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
  • 弥勒菩萨与人间净土

    弥勒菩萨与人间净土 (编按:2010年8月12日上午,宽运法师一行参访了浙江奉化雪窦寺,与该寺方丈怡藏法师亲切交流,探讨弥勒净土文化与现代丛林管理及思路改革诸问题;有关行程之报导,深受关注,反应热烈,故今特推出「弥勒菩萨与人间净土」一文,以飨读者。) 「大肚

  •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 《普贤菩萨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时间就这样每天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的生命也随之而减少,所以菩贤菩萨劝勉我们当勤精进,把握生命,不要

  •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 昨天讲了「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提醒我们念佛人要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真实不虚。我们一方面从事上说,一方面从理上说,必须理事相兼,不能因理废事或因事废理。上次提及,《金刚经》旨在破有谈空,其所说的是真空,但真空

  • 念念清净念念佛

    念念清净念念佛 ───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 我经常跟大家说,念佛要克期取证,要在七天里念到一心不乱。通常第一、第二天,心思比较散乱,很难入境界;到了第三天,大致上能收摄心神;到了第四、第五天,便应该功夫成片了。所谓「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

  • 广修诸善法 净心真供养

    广修诸善法 净心真供养 佛教称农历七月为「孝道月」,旨在鼓励人们行孝报恩,普度斋僧,其功德不但能使生亡两利,同时也在破除一般民间以杀生祭祀及事奉鬼魂的不良风俗。因此每逢七月,一般寺庙均会启建「盂兰盆报恩孝亲法会」,而信徒们则为供僧、祭祖而大行布施

  • 心境的好与坏

    心境的好与坏 ──苦乐由心.炎凉在我 很多人都到寺庙里来向我诉苦,说自己如何的烦恼,如何的不快乐。这些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呢? 人都愿意追求快乐,但人生总是苦多乐少,快乐的出现往往都是短暂的,瞬间即逝,无法停留,而苦恼却日夕相伴,时刻相随,挥之不去。

  • 八风吹不动 智慧在心中

    八风吹不动.智慧在心中 最近在《心经》浅释中,为大家介绍「观世音」菩萨,即「观自在」菩萨名号的由来与意义,谈到所谓「观」;「观」可分为内观与外观──内观「观自在」,外观「观世音」;「观」,是观照,即能观之智,「世音」是所观之境,而「自在」是解脱无碍之

  • 素食、放生与生态环保

    素食、放生与生态环保 生态平衡与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破坏生态平衡无疑是走向自取灭亡的道路。不幸的是,目前人类的做法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走。工业化学的污染水源,空气的恶化,野生动物的被捕杀,使生态遂渐失去了平衡,动物无法健康地生存下去,以致食肉者经常发

  • 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

    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 ──庚寅年重阳节有感 孝亲思想在中国可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尔雅·释训》中就提到「孝」;「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亦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承」有物质方面的奉养,更有精神方面的敬爱。所以,孝主

  • 出家与行孝

    出家与行孝 《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一文,有关「孝亲」的话题,引起了一些网友的关注,例如:「出家之后,如何行孝呢?」「放不下家如何修行?」等等。以下围绕「出家」与「行孝」的问题略作回应。 (一)「世间孝」与「出世间孝」 首先,大家要知道孝亲观,可分为「广

  • 发心之初 成佛有余──信心与学佛

    发心之初.成佛有余 ──信心与学佛 经上说,一个人从学佛到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要来回娑婆世界八千返,要经过次弟的修行,才能破迷开悟,解惑证真,成就佛果。为什么需要这样漫长的时间呢?主要是因为我们众生修行往往都是反反复覆,进一步退两步,所谓「勇猛心

  • 花开见佛

    花开见佛(上) ───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返回家乡度自己的父王及亲族信佛。他为族人说法时说:「一切众生皆即是佛。」这让我想起了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时所说的一首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

上一页 1.. 11 12 13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