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遗教经文章
  • 佛遗教经简介 (网络)佛遗教经简介

      《佛遗教经》,简称《遗教经》,又名《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是佛陀释迦牟尼一生弘法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是佛将入涅槃前对众弟子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也是佛留给后代所有想离苦得乐者的得度因缘。《佛遗教经》倍受历代僧俗大众乃至帝王的推崇,唐太宗颁行敕令以护持佛法、弘阐圣教;宋真宗挥毫作序为雕版流通、宣扬法奥。

  • 佛陀最后的教诲 (网络)佛陀最后的教诲

    在萨罗国的娑罗树林,佛对他的弟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诲。佛说要自己度自己,不要依靠其他。要为自己作照明,要以我的教义作照明,不要依其他外道教义。想一想,我们的形躯,它们都污秽不净。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

  • (蕅益大师)佛遗教经解

    归命常住大悲尊 应病与药权实法 亦礼天亲造论主 为顺初机重解释 述曰:天亲菩萨,以七分建立所修行法,释此经义。推征精密,开诱殷勤,万古以下,无能更赞一辞。观其言曰:为彼诸菩萨,令知方便道。以知彼道故,佛法得久

  • (月悟法师)《佛遗教经》大旨

    《佛遗教经》文字简洁,但内容丰富,意趣无穷;自从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344年413年)汉译此经之后,历代公认为学佛入门必读之佛经。诠解此经、为世推崇者,有古印度天亲菩萨《佛遗教经论》(宋智圆疏、宋净源节要、明祩宏补注),明末澫益大师依此论重解《佛遗教经

  • 《佛遗教经》原文【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佛遗教经》原文【鸠摩罗什】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

  • 从《佛遗教经》看修道次第 (威因法师)从《佛遗教经》看修道次第

      我们今天发心出家修行,第一就是在观念上要正确。佛遗教三经里,《八大人觉经》中的第一觉悟,就是要我们觉悟生命体的正报和外在环境的依报皆是苦、空、无常、无我的,而这个苦果是由我们惑业所感得的。有了这种了解之后,才会有寻求解脱和发起要修行的正确观念。

  • 佛遗教经全文译文及注释 (网络)佛遗教经全文译文及注释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在波罗木奈的鹿野苑(在今印度瓦腊纳西城西北)初转*轮,演说四谛、八正道等大法,又收阿若憍陈如等五人为弟子。最后又在拘尸那迦城外的娑罗树下为弟子最后一次说法,并收一百二十岁的婆罗门须跋陀罗为弟子。有缘度脱的弟子均已度脱。佛历八十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在娑罗树下将入涅槃。此时是夜深之时,月圆星疏,万籁俱静

  • 佛遗教经全文及译文 (鸠摩罗什)佛遗教经全文及译文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

  • (莲池大师)佛遗教经论疏节要

    释此经分二。初总叙经义。二别解经文。初总。叙经义 夫化制互陈戒定齐举。莫大乎遗教经焉。推征解释开诱行业。莫深于马鸣论矣。然则论主发挥遗教。亦犹龙树启明大品欤。彼则融有而即空。此乃扶律以诠定。是故中夜三唱圆戒珠以严身。上士七科滋法乳而延命。既

  • (太虚大师)佛遗教经讲要

    佛遗教经讲要 ──二十四年十一月在丹阳海会寺讲── 悬论 一 释经题 二 明译史释经 甲一 叙分──六种成就 甲二 正宗分──二重法要 乙一 共法要 丙一 对治邪业 丁一 根本净 丁二

  • (正如法师)《佛遗教经》简介

      《佛遗教经》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本经,佛陀先从尊重“戒”的重要性谈起,并扼要地点明“戒”相,接着提出了修行过程中应该对治的烦恼恶业,诸如放逸、懈怠、睡眠、嗔恚、傲慢、谄曲等障道之法。之后,强调了“修集”出世间法知足、无求、静修、精进、摄念、禅定、智慧等的重要意义。最后,表明“

  • (超然法师)《佛遗教经》白话

      一、经序。释迦牟尼佛,从最初转*轮,度化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证得阿罗汉果;直到最后一次说法,度化须跋陀罗,证得阿罗汉果。所应当度化的弟子,都已经度化完毕。于是,来到娑罗双树之间休息,准备进入涅槃。这一天的半夜,周围寂静无声,世尊最后一次,为自己的弟子们,简略地讲说佛法的要点。

  • (鸠摩罗什)佛遗教经 解题

    《佛遗教经》,又称《遗教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佛垂涅槃教诫经》、《佛临涅槃略诫经》。一卷。姚秦鳩摩罗什译。收在《大正藏》第十二册。「佛垂涅槃」,即佛将入涅槃还没有入涅槃的时候;「略说教诫」,為平常佛在世的时候,所说的法的精要就是这样教诫弟子。「遗教」谓遗留法语,教诫群机。

  • (真谛 译)遗教经论原文

    顶礼三世尊无上功德海 哀愍度众生是故我归命 清净深法藏增长修行者

  •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讲佛遗教经

      佛遗教经讲记  圣严法师著  前言  我小时候出家做小沙弥时,师长即教我要读《佛遗教经》;进了佛学院,老师也要我们读此经;后来我在关房中,这也是一部我阅读再三的经典。法鼓山僧团成立之后,我教诫

  • (妙境法师)妙境法师讲佛遗教经

      《佛遗教经》  上玅下境长老讲述  我们学习法华经刚刚的结束,现在由于不知道是哪一位提议这件事,而海公老法师、了公老法师慈悲,所以我们今天又继续的有机会学习这一部经。  在佛法的立场来说,我们

  • 《佛遗教经》题解、经典、解说 (网络)《佛遗教经》题解、经典、解说

      《佛遗教经》,《佑禄》言:或云《佛垂般泥洹说教诫经》,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诸藏均收,多题名为《佛垂般泥一但说教诫经》(亦名《佛遗敦经》)。「垂」,临近;「般泥洹」,即涅槃、入灭、圆寂之意。经名意为:佛临涅槃为弟子最后说教诫,即简称之为《佛遗教经》。本经在中国佛教界流行颇广,归涅槃部。

  • 张即之楷书《佛遗教经》欣赏(高清) (张即之)张即之楷书《佛遗教经》欣赏(高清)

      张即之书《佛遗教经》,乃其晚年书法精品。运笔坚实峻健,点画顾盼生情。轻、重、疾、徐,相映成辉,披览之下,顿觉奇趣横生,结字俊秀而骨力遒劲。一字之中笔画粗细明快,伸缩舒展皆随机而作,却又不失法度,骨格清奇。善于变形却又在情理之中,使人觉得熟而不俗,健而不僵,古而不怪,活而不滑,既有唐人之遗韵,更多自家风貌。

  • (网络)佛教典藉简介:《佛遗教经》

      佛教典藉简介:《佛遗教经》  《佛遗教经》,又称《遗教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佛垂涅槃教诫经》、《佛临涅槃略诫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师东晋龟兹国(新疆疏勒)人。我国四大译经家之一。

  • (网络)福德日记3月3日─读诵《佛遗教经》

      福德日记:3月3日─读诵《佛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于鹿野苑初转*轮之后,教化众生,终身不懈,「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世尊自知自己将入涅槃,于是便在中夜时分于娑罗双树下,为诸弟子略说法要。这说法的纪录就是

  • 佛说:忍让是一种美德 (未知)佛说:忍让是一种美德

      《佛遗教经》: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注:人们的心里总有一种坚硬的东西——我慢,即自高自大、轻慢他人,受到一些伤害就气愤,遇到一些苦就烦恼。只有修持忍,才能克服我慢。

  • 每天只睡4小时?这是修行人的高标准作息时间 (网络)每天只睡4小时?这是修行人的高标准作息时间

    吃喝拉撒睡,人活着肯定需要睡眠。一般人的睡眠标准一天是8小时左右,如果人的一生寿命是90岁,那么,按90年每天8小时睡眠计算,我们的一生将睡262800个小时,也就是说我们活到90岁时,会有10950天、整整30年在睡眠中度过。

  • 佛说智慧是无往而不利的法宝 (网络)佛说智慧是无往而不利的法宝

    世界上什么最宽广使你感觉漫无边际?什么使你感到最无助?什么使你最痛苦?什么又无时无刻枝叶滋长般侵扰着你?佛用最生动的比喻回答了你。

  • 佛弟子应如何坚定自己的信念? (网络)佛弟子应如何坚定自己的信念?

    佛陀最后一次对弟子们讲说四谛佛理之后,阿那律向佛陀表示:月亮可以变热,太阳可以变冷,四谛佛理是不可改变的。

  • 佛陀说持戒的重要性 (网络)佛陀说持戒的重要性

    佛陀涅槃时是如何教导弟子的?佛陀告诉众弟子,要已戒为师,戒是正顺解脱之本,能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

  • 知足才是最大的财富! (网络)知足才是最大的财富!

    你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吗?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知足者,常因无法满足欲望,整日疲劳辛苦,虽做着生活的牛马,却无法脱离贪欲之苦。老子说:“祸莫过于不知足”,人因不能满足现状,终而犯下窃盗贪污、侵占伤害的过失。

  • 依《佛遗教经》认识因果 (耀忠法师)依《佛遗教经》认识因果

      《佛遗教经》,又名《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是佛陀对我们的最后教诫。此经言简意赅,却含摄深广;内容以端心正念为首,特指持戒是禅定智慧之源;要息灭三毒烦恼,必须由远离开始;次而精进修道参禅,生定而后发慧;自利利他,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那么,如何依《佛遗教经》认识因果呢?

  • (星云大师)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的解释

      所谓「治国容易,治家难;治家容易,治人难;治人容易,治心难」,如何才能让它安定下来?《佛遗教经》告诉我们,「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教导我们要制心于一处。我们的心往往容易被五欲六尘左右,被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驱使而无法

  • (星云大师)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的解释

      《佛遗教经》有四句偈:「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这段话很有意义,旨在劝勉我们要知足。世间上有许多的穷人和富人,究竟谁是穷人?谁是富人?大部分的人都是用钱财作为衡量贫富的标准:这个人有钱,他就是富人;那个人没有钱,他就是穷人,

  • (星云大师)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的解释

      《佛遗教经》有四句偈:「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这是什麽意思呢?月亮本是清凉如水,要让它变热;太阳暖烘烘的,要让它变冷,这些变化都有可能发生。但是佛说的四种真理,即苦、集、灭、道四种圣谛,并不会改

  • 佛遗教经原文 (鸠摩罗什)佛遗教经原文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卑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

  • 佛遗教经译文 (鸠摩罗什)佛遗教经译文

      释迦牟尼佛,从最初转法轮,度化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证得阿罗汉果;直到最后一次说法,度化须跋陀罗,证得阿罗汉果。所应当度化的弟子,都已经度化完毕。于是,来到娑罗双树之间休息,准备进入涅槃。这一天的半夜,周围寂静无声,世尊最后一次,为自己的弟子们,简略地讲说佛法的要点。

热门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