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础
  • 割爱 割爱

    在佛教中,“爱”是“贪欲”的别名,位列贪、嗔、痴“三毒”之首。有“爱”便有“嗔“,爱嗔相激,增长惑乱。因此,《楞伽经》卷三指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爱起。”

  • 装一佛像一佛 装一佛像一佛

    安装一尊佛像,就像一尊佛像,意为手艺高。比喻学一行像一行,干一行会一行。如《醒世恒言》卷三八:“直竖起一面大牌,写着‘李氏专医小儿疑难杂症’十个字。

  • 真实 真实

    所谓“唯一真实,不可思议,名一真法界”(《三藏法数》)。又如清·吴伟业《赠愿云师》:“世法梦幻,唯出世大事,乃为真实。”后亦用真实表示真心实意。

  • 真空 真空

    所就:“念念说空,不识真空”。佛家言“空”,是说事物都是由因缘相待而产生的,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并不是否认事物的存在。清·王夫之指出,佛家“但见来无所从,去无所归,遂谓性本真空,天地皆缘幻立”。

  • 真心 真心

    《华严悬谈》卷十九说:“一切诸法,真心所现,如大海水,举体成波,以一切法无非一心故。”明代妙叶《念佛直指》卷上指出,学佛者当“向自己不动真心中求”,让心物“打成一片”。亦用“真心”指纯洁善良之心。

  • 根性 根性

    如宋·苏轼《胜相院经藏记》:“凡见闻者,随其根性,各有所得。”与“根性”相似的还有“根器”。佛教认为众生根器有大小、高下、利钝、善恶等区别。

  • 恶口伤人 恶口伤人

    《地持论》:“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故俗有“十恶不赦”之说。佛教对恶口骂詈恼人之言,是最所禁戒的;提倡以爱语、善语与人交谈。如《行事抄》说:“凡有所说,当说善语,不应恶语。

  • 善男信女 善男信女

    为善男子、善女子的简称,原指皈依佛教的男女,后泛指信佛的良家男女。佛典中称呼在家信徒常用此称。“善”系对信佛闻法而行善业者的美称。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佛教不承认有主宰一切的神或降祸赐福的“造物主”。佛教认为:众生的贫富寿夭及其处境,都是自己的“业力”造成的。“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

  • 佛法 佛法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世尊在三千年前,出现在北印度。根据中国历史所记载,佛诞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灭,住世七十九年。

  • 冥司 冥司

    如《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变文》:“生前不曾修移,寺堕阿毗地狱,永属冥司,长受苦毒。”又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章阿端》:“君诚多情,妾当竭力,然闻投生有地矣,不知尚在冥司否?”也指阴间、地狱的主司。

  • 三生成佛 三生成佛

    万古留圆相,三生证净因.华严宗用语。该宗将修行过程分为三阶段,即(1)见闻位,(2)解行位,(3)证入位。由于《华严经》中有若干事例,所以该宗将此三阶段配属三生,故称三生成佛。

  • 三界九地 三界九地

    三界指众生赖以生存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九地为九种生存的处所,宗教术语,是指众生迷妄有情,在生死明灭变化中流转,依据其境界不同所划分的三个主要层次;又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是迷于生死轮回等生存界(即

  • 三疑 三疑

    【三疑】 [出禅波罗蜜门] 禅波罗蜜云。以疑覆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疑虽甚多。未必障定。今且明障定之疑。有三种焉。

  • 三病 三病

    佛教语。指学道的三大障碍。指贪、瞋、痴。《涅盘经·憍陈如品》:“有三种病:一者贪,二者瞋,三者痴。如是三病,有三种药:不浄观者能为贪药,慈心观者能为瞋药,观因缘智能为痴药。”参见“ 三毒 ”。

  • 三相 三相

    三相一切行法(sañkhàra,有为法,世间法)皆具有的三种本质——无常、苦、无我。

  • 三相续 三相续

    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此之世界。同诸众生业力。依空安立。而有成坏之劫。坏而复成。成而复坏。终始相续。无有断绝。故名世界相续。

  • 三祇 三祇

    “三大阿僧祇”的略语。佛教指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三个漫长阶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译,意为旷大劫,无数长时。《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此菩萨位超十地,果满三祇;十号将圆,一生成道。”

  • 三禅 三禅

    【词语】三禅【拼音】sān chán【注释】佛教谓色界之第三禅天。此天名定生喜乐地。《楞严经》:“安稳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唐 章孝标 《方山寺松下泉》诗:“三禅不要问,孤月在中

  • 三种三观 三种三观

    三种三观是别相三观、通相三观、一心三观。别相三观是于别途观三谛;宗镜录云三种三观:三种三观者,谓以观观心,不出次第圆融之义,故有三种不同也。 

  • 三灾 三灾

    一般世界都有三灾,所谓大三灾、小三灾。 每个大劫,包含成、住、坏、空四中劫。每个中劫,包含二十个小劫。大三灾,发生於坏中劫之末。小三灾则发生於每个小劫人寿减少之时。

  • 修行 修行

    以佛教而言,行者自身欲实现佛陀体验之境界,而专心精研修养,故特别重视修行方面,亦因而发展成为详细之戒律条文、生活规范与精神之修养方法。

  • 痴人说梦 痴人说梦

    比喻荒谬至极,不可相信。宋代僧人惠洪的《冷斋夜话》卷九记载:唐代龙朔年间,有异僧名僧伽者游江淮间。有人问:“汝何姓?”僧伽答:“姓何。“又问他是“何国人?”回答“何国人。”

  • 解脱 解脱

    解脱,指解除烦恼,摆脱束缚,从而获得身心自由。佛教指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而复归自在。在现实生活中,该词可泛指摆脱苦恼、困境等。也有电影或音乐以此为题。 

上一页 1.. 17 18 19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