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法华寺
白雀山原名石斗山。传说南北朝刘武帝永明五年(487年),有位叫道迹的尼姑在这里住下来,每天念诵法华经,前后20年昼夜不停。而每当道迹念经时,总有一群白雀在旁旋绕中,像是在朝拜听法,也是20年不断。当地人敬为灵异,于是就把这山改称为白雀山。道迹圆寂后,其弟子将其灵骨藏于宝龛,归葬于她经常念书经的山屋之后,上覆青石板。谁知过了数年,突然从青石板之间生出了一朵青莲花,十分神异。人们认定道迹就是观音大师的化身,于是就在她的归葬处建造了一座“真身殿”。
法华寺,位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南端,也是南太湖主峰弁山的东麓,又名“白雀寺”。是太湖沿岸地区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佛教名刹之一。传说弁山是一座神山,原名凤凰山,山中有王气。秦朝初年,湖州城区归属乌程县,秦始皇不知从哪里听到有“乌程乌山王天子”之说,因为凤凰属于鸟类,就下令将这座山的颈脉切断,硬是从山中开出一条河,破掉山中的王气。岂料人算不如天算,十年以后,楚霸王项羽正是在这弁山中避难,而后又在这里起兵反秦、推翻了秦王朝。项羽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是时隔770年以后,在弁山的西麓下箬寺,终于冒出了一个皇帝陈武帝陈霸先,这是秦始皇怎么也想不到的。他更不会想到,就在陈霸先称帝的70年前,被他凿断颈脉的弁东麓,因为出了一个比丘尼道迹,而引出了一座白雀山。正好应了“鸟山出天子”的征兆。
梁武帝手下有位大将名叫婆伽,因为忠心耿耿战功显赫,深受武帝信任,视为兄弟。梁武帝当上皇帝以后,就封婆伽为妙庄王,掌管朝廷的御林军,权倾朝野。妙庄王的王妃名玉德,与妙庄王同年,常行慈善,万事宽宏。他们没有儿子,只生有三个女儿,长女叫妙书,次女叫妙音,三女叫妙善。三个女儿长大成人,妙庄王为她们选招女婿。长女次女都顺从了父母的意旨,妙书招了一个文官,妙音纳了一位武将,唯有年已十九的妙善违背了父母的意旨,不愿成婚,而径自跑到湖州法华寺做尼姑。一开始,寺的当家总觉得妙善来头不凡,不肯收,可时妙善态度十分坚决,当家尼姑看劝不回她,就派她在厨房当苦役,给五百多僧尼烧饭,想吓跑她。可怜妙善在家是金枝玉叶,哪里经得起这样折磨。灶王爷看到妙善有难,马上奏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立刻传旨三山五岳,差拨劳役,同时,又命太湖龙王将青莲古涧的泉水引到厨房里,命令各山走兽送柴,各处飞禽送菜,就这样,妙善在寺里倒也过得坦然自在。
再说妙庄王得知三女儿到法华寺出家为尼后,十分恼火,认为有辱门庭,就派了朱、叶两将率御林军火烧法华寺,威逼女儿回家。眼看法华寺就要遭灭顶之灾,妙善只能祈求上苍保佑,情急之中,抽下竹钗,划舌出血,向空中喷去,霎时间天降红雨,火熄烟灭。妙庄王听说后勃然大怒,以父女之情已绝,就把妙善绑赴刑场,斩首示众。这时佛祖显灵了,刽子手刚举刀,一道金光射来,刀断剑折。妙庄王又下令用弓弦绞咽喉,致使妙善气绝身亡。此时,忽然有一只猛虎咆哮着冲进刑场,将妙善尸体衔住,窜进松林。在太湖龙王等众神仙的诊治下,妙善终于苏醒复活了,又吃了王母娘娘派专人送来的仙桃,然后到长兴县的香山隐身修炼。妙庄王因为违背了天意,终究有报应,九年以后,生了一场恶疾,百治无效,濒临死亡。到了这时,妙庄王已经悔悟,他恨自己害死了亲生女儿,以致得此报应。一天夜里忽然梦见一位神医,神医对他说,你能悔悟,病尚有救,但必须用亲人的手与眼来合药,方可治愈恶疾。梦醒后,妙庄王叫来长女妙书和次女妙音,要取他俩的手眼来治玻两个女儿哪里肯从,说父王老昏,害死一女不够,难道要把全家都害死方休。妙庄王仰天长叹,更加思念原来最孝顺的三女儿妙善。于是妙庄王派人到香山求药,那位仙长一听情由,二话不说,当场割出自己的双眼,又自断手腕,让来人拿去合药。妙庄王服了手眼,病很快就好了,于是就亲赴香山拜谢仙长。一见面方知仙长竟是三女妙善,已经无手无脚,血淋满身。妙庄王老泪纵横,跪拜天地,祈求复原妙善的手眼。顷刻间,天空万道金光,妙善身上竟长出了千手千眼。从此,妙庄王敬服佛道,在妙善的劝说下,一心修善。后来干脆辞掉了王位,带领全家眷属、亲信将领,同往香山修行。这就是千手千眼大悲观音的传说。
由于法华寺流传两则神话传奇故事,因此对佛教信徒的吸引力特别大,尤其是苏南与浙北一带的善男信女,更是崇拜至极,每逢佛圣节,人山人海。平时也是香火不断。民间认为,白雀是观音菩萨的出家处,普陀是观音菩萨的得道处。凡崇信观世音菩萨的人,就不能不到白雀和普陀两处来朝山进香。
这座殿宇从建筑构造上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它占的这块地却非同一般,刚才讲的这个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殿堂中间的这座佛坛下面就是原来归葬神尼的宝龛,一朵青莲正是从这下面的青石板之间长出来的。佛坛上端坐的佛像就是观音菩萨。这尊观音菩萨与其他寺庙的不一样,一身仕女装饰,像是一位美貌俊丽的公主。其实她真是一个王侯的公主,人们把她当做观音菩萨来供奉,是由于一则悲壮而动人的民间神话故事引起的。
普照寺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及摩椴楼为中轴线,组成四进式院落东西配以展庑、禅房、花园等。山门前高台砌筑,石狮列峙。进门为一院,钟鼓二楼分列东西;西北城上嵌碑碣8砖;东北墙下立着明、清时重修碑。
广西南宁天宁寺“先有天宁寺,后有南宁城”,历史悠久的天宁古寺,前身为始建于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龙兴寺,是南宁创建年代最早的佛敦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280年的历史了。
据清代《宜宾县志》和《叙州府志》载:千佛台,于中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开凿,并先后在千佛台上建千佛殿、观音殿。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始建佛祖寺。时香火鼎盛,成为蜀南佛教丛林。北宋黄庭坚留有“
安国寺俗名北寺。在县治西北二百五十步。唐开元元年(713)建。初名镇国海昌院。(安国寺志:会昌初〈841〉莲花涌地而出,僧法昕乃於放生池废址肇葺禅居,延齐安国常主院焉)。会昌五年(845)废。大中四年(
般若寺是都江堰市城北胜境之一 ,坐落在丹凤山南麓,始建于明代宣德四年,明末被毁,清康熙三十八年有僧海林,自郫县金龙寺来开山修葺,又得楚僧东影飞锡于斯,募资纠工,于雍正四年重修殿宇。
广福寺,亦称“庄子沟寺”、“光福寺”。位于川口镇西北13公里处,在今北山乡西北4.5公里的庄子沟村。建于民国五年(1916),主寺莲花台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庙会,请来数僧念经。1958年有殿堂3间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
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也叫九江真如寺,真如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的云居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云居山真如寺,因山峰常年云蒸霞蔚,李唐后改称云居山真如寺。古往今来,云居山以其秀丽天成的风景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人们称道。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