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须知
  • 念佛,念咒,念经,哪种方式可以顺利往生? 念佛,念咒,念经,哪种方式可以顺利往生?

      念佛,念咒,念经,究竟哪种方式可以顺利学佛时间久了,经常听到修净土念佛法门的同修们说,念佛不能往生,只有读经才能往生。我不知道这个理念是从哪里来的?如果念佛不能成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这样做?往不往生,条件在经论里面讲得很清楚,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信愿,不在于我们是念佛念一千还是一万,还是念十万。念佛的多少不是往生的关键,往生的关键在哪里?是我们是不是真正有信愿。信就是信心,愿就是愿心。那么念佛,念咒,念经,究竟哪种方式可以顺利往生?

  • 对学佛同修女众能称师姐吗? 对学佛同修女众能称师姐吗?

      善士问:我听说皈依以后,不论男女只能互相称“师兄”,不能称“师姐”,是吧?宗舜法师答:按照《四分律》、《五分律》等律典所载,僧团开会处理僧事(羯磨)或者诵戒的时候,对男性出家人(比丘)称呼为“大德僧”,对女性出家人(比丘尼)称呼为“大姊僧”。这是最为正式的称呼。一般称呼比丘为“大德”,称呼比丘尼为“大姊”。

  • 烧香拜佛应该说什么? 烧香拜佛应该说什么?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 为什么念佛会有杂念? 为什么念佛会有杂念?

      念佛最忌讳的就是用散乱心念,心里妄念太多,杂念太多,心力就不能集中。散乱心念佛没有功德,只是阿赖耶里面种个种子,这一生当中不得受用。印光大师慈悲,告诉我们用十念记数的方法,从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这个办法能摄心,不让杂念进来。

  • 佛教四众弟子的称呼及含义有哪些? 佛教四众弟子的称呼及含义有哪些?

      佛教徒有四众之分,就是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众名为‘比丘’,出家女众名为‘比丘尼’。比丘是梵语(印度古典语),义即乞食,言其乞食以自生活;又有怖魔、破恶,净命等义。尼是梵语中女声。俗称比丘为‘僧人’。

  • 生平作恶的人,临终时念佛也会往生吗? 生平作恶的人,临终时念佛也会往生吗?

      善士问:印光大师言:“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这一段说明心不慈悲,便难往生。可是,《观经·下品下生》犯五逆重罪的众生都能往生。善导大师《观经疏》言:“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各位祖师的本意是什么?恶人念佛一定往生吗?

  • 为何我拜佛,佛却不保佑我? 为何我拜佛,佛却不保佑我?

      小师父您好,我经常都去寺庙拜佛,为什么佛却不保佑我?我生活还是如以往那样艰难。拜佛灵不灵,看你是为了什么而拜!佛陀不是神灵,不能你求什么他就帮你实现什么。千千万万人拜佛求保佑,有的能遂意,有的不能如愿,并不是佛在保佑谁,不保佑谁,这都是各人自己的业,佛菩萨的加持也是符顺业果法则的,不能简单理解为靠外在的力量得到什么东西。

  • 农历四月初八是什么佛生日?恭迎释迦牟尼佛圣诞 农历四月初八是什么佛生日?恭迎释迦牟尼佛圣诞

      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诞辰,又称浴佛节、佛诞日、佛诞节等,是大乘佛教纪念和庆祝佛教创始人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日子,是最隆重的佛教节日之一。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佛教史籍记载,佛陀诞生之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其沐浴,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会以浴佛等方式来纪念佛陀诞辰。此日僧尼皆香花灯烛,置铜佛于水中,进行浴佛,一般民众则争舍财钱、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

  • 南无阿弥陀佛—改变命运的黄金法则 南无阿弥陀佛—改变命运的黄金法则

      天下聪明人比比皆是,之所以有时运不济,事业不发达的,都是因为不修道德、因循苟且、贪图安逸而耽误了自己的一生。下面的“修福积德造命法”,是能够真正帮助您的至理名言,应该牢记,并坚持照做,就会扭转恶运,吉祥如意。

  • 为什么要信佛?怎么信? 为什么要信佛?怎么信?

      首先要有信仰。“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为随顺义,信才随之,不信则不随。“信”敬慕义,尊敬仰慕。信有多种:1、不信,不信己和他,己有佛法可修成,佛已成。2、疑信,疑己和他,一面信一面疑。今天觉得学佛是好,明天又觉得学佛不好,今天遇知识来赞叹,便增信心,明天遇恶知识,笑之迷信,便又生疑,自与自矛盾。

  • 禅宗语录中的“央庠座主”是什么意思? 禅宗语录中的“央庠座主”是什么意思?

      “央庠座主”一词,见于禅宗的语录。最初是记载于大慧宗杲禅师的《宗门武库》中:“保宁勇禅师,四明人。初更衣,依雪窦显禅师问道。雪窦呵为‘央庠座主’。勇不意,堂仪才满,即抽单。望雪窦山礼拜誓曰:‘我此生行脚参禅,道价若不过雪窦,定不归乡。’勇至长沙云盖,参见杨岐会和尚,与白云端和尚为弟昆。后出世住保宁,勇道播丛林。”

  • 冤亲债主是指去世的人吗? 冤亲债主是指去世的人吗?

      体恒法师答:人们习惯上在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时,特别是生活中无法解释的特殊现象,一般都会去佛教寺院或道教宫观作“法事”,超度三世冤亲债主,祈求吉祥平安。由于超度法会中所用的牌位多是黄色的(相反,如果是为现世家中亲人作消灾祈福法会,牌位则是红色的),所以人们也就习惯将所谓的“冤亲债主”等同于过去生中的或已经过世的人。

上一页 1.. 15 16 17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