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既然专修观音法门,那就专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观世音菩萨还有一些跟他相应的经咒,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大悲咒》。你制定一个功课,或者你念《普门品》,念完《普门品》再念一遍或者五遍《大悲咒》。念完之后你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最后(大安法师)
这个《观经》的发起的因缘就很有戏剧性了,描述了王舍大城一场宫廷政变。就是频婆娑罗王有个儿子叫阿阇世王子,跟提婆达多结为好友。那提婆达多就是跟佛作对,他就想取代佛来作新佛,他就挑拨阿阇世王子跟他父母的关系,要他废掉他的父亲,作新王,这样就出现新王和新佛的新格局。那这个阿阇世王子开始并没有起这个念头,还真的就是提婆达多的教唆。(大安法师)
第一种是:是处非处力。什么叫是处呢?这都是谈因果的——知道因果的法则,如是因才能得如是果。比如你修五戒法就能得人身,修十善业道就能生到天上。你如果五戒十善不修,想生到天上就无有是处,叫做非处。女人想作转轮圣王,无有是处。转轮圣王只能是一个,如果这个世界有两个转轮圣王,无有是处,那转轮圣王尚且一个世界不能有两个,那佛来这个世间也(大安法师)
现在的众生是末法的众生,业障很重。对比自己,会发现我们就属于业障重的众生。烦恼妄想特别多,心想宁静下来,想制心一处得禅定都很难。一修行,不是昏沉就是掉举。看经典都不看不出真实之义,都是凭着自己的知见,常常是偏了、邪了、不正。(大安法师)
回向有三种,“回己向他”,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其他的众生;第二是“回因向果”,将因地当中的修行回向一种最终的目标;“回事向理”,把事相上的福德回向实际理地。那这三种回向在《华严经》也常常讲了,那我们怎么理解这三种回向?(大安法师)
请问:我每天念不到两万声佛号,十斋日诵持《地藏经》,算不算夹杂?大安法师:念佛的数量随分随力,时间闲暇多就多念,工作繁忙就可以少念,乃至十念法也是为那些十分忙碌的众生施设的,所以不在于念佛数量的多少,而在于首先建于深信切愿,就是十念往生的心态(大安法师)
读诵、礼拜、抄写经典,都是修行的一些方法。拜经功德很大,所以我们常常说做钝功夫,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拜经。拜的时候,一字一拜。称念:一心顶礼《佛说无量寿经》。然后观想一个字,比如经里面的第一个字:如,你就这一个“如”字拜下去。起来时,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大安法师)
往生,它是带业往生的法门,没有要求一定要断欲。那么对这个欲,在凡夫层面他不一定能断得了。但至少作为佛弟子——你作为在家居士,至少要做到不邪淫。做到不邪淫,你具足信愿也一定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受五戒呢,如果受五戒,家人还是要肉食,你为了让家(大安法师)
每天念一万声佛号是对我们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虽然有工作,总不能一天到晚都在工作,一般是八个小时工作制,就算加班也是特例。念一万佛号只需两个小时,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很难说“我由于有工作,两个小时都抽不出来”。(大安法师)
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这是我们妄念的产物,实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清醒仍然还是在梦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往往睡眠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处在一种休息状态,然而我们深层意识、独头意识还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如果透过念
一般的人在睡眠当中是很难延续念佛的,这只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那么可以用善导大师临睡观想法:念十句南无阿弥陀佛,观想自己是业障深重的凡夫,无数劫轮转六道,今生遇到善知识闻到念佛法门,愿佛慈悲加佑摄令往生,这是第一个祈祷。
大安法师俗名魏磊,出生于1959年3月,籍贯江西南昌现在是净宗祖庭——江西庐山东林寺方丈、代住持、《净土》杂志主编、净宗研究生班导师。
注意不可把念佛仅仅作为工夫去用。将横超法作竖出用,祖师常呵斥这种做法。念佛法门首先要解决信愿,时时呼唤弥陀的救助,阿弥陀佛就在我内心,我在阿弥陀佛的内心,我是佛心中的众生,佛是我心中的佛,感应道交是当下的。念念作得生净土想,念念心生欢喜
学佛人舍报后,皈依证和戒牒怎样处理较如法?有的皈依证和戒牒上印有佛像,可以火化吗?有佛像就不要去火化了。可以把佛像用什么方法取下来,万一取不下来,你的皈依证和戒牒也可以保存下来。
阿弥陀佛是无上大医王,六字洪名是阿伽陀药。但是,能不能治好病,还是取决于对佛号的信心,取决于是否能放下五欲的诱惑,是否有深重的惭愧心和忏悔意识,是否能真正归命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讲解
问:为什么念佛时头很憋很涨,越精进越难受,而且近来出现各种很不好的念头,是不是有附体,怎么解决?大安法师答:念佛的时候出现这些情况是正常的。由于我们阿赖耶识里面储存着宿世与今生的许多业力种子,被念佛给激活
佛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如果你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行人,应当修行这三福。第一福就是有四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什么要孝养父母?这就来自于一个净业行人要知恩报德。在这世间上对我们恩德最大的就是父母
现在确实有在包装上印制佛菩萨形象做为广告的现象,其本身就缺乏对佛菩萨的恭敬,然后又散落在地面和桌上,这是非常不如法的行为,但也是众生的共业所致。我们碰到这些情况,应该先把它另外放置起来,不要亵渎这些佛菩萨形象。能放置在洁净的地方,先放置在那里,
杂念是病,佛号是药。我们无始劫来,被无数妄念所缠绕,不可能初始念佛便能将杂念剿灭,这得经过一个刻苦精修的过程,方能太平。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佛要教化的众生是什么呢?是刚强众生。我们这些众生都是刚强啊,如生牛皮、骄慢、刚愎自用,自己愚痴透顶还以为自己了不起。佛要用种种善巧方便来调伏,调柔降伏我等刚强众生。那要调伏刚强众生用什么方法呢?要讲经说法,要让他知道生命的真相、真理。
首先来看男女是怎么来的。刚开始的时候,地球上的人类实质是从光音天来的,色界天。色界天这些人是没有男女欲望的,没有男女性别之分的。在空劫之后成劫开始时,他来到地球。原来他是飞行过来的,后来吃了地面上的五谷杂粮,有雌雄二性,他就飞不回去了,就跟这个地球
学佛的人不应该去练气功。何以故?如果你是学佛的。我们并不否定世间的人为了身体健康,练练气功,守点丹田,踢踢腿,伸伸腰,这是健身嘛,我们并不否定。那么学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建立了一个新的人生目标。你要降伏自己的烦恼,学佛是为了成佛的。学佛是为了度众
禅这个词含义很广泛,有世间的禅,有出世间的禅,有祖师禅,有如来禅。那么我们说禅是什么?从根本意义上禅就是佛心,佛心就是实相,就是一真法界。禅是离开了分别、执著、对待,所以叫不二,契入到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就是禅了。
这个以念头为一根线只是比喻的说法,你不要执著它是一个非得要穿一个什么东西。因为我们的念头要从当下这一念开始。这一念你抓住以后,就好像在众多的头绪纷繁的乱麻里面,牵了一个头出来,你把这个头牵出来以后,不要让这个念头打失。你紧紧抓住这一念,让这一念
修行佛法不是在做学问。修行佛法要解行并进,儒家讲要知行合一的。知之非难,行之为难。往往你知道并不很因难,问题是你要做得到啊!一切宗教首先要付诸践履,你去做啊!说得了一丈,不如行得了一寸!所以学佛为什么要持戒呀?要吃素,要念佛,要拜佛。你要从事相上做
这个问题能够提出来,说明这位同修还是能够思维一些问题的,提得很好。但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是不是仅仅十劫?应该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无量无数尘点劫——一尊古佛,这十劫是在这一期所应现的时间。所以我们不要担心,只是十劫之内的众生才能得到救度,十劫
善导大师是提倡专修,专修容易往生,杂修就比较困难。但对于专修和杂修我们可要认清楚了,《观经》讲净业三福,第三福是读诵大乘经典。读诵大乘经典他并没有说就是读诵一部经典。只要是大乘经典都是净业三福,往生的资粮,所以看两部经不算杂修。
业障这个概念,业是我们多生多劫由身口意造作的。这个业,为什么叫障,就是因为障碍了我们佛性的显发,就叫业障。无量劫以来我们都造作了无量无边的业障。今生要生惭愧心、忏悔心,好好念佛。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佛是最好消业障的方法。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也那!”州于言下悟理。
凡夫通常处于无明状态,迷失真性,追逐妄心,随妄心流转,不知舍妄归真。所以,我们还要修行。
问:弟子总是过分在意别人的感受,深怕自己说的话或者做的事伤害到别人,弄得自己经常担心来担心去的,怎么办?
问: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济群法师答:轮回,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根源就在我们的心。换言之,在我们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众生的心理特质,当这些心理外化后,便呈现出流转轮回的种种状态
修习依止法,能为学人带来哪些殊胜利益呢?《道次第》总结为九点。1.得近佛位:如法依止善知识,能使我们迅速接近佛果。
现实中,不少佛子对“解脱”一词心存偏见,似乎这就是“自了”的代名词。当我们说到解脱时,许多人会觉得这个目标似有小乘之嫌。因为我们是以大乘自居,以菩萨学人自居,理应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己任,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解脱。
佛,就是觉者,意味着生命的彻底觉醒。反过来说,众生就是迷者,是处在颠倒迷惑的状态。但我们不必气馁,因为佛陀已经告诉我们转迷成悟的方法。佛陀出现在这个世间的最大贡献,就是发现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自救的能力。
禅修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正念,把心带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能从情绪和妄想的缠缚中脱身而出。如何才能把心带回当下?佛教中,最基本的修行就是戒定慧,又称三无漏学,也就是三种导向智慧的途径。其中,又以戒为基础,所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因缘和观念引导下形成的。错误的观念,正是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
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