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须知
  • 四无量心什么意思? 四无量心什么意思?

      佛道长远,如果没有无量的发心,就如车子汽油不够,无法到达目的地,所以学佛要发“四无量心”。四无量心就是菩萨普度众生所应具备的四种精神:一、慈无量心:“慈能与乐”,慈与悲合称慈悲,是佛教的根本,一切佛法如果离开慈悲,则为魔法。

  • 四圣谛是什么? 四圣谛是什么?

      四圣谛,是佛法的总纲。什么是四圣谛呢?即圣者觉悟的四种真理。第一,苦谛:这是人生世间所有的特性。第二,集谛:这是世间苦恼迫切的原因。第三,灭谛:这是超越世间解脱的境地。第四,道谛:这是消除忧悲苦恼的方法。人在世间,“苦”是特性: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痛苦,心理上有贪嗔痴的痛苦,自然界有水灾、风灾、火灾的痛苦,人我间有冤家相会、恩爱别离的痛苦,社会上有所求不遂、衣食艰难的痛苦,所以人间的特性是苦果。

  • 四弘誓愿是什么意思? 四弘誓愿是什么意思?

      我们修大乘菩萨行时,首先须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发愿救度一切众生。烦恼无尽誓愿断:发愿断除一切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发愿学习一切法门。佛道无上誓愿成:发愿证得无上佛果。人能立志,凡事皆办;行者发愿,佛道堪成。愿吾人发四弘誓愿,度众生、断烦恼、学法门、证佛果。

  • 四念处指什么? 四念处指什么?

      什么叫做四念处?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人的身体是四大五蕴假因缘积聚和合而成的臭皮囊,他的内外不净,包括有皮骨血肉、痰泪便利等。睡醒时,满口黏腻,污秽不堪;酒醉后,五内包藏,呕吐秽物;生病时,疮痈腐溃,脓血交流;进厕时,屎尿尽出,臭不可闻。

  • 什么是四正勤? 什么是四正勤?

      有积极的精神,有向上的努力,那就是佛教的“正精进”,正精进有四种,名为“四正勤”。未生的恶法,使它不生:毁犯净戒的念头固然不可生,毁犯净戒的行为更不可有,一切烦恼障要远离,一切欲染要净化,邪见不生起,执着要去除。恶法,就是恶念、恶言、恶行,要努力使恶念贪嗔痴不生起,要努力不说恶口、妄言、两舌、绮语,要努力不做杀盗淫行,这就是第一正勤——未生的恶法使其不生。

  • 四小不可轻是什么意思? 四小不可轻是什么意思?

      佛世时,佛陀也经常苦口婆心地劝导弟子,不可轻视后学,甚至有一次还亲自对波斯匿王宣说四小不可轻之理。佛陀说,世间上有四种看似很小的东西,却是不可轻视的:小小火苗不可轻视。因为“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看似小小的火花,却有可能酿成一发不可收拾的惨祸,所以小小火苗不可轻视。

  • 佛教三藏是什么意思?是哪三藏? 佛教三藏是什么意思?是哪三藏?

      佛陀涅槃后,弟子们为了保存佛陀的教法,经过几次的结集整理后,分为经藏、律藏、论藏,称为三藏典籍,是为印度佛教圣典的三种分类。三藏典籍是佛陀的教法,是佛教的教义,是佛弟子依之修行的指南。出家僧侣深通经藏者,称为“经师”;深通律藏者,称为“律师”;深通论藏者,称为“论师”;通达三藏典籍者,称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真谛、义净、法显,甚至朱世行等,凡是通达经律论三藏典籍者,都可称为三藏法师。

  • 三轮体空是什么意思? 三轮体空是什么意思?

      构成布施的三个要件,必须有施者、受者及施物,此称为“三轮”。所谓“心田事不同,果报分胜劣”,“心”就是“施者”,就是能布施的自己;“田”就是“受者”,就是接受布施的人;“事”就是“施物”,就是所布施的东西。此三者是决定布施功德胜劣的原因。

  • 佛教三学内容 佛教三学内容

      修学佛道必须息灭贪嗔痴三毒,要灭除贪嗔痴三毒,必定要勤修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三学,又称三无漏学,为众生修行成佛的因素。所以我们必须次第修行,依戒得定,依定发慧,最后就能依慧成佛了。戒学通称戒律,戒能防止恶业,生诸善法,是我们修身治心的轨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持戒律,远离毁犯,奉行善法,使身心清净,趣入禅定。

  • 佛教初入门的修学四大阶段与指南书单 佛教初入门的修学四大阶段与指南书单

      佛教初入门的修学四大阶段,有许多刚刚接触佛法的朋友,常常询问如何开始学佛?学佛的过程、步骤、方法到底是什么呢?佛法修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信、解、行、证。”一、信:就是信乐,首先要听闻正法,欢喜信受,这就是学佛的第一个过程。

  • 何为华严三圣、西方三圣和东方三圣? 何为华严三圣、西方三圣和东方三圣?

      1、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的身边是: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他们俩就好比是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肋,普贤侍右,主侍定德门,文殊侍左,主侍智德门。表示如来教法,是行解并进,定慧双修。 释迦牟尼佛、文殊师利、普贤,合成“华严三圣”。

  • 为什么选择佛教? 为什么选择佛教?

      全世界有很多宗教,为什么我们选择佛教呢?因为佛教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对六道所有众生一律平等。无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或是其他宗教的信仰者,佛教认为对他们都要一样的关爱和慈悲。世界三大宗教之中,佛教是传播时间最久远的,而且不需要通过枪炮或任何武力,就延续了二千五百多年,至今都在影响着全世界的人们。主要原因是,佛教是以包容柔和的方式在传播,不分民族、区域或信仰,一样平等看待。此外,佛教认为每个生命都平等地拥有解脱或轮回的权力,未来的命运是由自己主导,而不是由其他神灵或外力所控制或决定

上一页 1.. 7 8 9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