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性譬诸木而曰根。根之发动处曰机。修行之兴废,教法之进止,一由此根机之如何?最胜王经七曰,‘随彼根机令习定。’寄归传二曰:,巧应根机,善诱人天。’
人之性譬诸木而曰根。根之发动处曰机。修行之兴废,教法之进止,一由此根机之如何?最胜王经七曰,‘随彼根机令习定。’寄归传二曰:,巧应根机,善诱人天。’
关于根基的问题,又分成三个
(1).出家与在家——有人认为要修行一定要出家,或弘扬佛法是出家人的责任。其实从大乘的义理看,在家与出家为因缘或愿力的区分,不是修行能否成就的界线。像胜蔓经里的胜蔓夫人、维摩结经里的维摩诘居士、梁武帝和傅大士、唐朝的白居易和裴休、清朝杨仁山、民初欧阳渐、还有近年的李炳南等人,都是相当杰出的在家修行人。现存大乘经里,大部份也以在家菩萨为主,不但说法的是在家菩萨,连闻法的也部份是在家。现在的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菩萨像,除了地藏菩萨现出家相外,其余如文殊、普贤、观音等都现在家相。
小乘以出家为重,因此说出家得阿罗汉果,在家最高证阿那含果;大乘以居士为多,因此说在家菩萨所入不思议境界,非小乘声闻能知。崇出家而抑在家,实有失佛法平等的真义;崇在家而抑出家,也恐非佛陀之本意,且易流于低级的民间信仰,或只重学术研究,不重实际修持的世间知识,沦为文字的游戏。应该说在家与出家平等,才是大乘佛法的特征。
(2).男人与女人——过去佛教受世间重男轻女的影响,以为女人的业障较重,较难修行,尤其在佛陀时代,又立有八敬法来限制女人出家,其实这是适应印度当时的环境使然,并非佛陀不主张男女平等。我们从经上或历史可以看到许 多有成就的女众,如胜蔓经的胜蔓夫人、妙慧童女经的妙慧童女、法华经的龙女、以及佛陀的姨母摩诃波□波提、佛陀俗家妃子耶输陀罗、禅宗初祖达摩弟子尼总持、近代长沙复律尼师等,都是在家或出家修行,道风高妙的女性大德。所以,就修行而言,经上的意思应为平等摄受,胜蔓经说:“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法华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德甚多”。甚至摩诃波□波提比丘尼去世后,佛以“大丈夫”来称呼他,因为“大丈夫”是不拘形相的,凡能依佛法去做,而且做得彻底的,不论男女都叫“大丈夫”。
(3).智慧与愚痴——从世间的观念看一般学问家、科学家、哲学家都是众所公认智慧高超的人,若从佛法的观念看,那不过是一种世智辩聪,不是真正的智慧。因为世间的智慧纵能促使人类文明进步,却也带给人类各种的灾难,又如哲学家虽能推论宇宙人生的部份道理,道德家依社会需要规范人类伦理行为,但归根究底的说,皆为世间有漏智所成的有为法,不能令人明心见性,了生脱死,获得究竟的安乐。因为世间智是由第六识妄心分别出来的一种妄知妄见,是相对杂染的我执,所以由此所生的理论,非但有限,而且钻不出矛盾的桎梏,它只可称为“知识”——由经验和不断学习累积而成的知识,不可称做“智慧”。那么怎么才够资格称做“智慧”呢?智慧有照了和监别的功用,能勘破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是缘起幻相,其中并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存在,又能了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妙理,证同人人本具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佛性。修行人有了智慧以后,于己可以断惑证真,离苦得乐;于他可以普度一切,同超生死苦海。这个智慧是三世“诸佛菩萨亲证诸法实相一种圆明本觉智”、“清净无分别智”、“无所得智”、“真空无相智”。不论你的知识有多丰富、学问有多高明,只要不达前说的智慧内涵,就是世间智,不是出世间智,仍旧终日与烦恼为伍,而不得脱离,从前禅宗六祖惠能,近代高僧慧明和广钦,率皆目不识丁,却能成就一番道业。修行人于修行之初,更不必妄自菲薄,怀疑自己有无慧根了。
六道轮回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佛教引用,佛教把婆罗门教称为外道。所谓生死轮回是说“舍此蕴已复趣他蕴”。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化生)、人、畜生、阿修罗(魔)、饿鬼、地狱(化生)。
六字大明咒见于《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又称六字大明陀罗尼、六字真言、嘛呢咒,中文拼音参考发音为:嗡(ong)嘛(ma)呢(ni)呗(bei)美(mei)吽(hong)。汉地、藏地、蒙古发音有微小的不同。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心咒,源于梵文中,此咒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是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声显现。六字大明咒是“嗡啊吽”三
小根人非常简单,就是脑袋不开窍的人,叫小根人。大根人,就是一棒喝,脑袋就开窍的,叫大根人。所谓的小根人一般来说是着相的,他认为我是真的,佛法是真的,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你怎么说是假的呢?他认为钱是真的,都是真的,他就是有“我相”。
《地藏经》中有很多经文可以说明众生的根机是怎样的。第一段,《地藏经》讲:“我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服,舍邪归正,时有一二。”我们都是刚强众生,什么叫刚强?我执很盛,什么都是我,老子天下第一。这个世间的人,都是把自己放到第一位的,最
省庵大师是非常苦口婆心的,对这些正面来劝勉,不要怕自己愚钝、不要怕自己根机浅陋,你只要去做,做了就能够得到好处,就能达到目标。他用两个比喻来说明:比如种树,树刚种的时候,那个根是很浅的,是吧?那你不能由于根浅,经不起狂风猛雨的摧残,你就不种了。
经书上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她发心的这个因地,不是正因,不是真正为了信仰,为了想修行,想了生死,不是因这个来的话,这都是因地不真的现象,因地不真的人,就是你帮她剃度以后,一旦业障现前,她的烦恼比一般人还要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多亲近真正的师长益友,同时,也需要“远离”以下这六种人或事:远离“非正命”。佛教的“八正道”里郑重地提到了“正命”,就是如法的谋生手段,谨慎选择从事的职业。
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邪淫之人,如堕深渊,无尽痛苦,毁伤身心。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一旦生了邪念,动了邪淫,便是种下了堕入魔道的恶因。淫欲之事,乐少苦多,犹如逆风而执炽炬,愚者不放,必见烧害,贪恋邪淫,一时冲动,后患无穷,苦果立即现前。
天人福报各个不同,所以同样的食物,每个人所感受的味道也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如果老是感到外面境界不对劲,便应当观察,是否自己的心出了问题?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这样只会更损自己的福报,因而从苦入苦。人的生命当中不可能永远高潮迭起,总是起起伏伏的。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妻、生了爱子等等,这些是好梦;也有人在梦中破财、遭贬、遭灾、离婚甚至被杀,这些是坏梦。不管好梦、坏梦,人一旦醒来,就明白了那些全是假的,自己了无所得。
有人问:“我活的好像到了前进不了,也后退不得的地步,您说该怎样调整心态?”我答:“这种情况,不论出现在事业中,还是学习上,既然还得硬着头皮干,不妨专门找个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来个‘彻底放下、勇敢拿起’的壮举。”有个小故事:
这篇文章对那些曾经犯了邪淫的人但是又想彻底戒除,并且想弥补曾经因邪淫而损失的福报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想真心戒除邪淫的有缘人请耐心看完,肯定获益匪浅,并且能增加戒除邪淫的信心!戒淫得善果!所谓“天道祸淫,不加悔罪之人”是确实可信的。
当我们需要校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时,请避免陷入负面情绪,您可以跟随以下四大招,来一步步解决困难,把烦恼转化为成长的契机。1、直面困难。当困难来了,不必慌张或恐惧,负面情绪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人乱了阵脚。
小白:“小龙,我昨天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啊。你懂的,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小龙:“……你这么说,好像不原谅你,就显得我很小气。”小白:“嘿嘿,你最大度,咱们握手言和吧。”小龙:“不太有诚意,我考虑考虑。”“刀子嘴”背后是“豆腐心”吗?
当今社会人事繁杂,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处事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表现在:1 遇事不抱怨。世间之事终究不离业力与因果,明白这一点,遇事就不会抱怨,且能随顺因缘,顺势而转。2 办事不讨好。为大众做事,不存私心,不为取悦,这样才能坚持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