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眼非天眼 公元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四日,自由日报第十版有一则题为「玉女天眼看三世」,转载自马来西亚新生活报的一篇报导说: 秀瑜是一个健康活泼,思想健全的少女,受过高等教育。她有一双「天眼」,能看到许多平常人所看不到的东西。 她能很轻易的看见亡魂。 而且,经常看见许多神灵。 最不可思议的还能梦游地府。 秀瑜的妈妈经常为了这个女儿伤透脑筋,她曾经带秀瑜去给专科检查,结果,医生说,她的智商完全正常,一点都没有
处男处女最珍贵 在中华文化的社会,对「处男」和「处女」是最为珍贵的,男女之间,守之以礼,古时男女有别,不亲手授受,界限极严。孟子离娄篇:「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如此礼教,男女婚嫁之时,多数皆能保持玉洁冰清,贞操无瑕,故婚后幸福,家庭美满,世代流芳。 后来西风东渐,由男女恋爱,而至于乱爱,因此开始破坏了善良风尚,造成了很多家庭问题,导致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因果循环,竟形成了这个污染不净的社会,人心不古,苦海无边。为挽救世道人心,恢复固有文化道德,重建美满幸福的家庭,社会尊重
略谈婴灵 一九八八年四月十二日,台湾的中国时报第十一版有一则新闻,标题为「供养婴灵刊登巨幅广告」,「大肆渲染似涉迷信敛财」,其报导说: 【乌日讯】自从供养所谓「婴灵」的巨幅广告在报章上刊出后,引起不少人的议论,有赞成也有反对的意见,惟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该广告不宜太渲染且要求供养人按堕胎数缴款,而令人觉得有迷信及敛财的味道。 近几个月来,有一家精舍连续在各报章杂志中,大幅刊出所谓供养婴灵的广告,结果引起不少人的议论,而不少曾经打过胎的人,更是从此心中有了疙瘩。 在访
弃婴多是富贵命 某年某月某日某报第七版,有一则标题为「树林捡到一弃婴 长得白白又胖胖」,沈姓农民,视如己出;想要认养,不知手续,其报导说: 【集集讯】南投县集集镇农民沈清金,拾到一女孩,至今数月未见有人认领,想要领养又不知如何办手续? 住集集镇林尾里湳底巷八号卅三岁的沈清金与他太太,今年七月七日到台北县树林镇探访亲戚,当天上午十一时许,走到一座不知名的陆桥下,发现一穿乳白色洋装、浅蓝短裤的女孩啼哭,身上留有公元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日出生的字条。他们抱着这女孩在陆桥下
偷窃医药费亦等于杀人 中华民国七十六年四月七日下午,台中有一位信徒打电话来说:「请问师父,凡是偷窃病患的医药费,当受什么报应?不知慈光山有没有看中国时报,如果有,请师父看今天中国时报第七版,就知道了。」笔者在电话中的回答是: 一、偷窃、抢夺、侵占、或诈骗他人的医药费,而使人不能及时治疗者,情同杀人之罪。如经警察拘送法院,当依国法治以偷窃,抢夺、侵占或诈欺之罪。 二、死后即刻堕落于地狱之中,受无间地狱之苦报。 三、地狱罪毕,转生畜生道中,有病不得医药;如再转人,当遭多
偷窃就等于杀人 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日,美国的世界日报,第二十八页,有两则新闻,一件的标题为:「八十个化名,百余次前科,八十八岁老翁偷窃,又将面临坐牢之苦」,其报导说: 【洛杉矶讯】警方说:一位八十八岁老翁,一生用过八十多个化名,至少有过一百卅七次被捕的前科纪录,犯罪事迹可推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十七日又因犯罪要面临坐牢之苦。 检察官查理.鲍格说:八十八岁的罗尼温斯顿.范朋克系于六月十日在洛市罗宾森百货公司偷藏一百七十四元的女用耳环想溜出之际,给店中警卫捉个正着。 鲍
不受孕即可,何必要堕胎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从胎儿而来,自出母胎,至到老死,我想每个人都希望求生不求死,故才有人权、生存权、职业权、自由权等等权利的主张;而胎儿尚未出生,自亦应有其权利。保护胎儿之权益者,应该属于其父母,而今日世界上的许多父母,不但不为自己的胎儿保其权益,甚至堕胎杀害自己的骨肉,徒结冤怨,制造世乱,实不应该。 世界上有许多伟人,深明真义,而一生反对堕胎,如美国前总统雷根,他也是积极反对堕胎者;又例如比利时国王,因反对堕胎未果,而气极不想做国王了,都是值得
醒之尚不为晚 一九九一年七月三十日美国的世界日报第八页,有一则标题为「卫署完成烟害防制法草案」,「未成年子女吸烟,罚老爸老妈」的新闻报导说: 【本报台北卅日电】经过反复推敲思考,国府卫生署今天终于完成「烟害防制法」草案,等下午和几个相关团体做最后协商后,将报请行政院核准并送立法院审议立法。 草案规定,未满十八岁的青少年,不得吸烟。因此,父母、养父母或监护人应制止未满十八岁者吸烟;贩售香烟的负责人或人员,不得供应烟品给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高中(职)以下学校,也得设
行车不可乱张贴 公元一九九一年八月七日,美国的世界日报第六十四页,有一篇题为「车屁股说脏话」的报导文章,乃刁冠群先生所写,其内容: 三十二岁的康宁汉,长发披肩,满脸胡子,一副六十年代嬉皮样,他开着一辆老旧的道奇车到处跑。有一天在街上闲逛,没有超车更没有违规,却被警察拦阻下来,当时他相当纳闷,认为警察故意找碴。 警察指着他车身贴着「干!发生了。」的贴纸,说他有违善良风俗,并开具一张罚单给他。康宁汉火冒三丈,有理说不清,祇想上法院理论,后来想想打官司实在麻烦,祇好认罪,交
聘金与嫁妆 聘金,是男女双方谈到婚嫁的时候,男方送给女家的金钱,叫聘金;除了金钱之外,还有物质的礼品,叫聘礼。而在女方出嫁之时,随嫁的物品,叫做嫁妆。 在全世界的很多国家,很多民族,自古以来,多有这种鄙俗,使很多穷苦人家叫苦连天,因此有许多穷汉娶不到妻子,贫女嫁不到丈夫,我们推行幸福文化于全世界,希望在双方都能获得幸福的原则下,这许多因物质观念而得不到幸福的陋俗,皆能改善为宜。在此举个例证来说:在公元一九九一年八月五日,美国的世界日报第三页,有一则标题:「印度恶俗娶媳
人不可颠倒 世界上的人们,称之为众生,就是因为人有许多颠倒的习气,譬如: 一、想颠倒:思想颠倒。 二、见颠倒:见解颠倒。 三、心颠倒:心中常常起颠倒。 四、常颠倒: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但众生却认为是恒常的。 五、乐颠倒:世间一切无不是苦,但众生却以苦为乐。 六、净颠倒:世间一切都是不净的,但众生却作净想。 七、我颠倒:一切本来无我,但众生却执我。 以上所说这些颠倒,因为人在颠倒中,所以人不作颠倒想,常行非法,背觉合尘,将世人导入苦海的深渊,欲出无期;作一个佛教徒则不然,要背尘
体罚学生宜用委托 一九九一年九月十一日,中国时报第三版,刊登一则前所未有的新闻-老师体罚学生,被判处拘役缓刑两年: 高雄县冈山镇前锋国小,陈中仁老师及龚雪香老师,在校园内担任导护及训育工作。五月三十日早上,一名魏姓女学生,违反校规,态度恶劣,不服训导,反骂三字经,并用豆浆泼洒老师;陈、龚两位老师,见此情状,动手打了魏姓女生,致腿部瘀紫。不料,魏父因此一怒,告进法庭,经法官判决,衡量情状,判处被告各拘役三十日,并谕知易科罚金,为警惕两名老师,并宣告缓刑两年。 这项新闻发布后,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这是我们妄念的产物,实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清醒仍然还是在梦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往往睡眠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处在一种休息状态,然而我们深层意识、独头意识还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如果透过念
很多人都在说,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种浮躁表现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当下的心理状态。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
夫诸法实相,本自如如,无无明,亦无非无明,无法性,亦无非法性,奚必待破而始见?乃众生拘于习气,妄自思议,而初研教理者,又非如是不足以开悟,故随宜而申其说。
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祖之道,原无二致;度生方便,乃有多门。诸佛以随机施化,四悉利生,一代时教,无非应病与药,原无实法与人。祖师棒喝,亦是一期方便,为人抽钉拔锲,解粘去缚而已,皆破执之具也
学佛所应修学的法门,不出戒定慧三增上学;而比此三学更根本的要素,就是具足信心。因信心是从信解而成立的,不论在家或出家,若对佛法有真正的认识,便会产生恭敬诚挚的信心。由此信心,才可把佛法接受过来而依之修学。故佛法的基础在戒定慧三学,而比三学更要的条件,
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语默动静,念念不忘。若所学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应,不究竟了。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本来无一物,万法了不可得,妄执心外有法,成邪知邪见。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也那!”州于言下悟理。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而其寂照真常之本体,仍然如故,毫无损失。以故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悯其业障深重,不能直复本体,故以种种方便,令种善根,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辨疑之文,须先明权实顿渐四字,然后再论念佛参禅之为权为实为顿为渐,则可了无疑义矣。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证入,必假多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