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法师
  • 法云寺禅学院教育理念 法云寺禅学院教育理念

    一、教育宗旨  法云寺佛学院的课程是根据我的想法,依两个立场而设立的:  (一)调伏烦恼  1 调伏烦恼是弘法的基础  第一个立场,就是调伏烦恼。我们最初发心出家,来到僧团中生活,非是已得圣道才来,所以虽然

  • 七觉支 七觉支

      法句经 Dhammapada  第十一:老品  [偈颂146]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八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三  [T30n1579_p0440a08]七觉支者。一念等觉

  • 四个次第 引你离苦得安乐 四个次第 引你离苦得安乐

    佛法可以让我们离苦得乐。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是安乐的,但是如何能够安乐而住呢?可能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我对生活不满意,希望别人能改善,令我满意,以求得安乐住。第二种是反求诸己,改善自己的行为、思想,而得到安乐住的。

  • 静坐修止观 断除世间染污烦恼 静坐修止观 断除世间染污烦恼

      从《阿含经》看出来,佛在世时的比丘,平时除了托钵乞食,或是听佛说法以外,一日之中就是宴坐、经行,修习止观,内心恒时如理作意、愿求圣道。常常静坐修止观,能改善自己的思想、调伏内心的烦恼,使令自己

  • 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

      (一)《瑜伽师地论》是全面地、深入地开示了什么是禅,我们若能认真地学习,你自己就会有主张:「喔!应该这样学习禅的!」就不会再随着别人的舌头转了。  (二)学习教义遇见了难关怎么办?可以请教善知

  • 当能通达无我的时候,烦恼的根本就没有了 当能通达无我的时候,烦恼的根本就没有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若细心地观察自己,你就会发觉,这个「我」是个烦恼的根本,你会发觉这件事。若是通达无我的时候,烦恼的根本没有了,烦恼就不容易生起来,烦恼就会减轻了。

  • 念《阿弥陀经》等于到阿弥陀佛国走了一遍 念《阿弥陀经》等于到阿弥陀佛国走了一遍

      我们上晚殿主要是念佛,念阿弥陀佛。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念《阿弥陀经》时要诚恳,出声诵念比不出声好,因为心比较容易专注。不论是诵经或是持咒,往往熟了就不摄心,一面念一面打妄想,那有什么用呢?

  • 年纪大的人修学禅定,还能得定吗? 年纪大的人修学禅定,还能得定吗?

      这个在优波鞠多的时代,有个年纪很大的一个老比丘,他没有得禅,就放弃了修学圣道这件事,但是后来有个比丘尼是阿罗汉,她去勉励这个老比丘,说:“你应该去修行,就是拜这个优波鞠多为师,也可以得圣道的”。她因为她是得阿罗汉的,不是平常人啊,她就同他说这件事。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991/4于埔里佛光寺 佛光寺主、道成法师,诸山长老,各位大德、各位法师、各位居士:这个学习佛法是一切佛教徒,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末学学得不足,可能会讲得有些不圆满的地方,希望各位大德慈悲指教。 我想先解释本书的作者,这个书上标出来是天台

  • 妙境法师讲解

    妙境法师讲解

  • 止观坐禅篇

    佛学问答四篇-止观坐禅篇玅境长老答 编辑室整理问:请问如何修自性空观?答: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自性空」、什么是「自性有」。没有因缘时,就有此事,是名「自性有」;没有因缘时,即无此事,是名「自性空」。有因缘才有

  • 八识规矩颂讲义(1)

      八识规矩颂讲义(1)  【绪言】  大和尚慈悲,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好。刚才大和尚的介绍,对於本人之赞叹,本人不敢当。我是一个很笨的人,出家虽然时间不短了,但是在佛法里面,没有什麽成就的地方。  本

上一页 1.. 5 6 7 8 下一页8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