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慧法师,1926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肄业。早年在台湾,曾任私立至公中学文史教员。剃染后,历任圆光佛学院、福严佛学院、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教师、香港私立能仁书院大专部哲学系讲师。
第三日牧牛 大慧宗杲示南献臣居士信中有说〔1〕: 既学此道,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着。起一恶念,当急着精彩,拽转头来。若一向随他去,相续不断,非独障道,亦谓之无智能人。 昔沩山问懒安:“汝十二时中当何所务?” 安云:“牧牛。” 山云:“
第七日向无下手处参 我们的禅七很快就圆满了,各位虽然未得实益,但累积一些经验总是有的。今天,我想说一则公案——一个故事,作为这次禅七的最后饶舌。 在马祖道一禅师的法嗣中,有抚州石巩慧藏禅师〔1〕,未遇马大师前,以打猎为务,很不欢喜出家人。一日,为追逐
第三日 无头公案 我们所参的话头,既然是个“无”字,总不能不谈谈它的来由。 它的来由,本出自中唐赵州从谂禅师答僧问狗子有无佛性的公案。但是,看“无”字话,却是始自北宋蕲州五祖山法演禅师。 某日,演禅师上堂,举—— 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 也无?” 赵州
第二日 疑疑情 前说参禅贵在起疑情,须知这个疑情是用来参究话头的,决不是十根本烦恼中的疑心所。烦恼中的疑心所,是疑业果,疑三宝,岂可与疑情之疑相提并论?也不是于自觉境中存有二心的染污识,疑是疑非的疑心。修道的心于所缘是永远不许有是耶〔?〕非耶〔?)之
佛法的基本知识 日慧法师 自序 这本书,原是周日讲座的几篇讲稿,今既成书付梓,照例序之,点缀篇首。 参与讲座的朋友,多数都看了不少的佛学典籍,但都不太深入,有的还产生一些不很正确的观念。基于这一点,我试图为他们有系统的谈一些佛法知识。于是,提出了五个课
佛法的基本知识 日慧法师 第一章 观察世法谈佛法 第二节 三时教及三藏十二分教 在还没有展开讨论各别课题之先,有必要谈谈佛法的分类。 第一、佛陀所说契经,有小乘经和大乘经两类。小乘经主要是为小乘声闻人及中乘缘觉(亦称独觉)人说的。这两乘行人,都是只求
第七日禅宗的独特家风 佛教各宗派都有其不同的见、道、果。 显教各部派论见、道、果,都从因上论见,进而依见修道,最后成就见的果证。以遵奉佛说的小乘诸部为例,先由闻思上观察法义,唯见这世间现象乃一纯粹苦果,这苦果是从身心烦恼、业等集起;如是进行修习断烦
第二日趋向不露顶处 虚云老和尚把话头解释为话之头,绝对不是说话之头为一片空白,而是指语言未起的头前之离言处,也是心意识所不及处。这固然是我们参话头所要悟入的,但是,在未悟时,只能参究一句先德依以悟入的话,如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曰:“无。
佛法的基本知识 日慧法师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一节 释有支还灭 有情在生死海中轮回的轨迹,已从十二有支所建立的因果之理作了详细的说明。现在让我们进一步看看,这极为可怖的生死问题,在佛法中如何成立解脱之道;前面虽然也偶有涉及,但都语焉不详,在这一
佛法的基本知识 慧法师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三节 生死轮回图图说 前面这幅生死轮回图,在西藏一直被广泛地用来作为讲解佛法基本宇宙观的教学工具。十五年问及此事,我得此图,曾撰图说发表于《菩提树杂志》①(此文发表时间约在民国七十年,杂志期次不复记,
禅七讲话 日慧法师 自序 没有证得宗通而谈禅,祖师呵为知解宗徒。宗通别译宗趣,乃圣人智能所知的诸法实性。如是,我这个凡夫僧那有资格谈禅? 有诸乐禅之士,渴望打禅七,辞之不可。遂择于阴历新年连续假期中试办之,一则藉以学习禅法,再则藉以谢绝应酬。 初期,我
禅七讲话 甲篇禅七·话头禅 佛陀所转*轮班有两种:一是教*轮,一是证*轮。教*轮乃指佛陀所昭示的甚难遇的道理,证*轮乃指佛陀所觉悟的最高出世的境界。而且,教是证的导入,证是教的实现。佛陀就是先自证证法,而后就所证和证得的过程,用世间语言说与人以济度人的
第四日 离心意识 大慧宗杲说〔1〕: 心意识之障道,甚于毒蛇猛虎。何以故?毒蛇猛虎,尚可回避;聪明利智之士,以心意识为窟宅,行住坐卧,未尝顷刻不下与之相酬酢,日久月深,不知不觉与之打作一块,亦不是要作一块,为无始时来行得这一路子熟;虽乍识得破,欲相远离,亦不
第五日修行歧路 为了避免在参禅道上走上歧路,应该谈谈一般人常犯的几项心理障碍。所谓障碍,就是障入正道;所以,障碍本身就是歧途。在这里,我特别提醒,修行人不可忽视。 第一、好静恶闹的心理—— 大慧宗杲说〔1〕: 若(人)以静处为是,闹处为非,则是坏世间相而
第六日 祖师的权便 药山惟俨禅师,一日坐次,僧问:“己事未明,乞和尚指示。” 师良久曰:“吾今为汝道一句亦不难,只宜汝于言下便见去,犹较些子;若更入思量,却成吾罪过;不如且各合口,免相累及。”〔1〕 香岩智闲禅师参沩山。山问:“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
禅七讲话 日慧法师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一日 直心与参禅 我们的禅七,昨日下午报到,今日才真正开始。难得各位放弃新年假期的休闲活动,来参加禅七,足证各位的求道的大志。既须如此,七日时间很短,很有限,希望分一秒也不要浪费,好好利用!珍惜! 成佛这事,虽然
第四日贵眼正不贵奇特行履 贪神通,好奇特,几乎成为学佛人的共同心理倾向,而禅宗宗师却认为这是大
第五日德山的悟缘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简州人,俗姓周,二十岁出家,同年受具足戒,精通律藏,贯通大乘诸经旨趣,常讲《金刚般若经》,时跟同学说:“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惟我知焉。” 后来,听说南方禅席很盛,师气不平,因说:“出家儿,千劫学
第六日自悟自证 禅宗的向上一着子,只能用自悟自证获得,不能用传授获得。祖师的言句(话头)不是当人要得到的事,它只是祖师的指月之指,当人只能因指得月,不能以指为月,而在指上觅月,即使祖师之指像佛指那样庄严,跟月却毫无交涉,对当人也没有用处。 有僧问大慧宗
禅七讲话 外一篇 参话头开悟解疑 参话头开悟解疑 参话头是悟入心性的最佳方便,悟入心性就是开悟。 什么是心?如何认识它? 这当然不是指心脏的心,而是指能思考能分别的心。如果要把这个能思考能分别的心说出一个样子,让人能实地辩认,那恐怕很难,或者说根本不可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