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础
  • 痴心妄想 痴心妄想

    愚蠢荒唐,不能实现的心思和想法,谓之“痴心妄想”。如《红楼梦》第一一三回:“人生缘分,都有一定,在那未到头时,大家都是痴心妄想。”“痴”,佛教又称为“无明”,是“贪、嗔、痴”三毒之一,为一切

  • 无常 无常

    无常(anitya)——佛教教义。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衡量一切学说是否符合佛陀教说的原则性标准,三法印之一。佛教把一切迁流的物质和心理现象都称作行,诸行无常的基本命题揭示一

  • 法随法行 法随法行

    云何彼名法随法行。答若在天中而见法者名化法调伏。若在人中而见法者名法随法行。复次若不受持戒而见法者名化法调伏。若受持戒而见法者名法随法行。复次若 在人中种诸善根亦令成熟。後生天中得解脱者名化法调伏。若在

  • 恶趣 恶趣

    恶趣,又称恶道,佛教术语,意指无法修行三无漏学的地方。佛教认为,众生(补特伽罗)因为造作恶业,在六道轮回中,就会受生进入恶趣,承受痛苦,无法解脱。据俱舍论卷八载,五趣之体为无覆无记,又五趣摄於有情数;即

  • 仪轨 仪轨

    仪轨原指密部本经所说诸佛、菩萨、天部等,于秘密坛场之密印、供养、三昧耶、曼荼罗、念诵等一切仪式轨则,后转为记述仪式轨则之经典的通称。全称秘密瑜伽观行仪轨、念诵仪轨、秘密仪轨、三摩地仪轨。或称修行法、念诵

  • 五戒十善 五戒十善

    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最初翻译的几部佛经中有一部名为《十善经》,主要讲解佛教“十戒”(或称“十善法”)。 “五戒十善”是佛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以佛教的观点,守“五戒十善”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

  • 善缘 善缘

    “缘起性空”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因缘假合”而成。因此,佛家很重视“缘”即事物彼此间的联系和影响。“缘”有“尘缘”、“恶缘”和“善缘”等。佛家主张“广结善缘”,如修习佛法、结交善友、利

  • 瞋心 瞋心

    瞋,又名瞋恚、瞋怒、恚、怒,是对有情怨恨的精神作用。与贪、痴两者因荼毒众生身心甚剧,妨害修道,所以共称为三毒;又因为能起惑造业,使众生身心感到逼迫热恼,犹如火烧,所以也称为三火;此外,由于能病恼有情,坏

  • 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

      佛教皈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教皈依三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 皈依的关键,在于其含义,而不在于其形式。所以,皈依绝不仅办个手续,填个表、领个皈依证而已。皈依的皈,是回头。依,是依止。

  • 五悭 五悭

    【五悭】 [出成实论]一住处悭谓有众生。心作是念。于此之处。唯独我住。不容余人。是名住处悭。二家悭谓有众生。心作是念。独我出入此家。不容余人。设有余人。我当于中为胜。是名家悭。

  • 五戒法 五戒法

    佛初为提谓等在家弟子受三皈已,即授五戒为优婆塞优婆夷。若在家弟子破此五戒,则非清净士女。犯五戒者,则破五分法身,一切佛法。

  • 五所依土 五所依土

    【五所依土】 [出圆觉经略疏钞]一法性土谓如来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真如为体。然此身土。体无差别。不变不迁。离相寂灭。是名法性土。二实报土谓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无漏五蕴为体。

  • 五教 五教

    五教——贤首五教:(出自《华严经疏》)贤首国师,唐则天时,于王宫讲《华严经》,感五色云凝空,四色华垂地,因赐以“贤首”之号。

  • 万法一如 万法一如

    佛教术语,万法由因缘而生,为自然之法,因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无自性故空,即以空为性也。万法各有一空性,谓之一如。

  • 万法唯识 万法唯识

    “万法唯识”是佛教用语,也称“一切唯识”。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唯识宗的主要教义之一。唯识宗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识”变现出来的。在心识之外,世界上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客体

  • 五乐 五乐

    五乐,出家乐、远离乐、寂静乐、菩提乐、涅盘乐,出家乐是世人有许多的惑业烦恼,如果出家修道证果,便能永断这种痛苦;

  • 五乘 五乘

    五乘指运载众生到善处的五种法门。‘乘’乃梵语ya^na之译,有道、船、车,或运载之义。此处喻诸佛教法犹如舟、车,可运载众生至所期之果地。又ya^na音译作‘衍’,故五乘又名五衍。

  • 五乘齐入 五乘齐入

    五乘齐入是谓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等行人,皆可乘阿弥陀佛的愿力而一齐进入佛真实的报土。

  • 习气 习气

    犹言习惯,系长期养成的难以改变的行为、语言和意向。如宋·苏轼《再和潜师》诗:“东坡习气除未尽,时复长篇书小草。”陆游《抄书诗》:“书生习气重,见书喜欲狂。”

  • 一体 一体

    一体1.谓关系密切或协调一致,犹如一个整体。 2.一部分。 3.指整个身体。 4.犹言一只。 5.一样;一同;一律。 6.谓文学作品的一种体式或风格。 7.指全体。

  • 一体三宝 一体三宝

    三种三宝之一。又称同体三宝、同相三宝。三宝指佛、法、僧三者,名称虽异而其本体实同。

  • 一佛世界 一佛世界

    一佛世界指一佛所化导的世界。又称一佛刹、一佛土、一佛国土。原始佛教认为在同一个世界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二佛或二转轮王。但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中诸佛同时存在

  • 一佛净土 一佛净土

    指一佛所住之清净国土,或指某一佛之净土。但后世则专指阿弥陀佛之净土。净土十疑论(大四七·七八中):“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即易得往生。”

  • 一刀三礼 一刀三礼

    一刀三礼,日本佛教用语,即雕刻佛像时,每下一刀礼佛三次。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上一页 1.. 12 13 14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