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须知
  • 六字真言是哪六个字?观世音菩萨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是哪六个字?观世音菩萨六字真言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 佛教五种不翻是什么? 佛教五种不翻是什么?

      所谓“五种不翻”,就是在五种情形之下不予意译,而保留其原音,称为五种不翻。一、多含不翻;二、秘密不翻;三、尊贵不翻;四、顺古不翻;五、此方无不翻。以上五种不翻的惯例,一直为后世的译经家所法式。

  • 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有多大? 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有多大?

      《金刚经》说,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德不如受持一句四句偈,并为他人解说。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宇宙。佛教的宇宙观主张,宇宙是由无数个小世界所构成,合一千个小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百万个小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大千世界(十亿万个小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说,一大千世界因为是由小千、中千、大千等三个千数重迭而成,因此称“三千大千世界”,而非“三千”个“大千世界”之义。三千大千世界相当于一个银河系,此为一佛所教化的领域,

  • 五无间罪是什么?指哪几种? 五无间罪是什么?指哪几种?

      “厌苦欣乐”是人的天性,凡人莫不希望今生能活得幸福快乐,死后生天,或者往生佛国净土,而害怕下堕地狱。但是“生天自有生天福,未必求仙便得仙”,同样的道理,下堕地狱一样有它的业因。入地狱的原因除了神通、愿力外,众生由于造作种种的罪业,其中尤以犯下五逆大罪者,死后必将堕入地狱,而且是最痛苦惨烈的“无间地狱”,因此又称为“五无间业”。

  • 悉檀是什么意思?佛教四悉檀是什么? 悉檀是什么意思?佛教四悉檀是什么?

      “悉檀”为梵汉兼称,“悉”乃华语,普遍之义,“檀”乃梵语,布施之义,合译为“成就”。“四悉檀”就是佛陀用以成就、教化众生的四种法门,由于这四种法门是针对众生的根机与需要而设,因此能遍施一切众生,故称“四悉檀”。四悉檀实乃总摄三藏十二部经,并八万四千法门,因此唯佛陀能究竟具得,且遍应群机而无碍自在。由于佛陀能善用四悉檀,观机逗教,圆融无碍,故能成为宇宙间最伟大的教育家;而佛陀的教法,也因此成为人间一道永恒不灭的光明。

  • 三时佛法是什么意思? 三时佛法是什么意思?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这首偈语深刻地描绘出末法时代众生感叹生不逢佛世的心境。“生不逢佛世”是学佛八难之一,所谓“生值佛世难”。佛世虽然难值,所幸佛陀入灭后,尚有教法流传后世,众生依旧有机会得闻佛法,一样可以依法修行。不过依照佛陀教法弘传的情形,又可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称为“三时佛法”。

  • 灵山祇园是指什么? 灵山祇园是指什么?

      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留下千古美谈,也开创了禅宗的法脉渊源。“灵山”指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的灵鹫山,佛陀一生在此广开法筵无数,如《妙法莲华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无量寿经》《法华三昧经》等,尤以宣说《妙法莲华经》时,百万人天与会,因此而有“灵山胜会”之说。

  • 三业是指哪三业?身口意 三业是指哪三业?身口意

      业,是身体、语言、内心所发起的动作,有身业、口业、意业等的不同。第一、身业:从恶的方面说,用刀枪、毒药杀生,杖棍刀石伤害,用手段盗窃强夺,计谋吞没骗取,用财色勾引男女,违背人伦道德,凡是想把自己的幸福建在他人的痛苦上,都是犯了身业的恶行;从善的方面说,助人解决困难,放生使其欢喜,布施各项财务,给人种种便利,尊重人伦,不犯邪行等,凡是有利于人的行为,都是身业的善行。

  • 佛教三界二十八天是什么? 佛教三界二十八天是什么?

      各种宗教都认为有天堂与地狱的存在,佛教也肯定天堂与地狱存在的事实。佛教对宇宙的看法,认为天堂有三界二十八天之分,所谓三界二十八天就是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一、欲界六天: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六欲天的天神和人间一样,有身体形相,并有物质生活的需求与精神生活的享乐,尚且耽溺于饮食男女的欲望之中,因此称为欲界。

  • 友有四品 友有四品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益友和损友,结交益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结交损友,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因此交友不可不慎。《佛说孛经》说,朋友有四品,也就是有四种朋友:有友如花。如花的朋友就是:当你拥有权势富贵的时候,他把你捧得高高的,凡事奉承你、随顺你;一旦你失意潦倒,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他就背弃你,离开你。这种嫌贫爱富的朋友,他视你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富贵攀附,贫贱则弃。

  • 明末四大师 明末四大师

      中国佛教史上,历代高僧辈出,他们的教化风范,不但名重当时,且为后世立下榜样。明朝末年,有四位德学兼备、行仪可风的高僧,世称明末四大师。憨山大师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安徽全椒人,十二岁从金陵报恩寺永宁和尚诵习经教,十九岁出家受具足戒,并至栖霞山从法会和尚受禅法。同年,听无极明信和尚讲“华严玄谈”,至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恍然了悟法界圆融无碍之旨。翌年,于禅七中开示“审时念佛”公案,从此参究有得。

  • 佛教四大译师 佛教四大译师

      佛教东传中国后,由于经典的翻译,激起佛学思想的研究风潮,促成各种学派的相继成立,开创出中国佛教蓬勃发展的新风貌。在中国佛教史上译经最多、影响最大的有四位译经家,分别是:鸠摩罗什、玄奘、真谛、义净。此外,根据密宗的说法,四大译师为鸠摩罗什、玄奘、真谛、不空,此说乃密宗对其付法六祖不空的尊崇。

上一页 1.. 3 4 5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