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

佛教基础 | 作者: [投稿]

  “真心”又叫做“本觉真心”、“无分别心”、“清净心”,是不变易的,能现万物。“真心”相对于“妄心”而言。“妄心”是妄生分别的污染之心。正果法师《禅宗大意》九指出:“参禅观心,主要是熄灭妄心,真心自现。”此说本于禅宗三祖僧璨的《信心铭》:“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这就是说,真心与妄心并不是两个心,息妄即真,一如拨云见日。学佛者重视“观心”的功夫,不会观心,即无从了生脱死。正如《楞严经》所说:“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流转。”佛教认为,“真心”是万物的本源。《华严悬谈》卷十九说:“一切诸法,真心所现,如大海水,举体成波,以一切法无非一心故。”明代妙叶《念佛直指》卷上指出,学佛者当“向自己不动真心中求”,让心物“打成一片”。亦用“真心”指纯洁善良之心。如元·杨景贤《刘行首》第四折:“你本是唐朝宫眷,秉真心不染尘缘。”亦指诚心诚意。如曹禺《日出》第一幕:“这是你的真心话,没有一点意气作用么?”

基本解释

  1. [bona fides; honest]∶不含欺诈或欺骗的

  2. [sincere]∶心意真实恳切

  真心诚意地想娶她为妻

详细解释

  1. 纯洁善良的心。

  《后汉书·窦融传》:“欲设闲离之说,乱惑真心。” 元 杨景贤《刘行首》第四折:“你本是 唐朝 宫眷,秉真心不染尘缘。”

  2. 诚心实意。

  唐 韩愈《论佛骨表》:“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 明 来集之 《铁氏女》:“我看你两人是真心了1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七回:“韩厥引国佐来见郤克,克盛怒以待之,国佐辞气俱恭。郤克曰:‘汝国亡在旦夕,尚以巧言缓我耶?倘真心请平,只依我两件事。’”曹禺《日出》第一幕:“这是你的真心话,没有一点意气作用么?”

  3. 佛教用语。谓真实无妄之心。

  宋 契嵩 《<坛经>赞》:“心有真心,有妄心,皆所以别其正心也。” 清 龚自珍《重辑六妙门序》:“妄心不异於真心者,岂指下手处言?妄之不拣,难用功故。”

基本概念

  真心就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没有半点虚假,没有半点伪装,完全地心甘情愿付出,不要回报,没有半点怨恨,半点私利。当一个人带着真实的面貌,没有半点奢求,半点条件地爱护一个人,就叫带着一颗真心。在对方不快乐的时候,只为做什么只愿他/她快乐,而不需要什么同等的回报;在对方难过的时候,不愿他/她有半点难过,更不会做其更加难过的事;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已所能的帮助,不让其涉险;所有的付出不求回报,即便,对方误会了用意,也不生气,不怨恨,更不会报复。从一虚情假意的人,就可以衡量出什么才是真心实意。当你痛苦的时候,谁比你痛苦;当你难过的时候,谁看不下去;当你很凄凉时,谁最关慰。这样,可以找到一个真心实意的人,也就是爱你的人。

热门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