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寺位於河北省井陉县苍岩山,吴兆林居士创建於1993年,系净士道场,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钟鼓楼等。碑刻一块。卧佛寺位于苍岩山福庆寺之巅,主要建筑有卧佛殿、大雄宝殿、钟鼓楼等。整个建筑依山就势
昔陽臥佛寺,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城東40公里的孔氏鄉孔氏村西3公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6年1月12日,授予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卧佛寺,原名摩崖石刻、岱顶、五层楼,是由凌空盘旋在悬崖峭壁上的五层转角楼而得名,它始建于唐朝武德初年(即公元618年)。卧佛寺地处秦岭北麓,在青华山正顶,距西安闹市区约30公里,东邻西安野生动物园,属于
卧佛寺又名越菩寺,是曼谷最古老也是最大的寺院。寺内有一尊大佛卧于神坛之上,为世界最大卧佛之一,全长46米,身高15米,为铁铸,包金,镶有宝石。卧佛寺建于16世纪大城王朝,修建于18世纪末拉玛一世时期。
卧佛寺位于保山城以北16公里的云岩山麓,寺内因拥有全国最大的巨型卧佛而闻名中外,卧佛长6米,重达10吨,据称是全国最大的玉佛,始建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相传,以前这里曾有一个石洞直通怒江,由于巨
北京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它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
南山古寺坐落于上海浦东南汇千年古镇新场镇,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南山禅寺俗称南庵,位新场镇大街南端。元大德十年(1306),僧熙建,初名“常寂庵”,清顺治初,僧九如重修,易名“南山寺”,又名“南山禅
四川峨眉山广福寺,位于牛心岭下、宝现溪侧。宋时建“牛心院”,后倾圮。明万历年间重建,取“广种福田”之意更名为“广福寺”。寺内有观音、大雄二殿。20世纪末,居士捐赠观音、阿弥陀佛、地藏菩萨、文殊菩萨等四尊
贵州长顺县广福寺位于广顺镇北场村后街下段北侧,地处东经106°22′30",北纬26°12′50"!海拔1280米,距县城27公里。
据州志记载,南城普照寺始建普照寺者为一藏禅师,淮安南建义村人。常往返于东陬山和宿城一带。东海县安抚使张汉英多次使人征召,禅师遂来南城。于宋咸淳间(1265-1275)在县衙后建庙建塔,庙名“普照寺”,结
兰州普照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约627--649),在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遗址在今兰州市武都路中段的兰园少年宫。昔日全盛时,殿宇雄伟、塑像精美、文物荟萃、为兰州诸寺院之冠。寺内藏有历代经卷6
普照寺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南岗区,东邻文化公园,西接极乐寺塔院,占地6000多平方米,创建于1985年,是市区内最大的一座尼众道场。因取“佛光普照”之意,故名普照寺。
位于沧州市偏西南60公里处的东光县城内,素有“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而闻名遐迩。据《东光县志》记载,铁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3年)。现“铁佛寺”匾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千年古刹承恩寺位于湖北襄阳,建于隋朝,距今有 17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隋炀公主隐居 疗疾之地。明朝时期兴建了大雄宝殿、钟鼓楼和毗卢大佛、弥勒石佛以及万斤铜钟等。据襄阳简史记载,天顺年间,
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两峰挟峙,林木耸秀由来,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一处古朴幽
漳州普照寺位于龙海县港尾镇,通往牛头山古火山口的路上,坐落在南太武山脚下,面向大海与厦门岛相望,与全国其它寺院建筑风格相比,却大相径庭,别具一格,它摒弃了传统寺庙燕尾飞檐黄瓦红墙的建筑特点,而成为全国唯
封丘县普照寺位于封丘县城东南隅(今黄池公园院内),由唐朝时期一个叫道祥的善人和其徒弟宗录募建,明朝正德二年(1507年)重建,清朝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记载为重建。
普照寺为佛教寺院。佛教,自隋唐时期,特别在唐初就在韩城地区盛行,建寺甚多,由于历史原因,现在保留极少,普照寺是幸存的佼佼者。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照寺是一组罕见的元代典
普照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留仙湖公园内。该寺约建于南朝陈废帝光大元年(567年)或统称为北齐时代(550-577年)建造。唐时为法相宗三祖慧沼弘法处。彼时寺内有石佛台座,上刻飞天像;又有李邕所书《尊胜
普照寺位于泰山南麓的凌汉峰下,传为六朝古刹,又据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普照寺为唐宋时古刹。金大定五年(1165)奉敕重修,题为 “普照禅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后屡遭兵燹,基址独存。明宣德三年(14
普照寺位于北京海淀区北安河乡大觉寺北约500米处的小山脚下。明天顺五年(1461)建。该寺寺坐西朝东,四合布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门额曰“普照禅林”。院内正殿3间,面积90平方米,明间后檐墙处增建有
普照寺位于山东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王羲之故居内,据《临沂县志·古迹》载“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西亚末,“永嘉之变”(公元307年-313年),临沂“诸王南迁,舍宅为寺。东有晒书台,南有泽
承恩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部。创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占地约30亩,现为区文物保护单位。承恩寺共计四进院落。寺之东部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殿、后殿。大殿两侧有配殿、厢
古名法华庵。姜堰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泰州姜堰市淤溪镇马庄村,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嘉道年间重修。其第十三代传人了中法师为玄奘大学创办人,现任玄奘大学董事长,台北善
普照寺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及摩椴楼为中轴线,组成四进式院落东西配以展庑、禅房、花园等。山门前高台砌筑,石狮列峙。进门为一院,钟鼓二楼分列东西;西北城上嵌碑碣8砖;东北墙下立着明、清时重修碑。
广西南宁天宁寺“先有天宁寺,后有南宁城”,历史悠久的天宁古寺,前身为始建于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龙兴寺,是南宁创建年代最早的佛敦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280年的历史了。
据清代《宜宾县志》和《叙州府志》载:千佛台,于中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开凿,并先后在千佛台上建千佛殿、观音殿。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始建佛祖寺。时香火鼎盛,成为蜀南佛教丛林。北宋黄庭坚留有“
安国寺俗名北寺。在县治西北二百五十步。唐开元元年(713)建。初名镇国海昌院。(安国寺志:会昌初〈841〉莲花涌地而出,僧法昕乃於放生池废址肇葺禅居,延齐安国常主院焉)。会昌五年(845)废。大中四年(
般若寺是都江堰市城北胜境之一 ,坐落在丹凤山南麓,始建于明代宣德四年,明末被毁,清康熙三十八年有僧海林,自郫县金龙寺来开山修葺,又得楚僧东影飞锡于斯,募资纠工,于雍正四年重修殿宇。
广福寺,亦称“庄子沟寺”、“光福寺”。位于川口镇西北13公里处,在今北山乡西北4.5公里的庄子沟村。建于民国五年(1916),主寺莲花台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庙会,请来数僧念经。1958年有殿堂3间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
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也叫九江真如寺,真如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的云居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云居山真如寺,因山峰常年云蒸霞蔚,李唐后改称云居山真如寺。古往今来,云居山以其秀丽天成的风景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人们称道。
广东潮州凤塘镇莲花寺,位于潮安县凤塘镇后陇山,是周围群山之峰。从山脚步达贞精舍行至寺内须半小时,站在寺内向东遥望可以看到玉窖镇、云路镇、揭东县城,西望可以看到整个凤塘镇。风景迷人,群山种满桉树。
山东省淄博市莲花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河北东村西北山顶。该寺古称“七神堂”,据说为唐王李世民率兵东征路过该处时又渴又饥,发现山上有大片桑林果实累累,遂摘食桑葚,体力因此得以恢复,取得东征胜利。李
江西省安远县莲花寺始建於一九九○年冬,座落於江西省安远县濂江乡阳光村官田脑,距县城一公里。面朝九龙嶂,背倚西来山。寺外阡陌纵横,杨柳成荫,寺内松柏翠绿,花草芳香。
吉水县莲花寺坐落在县城东面山坡上,为该县目前所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也是县城内唯一的寺庙。莲花寺为南唐保大年间(公元943──957年)建造,初名龙光寺,规模不大。保大九年,元寂禅师奉诏任寺中住持后,扩建
莲花寺位於广东省普宁市,1914年潮汕名僧根乐法师在其师兄根宽和尚的支持下创建,其位置在今天的流沙市区中心,广汕公路北侧,与流沙公路毗邻。寺内清净庄严,环境优美。
河南安阳天宁寺 安阳天宁寺有天宁寺塔(文峰塔)五级,由下而登,逐渐宽敞,其巅则为平台,周可容二百人,远望太行,历历在目。文峰塔是一座非常独特的塔,建于后周文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
山西省交城县天宁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3公里卦山太极峰下,天宁寺依山建造,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坐北朝南,由天宁寺、石佛堂、书院、朱公祠、圣母庙、文昌宫等六组建筑组成,同时还有环翠亭、戏台、华严塔、
山东省东营市天宁寺 山东省东营市天宁寺是集修行弘法、教育研究、慈善安养与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佛教文化修学中心。建成后的天宁寺将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佛教人才,发扬大乘佛教菩萨道精神,帮助弱势苦难群体,构
所依(佛教解释) 所依,指作为教义信条等存立之典据而被依用的经论。谓为物之所依托者︰‘能依’之对称。基本解释 所依(梵a^s/raya,巴a^ssaya,藏rten-gnas、rten-gshi)(
性空(佛教解释)性空 (术语)十八空之一。见空条。 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佛教语。十八空之一。谓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暂生还灭,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
觉支(佛教解释) 觉支:巴利语sambojjha?ga, 又作正觉支。正觉的因素或导向正觉的要素,称为正觉支。(tassa sambodhissa, tassà và sambodhiyà a?gan
依止(佛教解释)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着。 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法华经方便品(大九·八中):‘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
成佛(佛教解释)成佛 成佛是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因位之行六度及十度万行究竟圆满而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之成“佛”。真言立三种之即身成佛,天台立四种之成佛,《占察经》说四满
受持(佛教解释) 含义:领受忆持受持 特点:思想上接受相关的戒律 【受持】 领受忆持。从师所学曰受,解义修行曰持。 佛教词汇,思想上接受相关的戒律,并坚持身体力行。 信受之后能以行持。基本解释
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1 受训戒。《汉书·薛宣传》:“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2 佛教信徒出家为僧尼,在一定的仪式下接受戒律。
供佛(佛教解释) 供佛 注音:gòngfó词语解释 供 : 供 gōng 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给(jí)。供求。供应。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佛 : 佛 fó 梵语“佛陀”,是对佛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