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岐山县国有崛山林场中心西崛山(蒲村镇崛山村北),依托历史渊源极深的“崛山名刹”建设是一个集森林景观、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森林公园。环境优美,生物种类繁多,东、西崛山龙风相望,挺拔峻秀,古洞奇石各异:有国
法华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北高峰下。据《西溪梵隐志》,法华寺是“西山一支,其阳为竺国鹫岭,其阴为法华。”阴,即西湖北高峰的北面,峰南便是著名的灵隐寺,它与法华寺正是在一峰南北的两面。
崇文区法华寺位于崇文区法华寺街,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及同治年间重修,是北京外城大寺之一。其建筑有山门,三层大殿和东、西配殿。山门为三开间歇山顶建筑,山门两次间为棂窗,正间券门上有匾额“大兴法华寺”。
白雀山原名石斗山。传说南北朝刘武帝永明五年(487年),有位叫道迹的尼姑在这里住下来,每天念诵法华经,前后20年昼夜不停。而每当道迹念经时,总有一群白雀在旁旋绕中,像是在朝拜听法,也是20
法华寺风景名胜区是我国AAAA级旅游景区,石岛赤山是威海三大景区之一,石岛赤山地处中国北方最大的渔港——石岛港西北。石岛赤山,早在春秋时期就以雄峙黄海之滨,踞守石岛要港,沟通韩日南亚,商贾云集汇聚而成为
法华寺在乐清市南岳镇崧山南麓,始建于唐代,“崧山方氏始祖唐银青光禄大夫讳绮公施舍创置,昭宗光化间赐额”,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曾二度重建。是一座由庭园改建成的禅寺,原是
拈花寺开山祖师佳慧,睿智过人,集聪慧才情于一身,少年即出家为尼,先在楚州湖心寺皈依,后尼扮僧装到镇江金山寺潜心修佛,由于才德出众,被委以授事之职。一天,有位贵人来寺进香,看到墙上有一副对联,字迹娟秀隽永
拈花寺在西城区大石桥胡同61号。明万历九年(1581)为西蜀僧徧融建,名千佛寺。千佛寺后楼下层为念佛堂,上 层为千佛阁,千佛阁内有明代所铸的古铜佛“毗卢世尊莲花宝千佛”,在佛座周围的千朵莲花上有千佛旋绕
崇文区拈花寺。位于北京崇文区板厂南里,原为石氏万柳堂家祠。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建筑面积1 198平方米,主要建筑为弥勒殿、关帝殿、大悲阁及御书楼。御书楼内悬有康熙帝御书碑刻15通,以及“简廉
华严寺(Hwaomsa)建于公元544年,拥有韩国典型的木造建筑堂皇殿、四狮子三层石塔、完全不使用钉子建成的大雄殿、雄伟的五层石塔等。寺内还有新罗时代石匠们雕刻的许多美术品。拥有许多的国宝与珍
华严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北四家子乡境内,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是朝阳县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佛教庙宇,以建筑技艺精湛、雕刻艺术精巧而远近闻名。庙宇四周山峦起伏,树木茂盛,山下小溪蜿蜒流长,风景隽秀
华严寺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据《洛南县志》记载:“华严寺始修年代失考,重修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建有正殿、中殿、前殿三楹,和谐得体,肃穆壮观,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曾是兴盛之所。
安徽枞阳县浮山寺庙位于安徽枞阳浮山。妙高峰下,前临银涛推涌的白荡湖。抱龙峰耸左,天柱峰持右,据张英记载:全寺“建置宏敞,楼观轩翥,金碧辉映”。山门坐北朝南,门额曰“敕赐大华严寺”。入门可见“御碑亭”,内
白城华严寺,始建于中华民国初年。原寺座落于现在的市民生中学院内,当时占地面积近四万平方米。正殿三间,为砖木材料,结构精致,殿中供奉释迦牟尼等三尊坐佛,立佛四尊,东西有配殿各三间,供僧人居住使用。另有四十
华严禅寺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由湛山法师主建,经历代高僧主持,香火鼎盛,信徒众多,为邵武地区正信佛教之圣地。地处福建省邵武市区内八一北路92号,临近紫云宾馆,对面商贸城区,左邻汽车站。是邵武市佛
据乾隆十年(1745年)县令萧麟趾主撰《普宁县志·文艺》载,该寺相传系1千余年前唐朝高僧释大颠所肇趾。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后毁于台风,存下断墙残壁。至清中期,在寺前建慧花岩,称“新庵”,即
华严寺,原名“光明精舍”,于2003年8月30日由区民族宗教局批准易名,坐落于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街道东山风景区。东邻天地坛(三清殿),与城隍庙、双忠庙、东岳庙、灵济宫、桐荫古寺,棉安善堂等释、儒、道诸宇并
华严寺,位于青岛崂山区王哥庄镇返岭后村西那罗延山上,为崂山中现存唯一佛寺。在明崇祯时(1628--1644)即墨人黄宗昌捐造,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在今天寺的西边山上,后毁于兵火。清初黄坦助慈沾禅
华严寺,也称华藏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创建于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 缘于唐代高丽僧人释元表在此讲颂《华严经》。宋代,朝廷先后敕赐“华严禅寺”与“雍熙禅寺”之名;明代也敕赐过“华藏禅寺
据民间传说,华严寺和华严宝塔是为镇沙而建,显然属风水塔。华严塔原坐落在华严寺中,原寺已倾圯,只一塔独存。 又据塔旁出土的《重修塔儿寺碑记》记述:“起不知何年,但寺钟记明成化,塔铃记
大同华严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金建筑,与其他寺院不一样,内有“东方维纳斯”,值得一看! 位于大同市西部,始建于辽代。它是依据佛教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修建的。明中叶后整座寺院分为上、下二寺,
华严寺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华严寺由初建到以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而只记有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华严寺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窟洞寺院。
安塞县大佛寺位于县城开发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后因社会动乱曾七次被毁、七次重建。寺院占地面积10余亩,有大小佛像10尊,其中石窟中的佛祖圣像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批准
红山大佛寺,位于乌鲁木齐市红山公园内,是一座汉传佛教寺庙。新疆乌鲁木齐有两座大佛寺,一座位于市区红山公园内,一座位于市区北面的红光山。
普照寺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及摩椴楼为中轴线,组成四进式院落东西配以展庑、禅房、花园等。山门前高台砌筑,石狮列峙。进门为一院,钟鼓二楼分列东西;西北城上嵌碑碣8砖;东北墙下立着明、清时重修碑。
广西南宁天宁寺“先有天宁寺,后有南宁城”,历史悠久的天宁古寺,前身为始建于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龙兴寺,是南宁创建年代最早的佛敦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280年的历史了。
据清代《宜宾县志》和《叙州府志》载:千佛台,于中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开凿,并先后在千佛台上建千佛殿、观音殿。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始建佛祖寺。时香火鼎盛,成为蜀南佛教丛林。北宋黄庭坚留有“
安国寺俗名北寺。在县治西北二百五十步。唐开元元年(713)建。初名镇国海昌院。(安国寺志:会昌初〈841〉莲花涌地而出,僧法昕乃於放生池废址肇葺禅居,延齐安国常主院焉)。会昌五年(845)废。大中四年(
般若寺是都江堰市城北胜境之一 ,坐落在丹凤山南麓,始建于明代宣德四年,明末被毁,清康熙三十八年有僧海林,自郫县金龙寺来开山修葺,又得楚僧东影飞锡于斯,募资纠工,于雍正四年重修殿宇。
广福寺,亦称“庄子沟寺”、“光福寺”。位于川口镇西北13公里处,在今北山乡西北4.5公里的庄子沟村。建于民国五年(1916),主寺莲花台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庙会,请来数僧念经。1958年有殿堂3间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
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也叫九江真如寺,真如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的云居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云居山真如寺,因山峰常年云蒸霞蔚,李唐后改称云居山真如寺。古往今来,云居山以其秀丽天成的风景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人们称道。
广东潮州凤塘镇莲花寺,位于潮安县凤塘镇后陇山,是周围群山之峰。从山脚步达贞精舍行至寺内须半小时,站在寺内向东遥望可以看到玉窖镇、云路镇、揭东县城,西望可以看到整个凤塘镇。风景迷人,群山种满桉树。
山东省淄博市莲花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河北东村西北山顶。该寺古称“七神堂”,据说为唐王李世民率兵东征路过该处时又渴又饥,发现山上有大片桑林果实累累,遂摘食桑葚,体力因此得以恢复,取得东征胜利。李
江西省安远县莲花寺始建於一九九○年冬,座落於江西省安远县濂江乡阳光村官田脑,距县城一公里。面朝九龙嶂,背倚西来山。寺外阡陌纵横,杨柳成荫,寺内松柏翠绿,花草芳香。
吉水县莲花寺坐落在县城东面山坡上,为该县目前所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也是县城内唯一的寺庙。莲花寺为南唐保大年间(公元943──957年)建造,初名龙光寺,规模不大。保大九年,元寂禅师奉诏任寺中住持后,扩建
莲花寺位於广东省普宁市,1914年潮汕名僧根乐法师在其师兄根宽和尚的支持下创建,其位置在今天的流沙市区中心,广汕公路北侧,与流沙公路毗邻。寺内清净庄严,环境优美。
河南安阳天宁寺 安阳天宁寺有天宁寺塔(文峰塔)五级,由下而登,逐渐宽敞,其巅则为平台,周可容二百人,远望太行,历历在目。文峰塔是一座非常独特的塔,建于后周文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
山西省交城县天宁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3公里卦山太极峰下,天宁寺依山建造,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坐北朝南,由天宁寺、石佛堂、书院、朱公祠、圣母庙、文昌宫等六组建筑组成,同时还有环翠亭、戏台、华严塔、
山东省东营市天宁寺 山东省东营市天宁寺是集修行弘法、教育研究、慈善安养与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佛教文化修学中心。建成后的天宁寺将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佛教人才,发扬大乘佛教菩萨道精神,帮助弱势苦难群体,构
所依(佛教解释) 所依,指作为教义信条等存立之典据而被依用的经论。谓为物之所依托者︰‘能依’之对称。基本解释 所依(梵a^s/raya,巴a^ssaya,藏rten-gnas、rten-gshi)(
性空(佛教解释)性空 (术语)十八空之一。见空条。 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佛教语。十八空之一。谓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暂生还灭,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
觉支(佛教解释) 觉支:巴利语sambojjha?ga, 又作正觉支。正觉的因素或导向正觉的要素,称为正觉支。(tassa sambodhissa, tassà và sambodhiyà a?gan
依止(佛教解释)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着。 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法华经方便品(大九·八中):‘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
成佛(佛教解释)成佛 成佛是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因位之行六度及十度万行究竟圆满而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之成“佛”。真言立三种之即身成佛,天台立四种之成佛,《占察经》说四满
受持(佛教解释) 含义:领受忆持受持 特点:思想上接受相关的戒律 【受持】 领受忆持。从师所学曰受,解义修行曰持。 佛教词汇,思想上接受相关的戒律,并坚持身体力行。 信受之后能以行持。基本解释
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1 受训戒。《汉书·薛宣传》:“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2 佛教信徒出家为僧尼,在一定的仪式下接受戒律。
供佛(佛教解释) 供佛 注音:gòngfó词语解释 供 : 供 gōng 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给(jí)。供求。供应。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佛 : 佛 fó 梵语“佛陀”,是对佛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