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开智悟理也。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众生。’八十华严经四曰:‘开悟一切愚暗众生。’出曜经二曰:‘欲化彼人令得开悟。’付法藏传五曰:‘尔时马鸣,着白氎衣,入众伎中,自击钟鼓,调和琴瑟,音节哀雅,曲调成就,演宣诸法苦空无我。时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时开悟,厌恶五欲,出家为道。’
(术语)开智悟理也。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众生。’八十华严经四曰:‘开悟一切愚暗众生。’出曜经二曰:‘欲化彼人令得开悟。’付法藏传五曰:‘尔时马鸣,着白氎衣,入众伎中,自击钟鼓,调和琴瑟,音节哀雅,曲调成就,演宣诸法苦空无我。时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时开悟,厌恶五欲,出家为道。’
成观法师开示过:“大家都已知道禅宗是讲‘悟’或‘开悟’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所谓‘悟’作一个比较明晰而通彻的剖析;因为所谓‘悟’这个词与境界,对一般人而言,可说是相当生疏而且模糊的;若不能明晰地正解其义,很容易流于误会,更容易被误导,乃至受人诳惑。并且,佛法的修学,不论任何宗派,都一定是从‘知、解、行、证’一步一步,次第往上修。(因为佛法的最大特征是:它是‘知性’的,是求智慧的;相对于大部份世间法及外道法,泰半诉诸感性,以为最大诉求)。因此,为佛弟子若欲于所修所学不走错路,即应对所修学的法门或课题,有相当程度的‘知’、‘解’,而且必须是‘正知’、‘正解’,才不会错解、误解、乃至曲解所学的法门;然而能如是修学者,则必须具有大福德因缘,能从真善识,接受正法,如法修行,才有可能。否则,如许多当代人士,懒得外出求师求法,只在家中‘上网学佛’──看经、参与各种讨论或论坛,众说纷纭,不知所从。这反而成为现代人的共业所带来的学佛之一大障难。
为了令大家普遍对‘悟’有个概括而正确的了解,而不致于习禅过程中自误误他,(自以为自己悟了,其实未悟;相信某人说他悟了,其实他并未悟,因而为其诳惑、误导,乃至造成种种榨取义。
《大佛顶首楞严经》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妙明真心开发显现,即开悟)。
附《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伴)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1]。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一生)至生(另一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分离)异(分开)。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2],自得心开[3]。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证入)无生忍[4],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全)摄(收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1] 念佛三昧:这里指持名念佛三昧。
[2] 不假方便:不假借其它的方便法门或方法。
[3] 心开:妙明真心开发显现,即明心见性,见自心本具之佛性也。
[4] 无生忍:无生法忍的简称。忍,忍可安住。把心安住于不生不灭的中道实相理体而不动不退,名为无生法忍,乃破无明证法性,最下者为圆教初住菩萨,即别教之初地也。
以上摘自印光大师《佛法修行止偏法要》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1-3]
六道轮回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佛教引用,佛教把婆罗门教称为外道。所谓生死轮回是说“舍此蕴已复趣他蕴”。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化生)、人、畜生、阿修罗(魔)、饿鬼、地狱(化生)。
【六字真言】是什么意思?六字大明咒见于《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又称六字大明陀罗尼、六字真言、嘛呢咒,中文拼音参考发音为:嗡(ong)嘛(ma)呢(ni)呗(bei)美(mei)吽(hong)。汉地、藏地、蒙古发音有微小的不同。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心咒,源于梵文中,此咒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是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声显现。六字大明咒是“嗡啊吽”三
大慧宗杲禅师座下有一位道谦禅师,跟大慧宗杲禅师学禅很多年,每天用功很认真,但是十几年没有成长,非常焦虑,大慧宗杲禅师就让他到长沙去给张浚居士送信。道谦禅师就更加烦恼,不愿意去。但是老和尚吩咐了,他又不能违逆,于是就把烦恼跟同参道友说了,其中一位
过去有位禅师,参禅很久也没开悟。有一次他路过一座歌楼,听到一个歌女在那儿唱道:“汝既无心,我便休。”禅师听到这句话,当下豁然大悟。他悟得了什么呢?所谓“境不迷人,人自迷。”如果众生不追逐于五欲六尘,“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呢?“你若无心,我便休。”这里的“我”是指妄想、烦恼。心如果不分别执着于音声美色等五欲六尘,妄想烦恼也就无从生起。“狂心若歇,歇即菩提。”透过尘境,就可以见到不生不
道信禅师七岁出家。禅师出家后洁身自好、持守斋戒。五年后辞师前往避难隐修在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潜县)的三祖僧璨大师和他的同学定禅师学法(亦说林法师)。在皖公山,道信禅师跟随三祖僧璨禅师学习禅法。道信禅师开悟见性,当在这期间。
五祖弘忍付法给六祖慧能,是半夜三更,悄悄进行的。最后,五祖交待说:“佛法是以心传心。自古以来,佛佛相传,是真传本体。师师相付,是密付本心。既是心传,何用衣钵?衣钵容易引起争端,传到你这里,就算了,衣钵不再往下传了。要是传衣钵,性命好像挂在细丝上一样,随时都有危险。你赶快离开这里,恐怕有人会害你。四年以后,我就要圆寂,大法靠你弘
悟了以后,照样穿衣吃饭,所不同的是什么?穿衣就穿衣,吃饭就吃饭,没有第二个念头。我们现在没有开悟,在迷失的状态,穿上衣服,有第二个念头产生,端上饭碗,也有第二个念头、第三个念头产生;
善信问:顶礼师父!阿弥陀佛!开悟的人世界是什么样的?觉火法师开示:师父没开悟,不知道。不过呢,你可以看看景德传灯录,那里都是过来人,或许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开悟的影子。待你开悟时,就知道了,阿弥陀佛!
唐代当时有一位祖师是非常有名的,就是临济义玄禅师,可以说临济遍天下,他的徒子徒孙是遍天下的。他当时在黄檗禅师座下,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说他是傻呵呵的,就是什么也不知道。一个首座和尚是明眼人,首座就问他:“你来这里多久了?”他说:“我来这里三年了。”“你来这里以后,你有没有到和尚那去请法啊?去问法啊?”他说:“我不知道问什么啊?”他说:“我教你喽。”他说:“你去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大德无尽藏比丘尼,俗姓刘,广东韶州曹侯村人。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从湖北黄梅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处得法,因为逃避觊觎衣钵的人,一路逃到韶州曹侯村,受到当地儒士刘志略居士的厚待。刘居士的姑姑就是大德无尽藏比丘尼。
我们今天给大家说的黄龙派下的一位禅师,叫做死心悟新禅师,死尽偷心的死心,悟到新的境界的悟新。这位禅师生来就在他的左边肩膀上长了一块紫肉,有点像咱们说的胎记一样,外相上看特别像披着袈裟。所以很多明眼人都说他是再来人。人很聪明,但是他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特别喜欢辩论,一辩起来就没完没了。
大家都知道,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所有学佛人都喜欢探讨的话题,也是大家所追求的学佛的终极目标。所以说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谈到开悟的问题。所以经常就有人说,如何修行才容易开悟?那这个问题呢?因为谈的人多了。所以,大家都各有各的理,各说各的法。那有些法呢?也正确。有些法呢?也不太正确。所以是是非非,就变得一塌糊涂了。
经书上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她发心的这个因地,不是正因,不是真正为了信仰,为了想修行,想了生死,不是因这个来的话,这都是因地不真的现象,因地不真的人,就是你帮她剃度以后,一旦业障现前,她的烦恼比一般人还要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多亲近真正的师长益友,同时,也需要“远离”以下这六种人或事:远离“非正命”。佛教的“八正道”里郑重地提到了“正命”,就是如法的谋生手段,谨慎选择从事的职业。
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邪淫之人,如堕深渊,无尽痛苦,毁伤身心。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一旦生了邪念,动了邪淫,便是种下了堕入魔道的恶因。淫欲之事,乐少苦多,犹如逆风而执炽炬,愚者不放,必见烧害,贪恋邪淫,一时冲动,后患无穷,苦果立即现前。
天人福报各个不同,所以同样的食物,每个人所感受的味道也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如果老是感到外面境界不对劲,便应当观察,是否自己的心出了问题?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这样只会更损自己的福报,因而从苦入苦。人的生命当中不可能永远高潮迭起,总是起起伏伏的。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妻、生了爱子等等,这些是好梦;也有人在梦中破财、遭贬、遭灾、离婚甚至被杀,这些是坏梦。不管好梦、坏梦,人一旦醒来,就明白了那些全是假的,自己了无所得。
有人问:“我活的好像到了前进不了,也后退不得的地步,您说该怎样调整心态?”我答:“这种情况,不论出现在事业中,还是学习上,既然还得硬着头皮干,不妨专门找个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来个‘彻底放下、勇敢拿起’的壮举。”有个小故事:
这篇文章对那些曾经犯了邪淫的人但是又想彻底戒除,并且想弥补曾经因邪淫而损失的福报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想真心戒除邪淫的有缘人请耐心看完,肯定获益匪浅,并且能增加戒除邪淫的信心!戒淫得善果!所谓“天道祸淫,不加悔罪之人”是确实可信的。
当我们需要校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时,请避免陷入负面情绪,您可以跟随以下四大招,来一步步解决困难,把烦恼转化为成长的契机。1、直面困难。当困难来了,不必慌张或恐惧,负面情绪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人乱了阵脚。
小白:“小龙,我昨天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啊。你懂的,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小龙:“……你这么说,好像不原谅你,就显得我很小气。”小白:“嘿嘿,你最大度,咱们握手言和吧。”小龙:“不太有诚意,我考虑考虑。”“刀子嘴”背后是“豆腐心”吗?
当今社会人事繁杂,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处事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表现在:1 遇事不抱怨。世间之事终究不离业力与因果,明白这一点,遇事就不会抱怨,且能随顺因缘,顺势而转。2 办事不讨好。为大众做事,不存私心,不为取悦,这样才能坚持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