摩,此译云华;摩罗·此译云鬘。(中略)案西国结鬘师多用苏摩那华,行列结之,以为条贯,无问男女贵贱,皆此庄严,或首或身,以为饰好。则诸经中有华鬘、天鬘、宝鬘等,同其事也。”作华鬘时多用鲜花,所用的种类并不一定,主要是选择有香味者。

  • 涂香是什么?

      涂香(梵vilepana、upalepana)为古印度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又称涂身或涂妙香。即以香涂身,以消除体臭或热恼。《毗尼母经》卷五中说:“天竺土法,贵胜男女皆和种种好香,用涂其身,上著妙服。”又依《大智度论》卷九十三、卷三十记载,印度自古暑热甚烈,人体易生臭气,故其地风俗遂以旃檀木或种种杂香捣磨为粉末,用以涂身、熏衣并涂地上及墙壁。

  •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镜子

      佛具中的镜子,是用以增添佛堂及光背的庄严,亦称悬镜、坛镜。而非照形影、化妆用。《摩诃僧祇律》中记载:“不得因喜好之故而自照其面。”在禅堂中,也有悬镜助学人人道者,如《资持记》中说:“坐禅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

  • 梵呗赞诵的法器:引磬 梵呗赞诵的法器:引磬

      引磬为寺院中所使用的打击乐器,又称手磬。形似酒盅,直径约七厘米,形状与仰钵形坐磬相同。置于一根木柄上端,木柄长约三十五厘米,用细长铜棍敲击。《禅林象器笺》中说:“小磬,如桃大,底有窍贯绪,连缚小竹枝为柄,以小铁桴击之。名为引磬,盖因导引众故名。”

  • 梵呗赞诵的法器:犍稚

      犍稚(梵文ghanta)为寺院报时之器具。又作犍稚、犍迟、犍地、犍抵、犍植、犍槌、犍锤。在《玄应音义》卷一中说:“犍稚,直追反,经中或作犍迟。案梵本臂吒犍稚,臂吒此云打,犍稚此云所打之木。或檀,或桐,此无正翻。以彼无钟磬故也。但椎、稚相滥,所以为误已久也。”又,据诸经律所译,或作板,或作鼓、铃、铎等,所用名称一。

  •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三衣

      三衣(梵文trinlcivarani)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三衣。即:僧伽梨(samghati)、郁多罗僧(uttarasanga)、安陀会(梵antarvasa)。此三衣总称为支伐罗(civara)。由于三衣依规定须以坏色(浊色,即袈裟色)布料制成,故又称为袈裟(kasaya)。

上一页 1.. 9 10 11 12 下一页12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