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础
  • 五十二阶位 五十二阶位

    菩萨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位。详见大乘条。

  • 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成语,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在 《佛学大辞典》 中的 解释: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于地,为敬礼之最上者。

  • 五停心观 五停心观

    小乘三贤之第一,五种观察事物或者观想的方法。是为声闻乘修行解脱之道的最初途径。有二种。

  • 五八识 五八识

    佛学术五识与八识。五识是眼、耳、鼻、舌、身;八识即第八阿赖耶识。

  • 五净居天 五净居天

    【五净居天】[出楞严经] 五净居天者。 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尽。证第三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还天。若据俱舍图言。此五天次第而上。若据楞严经言。此五天皆横在第四禅天中。彼四禅天。但能闻此五

  • 五净肉 五净肉

    五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鸟残。

  • 五分法身 五分法身

    【五分法身】 [出法华玄义释签] 五分法身者。分即分齐。法者。戒定慧诸法也。身者聚也。聚集诸法以成其身也。(聚集诸法者。谓聚集色受想行识之法也。)

  • 五分法身香 五分法身香

    一、戒香,谓自心中无过失,无罪恶,无嫉贤妒能的心理,无悭贪嗔忿的念头,无劫掠杀害的意图。二、定香,谓看到一切善恶境相之时,自心不会散乱。三、慧香,谓自心无障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己的真如自性,

  • 五利使 五利使

    【五利使】[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利即快利之义。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驱役之义。谓诸众生。为此五种妄惑。驱役心神。

  • 八定 八定

    [出禅波罗蜜]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具体内容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

  • 事供养 事供养

    事供养又叫作事供,为‘理供养’之对称。即于坛上置放涂香、花鬘等为供养物,依三密之加持力,一捻香、一轮花等得以周遍法界,供养三世十方一切诸佛。

  • 事理 事理

    事理1.因缘生之有为法叫做事,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叫做理。2.世间森罗万象之相叫做事,真如的理体叫做理。

  • 世亲 世亲

    世亲(梵语天城文:范文撰写:Vasubandhu),亦译天亲,音译婆薮盘豆、伐苏畔度等,佛教瑜伽行唯识学派论师,为无著之弟。有人提出说法,认为世亲其实有两个同名人物,因传说被混合为一。

  • 三身 三身

    三身,佛学术语,梵语 trikāyāh 的意译,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梵dharmakāya ),智法之聚集称为报身(梵sambhog

  • 三身三德 三身三德

    【三身三德】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德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二者配列,则法身为法身之德,报身为般若之德,应身为解脱之德。

  • 三身如来 三身如来

    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诸法如如不变的真理,名法身如来;这不变的真理和行者的智慧融汇在一处,成妙功德,名报身如来;证得此真理,随机应化,胜用无穷,名应身如来。法身如来是体,报身如来是相,应身如

  • 三菩提 三菩提

    《优婆塞戒经》卷一指三乘之人所得的菩提︰又名三乘菩提,即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正等菩提。缘觉菩提又名独觉菩提、辟支佛菩提;无上正等菩提又名无上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造口孽 造口孽

    如《红楼梦》第一二○回:“崔莺、苏小,无非仙子尘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孽。”此处口孽,指风月、男女等事,属于绮语。

  • 圆通 圆通

    因此,观世音菩萨又称“圆通大士”。如宋·沈辽《奉赠行师参慎禅师》诗:“观音二十五圆通,止在禅师一指中。”俗语中用以指通达事理,处世灵活。

  • 圆融 圆融

    佛家谓破除妄执,圆满融通。“圆”指周遍,“融”指融通、融和。

  • 圆满 圆满

    ”依天台宗所说,十界三千一切法,条然具足,称为“圆满”。《辅行记》卷二之一说:“圆名圆融圆满义,又圆者全也。”《四教仪》卷一说:“圆以不偏为义。”此外,一次佛事、法会顺利结束,也称为“圆满”。

  • 阎罗王做生意,鬼也没得上门 阎罗王做生意,鬼也没得上门

    阎罗王做生意,鬼也没得上门。”或作“阎王老子开饭店,鬼都不上门”。多比喻恶人当道,都敬而远之,无人敢惹。

  • 截断众流 截断众流

    禅宗的云门宗有三句“转语”示人。《五灯会元》卷十五载:“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流。若辨得出,有参学份;若辨不出,长安路上辊辊地。”

  •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谓行善得乐报,作恶得苦报,不会没有报应,只是报应有快有慢而已。佛教说“三是因果报应”。

上一页 1.. 17 18 19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