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寂志果经》是一部从西域传进的经书,全称为《南无佛说寂志果经》,共一卷,为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是所有佛经中第589部佛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是时佛告诸苾刍言。汝等当知。彼三十三天中有一大树名为园生。
佛教辞书 南宋平江(治所在今江苏苏州)景德寺僧法云编。7卷,64篇。系将散见于各经论中的梵文名字分类解释、编集而成,另有别行本在《阅藏知津》中作14卷,明代藏经作20卷。
《金刚錍》,佛学重要论著,一卷,唐·荆溪湛然著。又名《金刚錍论》、《金錍论》。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为十种不二法门,为汉传佛教天台宗所立,以显示观心大纲。为天台宗高僧湛然的《十不二门》所讲述,十不二门为相互圆融,一念三千即可领悟十妙。 指天台宗所立十种不二法门,以显示观心之大纲者。
《摩诃止观》,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是天台宗详述圆顿止观法门的主要著述,为天台三大部之一。即天台宗开祖智顗大师,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四月二十六日起。
《续高僧传》,或称《唐高僧传》,三十卷,唐释道宣(596~667)撰。道宣认为慧皎《高僧传》中记载梁代的高僧过少,而需要作补辑的工作,于是经过相当时期的收集资料,写成《续高僧传》三十卷。
《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清乾隆年王际华写本。经折装,每半开6行17字,四周单边,开本20.3×9cm,版框17.6×7.7cm。
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昔有菩萨为大国王。名曰长寿。王有太子。名曰长生。王治国以政。刀杖之恼不加吏民。
【法华三昧经】 (一)全一卷。 智严译于刘宋元嘉四年(427)。收于大正藏第九册。本经乃佛为罗阅王之女利行宣说法华三昧之行法。
收在《大正藏》第八册。又名《了义经》、《了义般若波罗蜜经》。全经内容大略,是佛以舍利弗为对告众,为其说明菩萨所乐欲修习且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胜行。
【宝女所问经】四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宝女经》、《宝女三昧经》、《宝女问慧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三册。内容叙述佛为宝女说实语、义语、毗尼、十力、四无畏等法门。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唐三藏沙门义净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战胜林施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众。尔时世尊于日初分时。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以善成就一切如来金刚正智之所建立。种种殊特超于三界灌顶宝冠。摩诃瑜伽自在无碍。获深妙智证平等法。所作功业皆已究竟。
《雨宝陀罗尼经》,又叫《佛说雨宝陀罗尼经》、《一切如来称赞雨宝陀罗尼教》、《能获一切财宝伏藏》,此经为唐代高僧“不空法师”所译。
鬼子母经,全一卷。全称佛说鬼子母经。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鬼子母食人之子,佛藏其爱子以度化之,使拥护三宝。然此经所述较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一所说疏略。
佛经名,全一卷。唐代金刚智(671~741)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仪轨乃世尊为日月星宿所说八星咒之功德,及北斗八女之供养法。又此八星咒之印契乃出自金刚顶经七星品。
【七曜星辰别行法】书名。一卷。唐·一行撰。收在《大正藏》第二十一册。为密教杂密仪轨中之星宿法。全书所载系从昴星到文星等三十星宿之图像及其祭法。
佛经名,全一卷。唐代一行(683~727)撰。又作复炽盛光法。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内容为祈求北斗七星以延命增福之护摩仪则,如:能吉祥真言、北斗七星印言、九曜印契、九执曜天总印言、
佛教因明名著。简称《因明大疏》。唐窥基撰。6卷(通行刊本为8卷)。著述背景印度早期的因明属于一般的论辩术。到6世纪,经陈那的改革,虽仍有侧重论辩的倾向,但渐次深入到认识论的领域,成为佛教瑜伽学系的组。
佛教论书《成唯识论》的注释书。亦称《成唯识论疏》,略称《唯识述记》。窥基撰。20卷(或作10卷、60卷)全书分五门。①辨教时机。主要说明法相宗的三时判教和五种姓说的思想;②明论宗体。
十卷或二十卷。唐·嘉祥大师吉藏著。略称《中论疏》。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二册。系姚秦·鸠摩罗什所译《中论》(龙树造,青目释)四卷的注释。作者吉藏为三论宗之集大成者。
三卷(或作六卷)。隋·吉藏撰。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二册。系吉藏于大业四年(608)的讲疏,乃为解释龙树《十二门论》而作。文中初设标大宗、释题目、叙造论之意、赞论之功能、赞论之利益。
京西大原寺沙门释法藏述2卷,以华严宗思想解释中观十二门论的一部论著。十二门论系龙树菩萨造鸠摩罗什大师所翻,阐释中观思想的一部论著。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一卷,260字,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为《金刚经》降伏其心篇,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余卷中的一节。
【僧伽吒】(法师开示读音为sēng qié chà)(术语)又作僧伽多。译曰集会。法门名。僧伽吒经一曰:“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
即《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又译《大方广十轮经》。本经与《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相比,篇幅、内容更为浩大。
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颂(Vij?āpti-mātratā-siddhi-trim?aka-kārikā-?āstra)】 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论书。中国佛教法相宗所本主要论书之一。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原文不分章分成上下两篇,后改分为81章,通行本为5162字,传说为老子所著,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无垢光尊者说:“仅仅听到此经的名字,也不会堕入恶趣。就像《涅盘经》、《三摩地王经》一样,这部经的功德非常大,犹如烈火,能烧尽我们无始以来的罪障;犹如清水,能洗净我们的业障垢染。
佛说疗痔病经,佛教经文,佛教徒认为最早由唐玄奘译自天竺佛经。佛教居士认为诵读此经文可以治疗痔疮等恶疾。 佛说疗痔病经-出处,如是我闻。
金光明最胜王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又名《金光明经》,蒙古语称《阿拉坦格日勒》,系清代磁青纸黑色心内泥金写本。此经共十卷二十九章,计151叶。宽17 厘米,长63.7厘米,厚13.7厘米。
人生在世,随遇而安,缘来不拒,缘去不惊。而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动妄心,不存妄想,那样心如止水是一种福气,还是一种遗憾。
《破邪论序》,虞世南书,小楷。全文收入《虞秘监集》及历代书法论著中,传世刻本有款署“太子中书舍人虞世南撰并书”“太子中书舍人吴郡虞世南撰并书”二种。
全一卷。隋代灌顶撰。又称八教大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略述天台教判化仪、化法等八教之大纲。先将化仪四教配于华严等五时而略说之,次叙化法四教之名义、机根、行位、得果,及观行四门与十乘观法。
大乘般若部经论,经书汇集...
大乘律 佛教大乘戒律书的总称。又称大乘毗尼、菩萨毗尼或菩萨律藏、菩萨调伏藏等。为修大乘菩萨行者应该受持之戒律。《清净毗尼方广经》说:“受无量生死,欲化一切诸众生等生于三界毗尼,是菩萨毗尼。”
了解更多宋元续入藏诸论的经论,经书...
【华严部】大乘经典分为五大部类,华严部乃其中之第四。开元释教录定其为由大方广佛华严经以下二十六经一八七卷所成。明代智旭之阅藏知津基于天台宗之教判,以华严部为五大部之首,共收二十九经二三六卷。
【二圆】(名数)天台家之名数。一今圆,二昔圆。今圆又曰开显圆,绝待圆,于今时之法华经开会藏通别之三教,显扬一实绝待之圆教也。昔圆又曰相待圆,于昔时之诸经,藏通别三教相待而说之圆教也。
所依(佛教解释) 所依,指作为教义信条等存立之典据而被依用的经论。谓为物之所依托者︰‘能依’之对称。基本解释 所依(梵a^s/raya,巴a^ssaya,藏rten-gnas、rten-gshi)(
性空(佛教解释)性空 (术语)十八空之一。见空条。 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佛教语。十八空之一。谓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暂生还灭,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
觉支(佛教解释) 觉支:巴利语sambojjha?ga, 又作正觉支。正觉的因素或导向正觉的要素,称为正觉支。(tassa sambodhissa, tassà và sambodhiyà a?gan
依止(佛教解释)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着。 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法华经方便品(大九·八中):‘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
成佛(佛教解释)成佛 成佛是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因位之行六度及十度万行究竟圆满而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之成“佛”。真言立三种之即身成佛,天台立四种之成佛,《占察经》说四满
受持(佛教解释) 含义:领受忆持受持 特点:思想上接受相关的戒律 【受持】 领受忆持。从师所学曰受,解义修行曰持。 佛教词汇,思想上接受相关的戒律,并坚持身体力行。 信受之后能以行持。基本解释
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1 受训戒。《汉书·薛宣传》:“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2 佛教信徒出家为僧尼,在一定的仪式下接受戒律。
供佛(佛教解释) 供佛 注音:gòngfó词语解释 供 : 供 gōng 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给(jí)。供求。供应。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佛 : 佛 fó 梵语“佛陀”,是对佛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