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书】
(一)中国:我国自古重视历史,历代所传佛教史书亦浩瀚广博,属纪传体者,有梁代宝唱之名僧传、慧皎之高僧传等;属编年体者,有宋代志磐之佛祖统纪、元代念常之佛祖历代通载等;近于纪事本末体者,有宋朝赞宁之大宋僧史略等。此外,隋代灌顶之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唐代冥详之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等别传,皆可作为史书之补助资料。又如记载一宗相承之纪传,有唐代海云之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宋代道原之景德传灯录等。有关一经或一宗信仰之杂传集者,有唐代惠详之弘赞法华传、法藏之华严经传记、宋代戒珠之净土往生传等。感应传方面,有宋代非浊之三宝感应要略录等。其他尚有梁代僧祐之弘明集等奉佛排佛之佛教史专题资料。
(二)印度:印度民族固无史书,然以梵文佛典中文殊师利根本仪轨之王授记品(Ra^javya^karana-parivarta),与锡兰佛教史之大史(巴 Maha^vajsa)、小史(巴 Culla-vajsa)为例外。其中,王授记品系释尊时代至八世纪顷之印度王统史。此外,各类史话亦散见于佛教经律典籍及注释书。而于西藏史料中可见丰富的印度、西藏佛教史。其中,布顿(藏Bu-ston)之史书著作尤多,乃为组织印度佛教史之根本资料。
(三)日本:属纪传体者,有师蛮之本朝高僧传、师练之元亨释书等。属宗派史者,有丰安之戒律传来记、凝然之净土源流章等。属别传者,有元开之鉴真过海大师东征传、真济之空海僧都传等。属灵验传者,有镇源之大日本国法华验记等。此外,最澄之内证佛法相承血脉谱、杲宝之玉印钞、静见之法水分流记等,系属血脉系谱。兴福寺别当次第、天台座主记等,属于僧官职务之补任类。御八讲记、大佛供养记等,属于行事记录。真蕊之荫凉轩日录、崇传之本光国师日记等,则属日记类之史传资料。
三教平心论
经号 | 卷号 | 页码 | 经名 | 卷数 | 【朝代 译者或作者】 |
---|---|---|---|---|---|
2027 | 49 | P0004 | 迦叶结经 | 1卷 | 【后汉 安世高译】 |
2028 | 49 | P0007 |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 | 1卷 | 【失译】 |
2029 | 49 | P0009 | 佛说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百二十章 | 1卷 | 【失译】 |
2030 | 49 | P0012 |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 | 1卷 | 【唐 玄奘译】 |
2031 | 49 | P0015 | 异部宗轮论 | 1卷 | 【唐 玄奘译】 |
2032 | 49 | P0017 | 十八部论 | 1卷 | 【陈 真谛译】 |
2033 | 49 | P0020 | 部执异论 | 1卷 | 【陈 真谛译】 |
2034 | 49 | P0022 | 历代三宝纪 | 15卷 | 【隋 费长房撰】 |
2035 | 49 | P0129 | 佛祖统纪 | 54卷 | 【宋 志磐撰】 |
2036 | 49 | P0477 | 佛祖历代通载 | 22卷 | 【元 念常集】 |
2037 | 49 | P0737 | 释氏稽古略 | 4卷 | 【元 觉岸编】 |
2038 | 49 | P0903 | 释鉴稽古略续集 | 3卷 | 【明 幻轮编】 |
2039 | 49 | P0953 | 三国遗事 | 5卷 | 【高丽 一然撰】 |
2040 | 50 | P0001 | 释迦谱 | 5卷 | 【梁 僧佑撰】 |
2041 | 50 | P0084 | 释迦氏谱 | 1卷 | 【唐 道宣撰】 |
2042 | 50 | P0099 | 阿育王传 | 7卷 | 【西晋 安法钦译】 |
2043 | 50 | P0131 | 阿育王经 | 10卷 | 【梁 僧伽娑罗译】 |
2044 | 50 | P0170 |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 | 1卷 | 【失译】 |
2045 | 50 | P0172 | 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 | 1卷 | 【符秦 昙摩难提译】 |
2046 | 50 | P0183 | 马鸣菩萨传 | 1卷 | 【姚秦 鸠摩罗什译】 |
2047 | 50 | P0184 | 龙树菩萨传 | 1卷 | 【姚秦 鸠摩罗什译】 |
2047 | 50 | P0185 | 龙树菩萨传 | 1卷 | 【姚秦 鸠摩罗什译】 |
2048 | 50 | P0186 | 提婆菩萨传 | 1卷 | 【姚秦 鸠摩罗什译】 |
2049 | 50 | P0188 | 婆薮槃豆法师传 | 1卷 | 【陈 真谛译】 |
2050 | 50 | P0191 |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 1卷 | 【隋 灌顶撰】 |
2051 | 50 | P0198 |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 | 3卷 | 【唐 彦琮撰】 |
2052 | 50 | P0214 |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 | 1卷 | 【唐 冥详撰】 |
2053 | 50 | P0220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 10卷 | 【唐 慧立本.彦悰笺】 |
2054 | 50 | P0280 |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 1卷 | 【新罗 崔致远撰】 |
2055 | 50 | P0290 |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 | 1卷 | 【唐 李华撰】 |
2056 | 50 | P0292 | 大唐故大德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行状 | 1卷 | 【唐 逍迁撰】 |
2057 | 50 | P0294 | 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 | 1卷 | 【】 |
2058 | 50 | P0297 | 付法藏因缘传 | 6卷 | 【元魏 吉迦夜共昙曜译】 |
2059 | 50 | P0322 | 高僧传 | 14卷 | 【梁 慧皎撰】 |
2060 | 50 | P0425 | 续高僧传 | 30卷 | 【唐 道宣撰】 |
2061 | 50 | P0709 | 宋高僧传 | 30卷 | 【宋 赞宁等撰】 |
2062 | 50 | P0901 | 大明高僧传 | 8卷 | 【明 如惺撰】 |
2063 | 50 | P0934 | 比丘尼传 | 4卷 | 【梁 宝唱撰】 |
2064 | 50 | P0948 | 神僧传 | 9卷 | 【】 |
2065 | 50 | P1015 | 海东高僧传 | 2卷 | 【高丽 觉训撰】 |
2066 | 51 | P0001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 2卷 | 【唐 义净撰】 |
2067 | 51 | P0012 | 弘赞法华传 | 10卷 | 【唐 惠详撰】 |
2068 | 51 | P0048 | 法华传记 | 10卷 | 【唐 惠详撰】 |
2069 | 51 | P0097 | 天台九祖传 | 1卷 | 【宋 士衡编】 |
2070 | 51 | P0104 | 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 | 1卷 | 【】 |
2071 | 51 | P0108 | 净土往生传 | 3卷 | 【宋 戒珠叙】 |
2072 | 51 | P0126 | 往生集 | 3卷 | 【明 袾宏辑】 |
2073 | 51 | P0153 | 华严经传记 | 5卷 | 【唐 法藏集】 |
2074 | 51 | P0173 |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 | 1卷 | 【唐 惠英撰.胡幽贞纂】 |
2075 | 51 | P0179 | 历代法宝记 | 1卷 | 【】 |
2076 | 51 | P0196 | 景德传灯录 | 30卷 | 【宋 道原纂】 |
2077 | 51 | P0469 | 续传灯录 | 36卷 | 【】 |
2078 | 51 | P0715 | 传法正宗记 | 9卷 | 【宋 契嵩编】 |
2079 | 51 | P0768 | 传法正宗定祖图 | 1卷 | 【宋 契嵩编】 |
2080 | 51 | P0773 | 传法正宗论 | 2卷 | 【宋 契嵩编】 |
2081 | 51 | P0783 |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 | 2卷 | 【唐 海云记】 |
2082 | 51 | P0787 | 冥报记 | 3卷 | 【唐 唐临撰】 |
2083 | 51 | P0802 | 释门自镜录 | 2卷 | 【唐 怀信述】 |
2084 | 51 | P0826 | 三宝感应要略录 | 3卷 | 【宋 非浊集】 |
2085 | 51 | P0857 | 高僧法显传 | 1卷 | 【东晋 法显记】 |
2086 | 51 | P0866 |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 | 1卷 | 【】 |
2087 | 51 | P0867 | 大唐西域记 | 12卷 | 【唐 玄奘译.辩机撰】 |
2088 | 51 | P0948 | 释迦方志 | 2卷 | 【唐 道宣撰】 |
2089 | 51 | P0975 | 游方记抄 | 【】 | |
2090 | 51 | P0996 |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 | 1卷 | 【唐 法成译】 |
2091 | 51 | P0997 | 炖偟录 | 1卷 | 【】 |
2092 | 51 | P0999 | 洛阳伽蓝记 | 5卷 | 【元魏 杨炫之撰】 |
2093 | 51 | P1022 | 寺塔记 | 1卷 | 【唐 段成式撰】 |
2094 | 51 | P1024 | 梁京寺记 | 1卷 | 【】 |
2095 | 51 | P1024 | 庐山记 | 5卷 | 【宋 陈舜俞撰】 |
2096 | 51 | P1052 | 天台山记 | 1卷 | 【唐 徐灵府撰】 |
2097 | 51 | P1055 | 南岳总胜集 | 3卷 | 【宋 陈田夫撰】 |
2098 | 51 | P1092 | 古清凉传 | 2卷 | 【唐 慧祥撰】 |
2099 | 51 | P1101 | 广清凉传 | 3卷 | 【宋 延一编】 |
2100 | 51 | P1127 | 续清凉传 | 2卷 | 【宋 张商英述】 |
2101 | 51 | P1135 | 补陀洛迦山传 | 1卷 | 【元 盛熙明蚤】 |
2102 | 52 | P0001 | 弘明集付法藏因缘传 | 14卷 | 【梁 僧佑撰】 |
2103 | 52 | P0097 | 广弘明集 | 30卷 | 【唐 道宣撰】 |
2104 | 52 | P0363 | 集古今佛道论衡 | 4卷 | 【唐 道宣撰】 |
2105 | 52 | P0397 |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 | 1卷 | 【唐 智升撰】 |
2106 | 52 | P0404 |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 3卷 | 【唐 道宣撰】 |
2107 | 52 | P0435 | 道宣律师感通录 | 1卷 | 【唐 道宣撰】 |
2108 | 52 | P0443 | 集法门不应拜俗等事 | 6卷 | 【唐 彦悰纂录】 |
2109 | 52 | P0474 | 破邪论 | 2卷 | 【唐 法琳撰】 |
2110 | 52 | P0489 | 辩正论 | 8卷 | 【唐 法琳撰】 |
2111 | 52 | P0551 | 十门辩惑论 | 3卷 | 【唐 复礼撰】 |
2112 | 52 | P0559 | 甄正论 | 3卷 | 【唐 玄嶷撰】 |
2113 | 52 | P0573 | 北门录 | 10卷 | 【唐 神清撰.慧宝注】 |
2114 | 52 | P0637 | 护法论 | 1卷 | 【宋 张商英述】 |
2115 | 52 | P0646 | 镡津文集 | 19卷 | 【宋 契嵩撰】 |
2116 | 52 | P0751 | 辩伪录 | 5卷 | 【元 祥迈撰】 |
2117 | 52 | P0781 | 三教平心论 | 2卷 | 【元 刘谧撰】 |
2118 | 52 | P0794 | 折疑论 | 5卷 | 【元 子成撰.师子比丘述注】 |
2119 | 52 | P0818 | 寺沙门玄奘上表记 | 1卷 | 【】 |
2120 | 52 | P0826 | 代宗朝赠司空大辩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 6卷 | 【唐 圆照集】 |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一卷,260字,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为《金刚经》降伏其心篇,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余卷中的一节。
【僧伽吒】(法师开示读音为sēng qié chà)(术语)又作僧伽多。译曰集会。法门名。僧伽吒经一曰:“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
即《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又译《大方广十轮经》。本经与《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相比,篇幅、内容更为浩大。
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颂(Vij?āpti-mātratā-siddhi-trim?aka-kārikā-?āstra)】 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论书。中国佛教法相宗所本主要论书之一。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原文不分章分成上下两篇,后改分为81章,通行本为5162字,传说为老子所著,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无垢光尊者说:“仅仅听到此经的名字,也不会堕入恶趣。就像《涅盘经》、《三摩地王经》一样,这部经的功德非常大,犹如烈火,能烧尽我们无始以来的罪障;犹如清水,能洗净我们的业障垢染。
佛说疗痔病经,佛教经文,佛教徒认为最早由唐玄奘译自天竺佛经。佛教居士认为诵读此经文可以治疗痔疮等恶疾。 佛说疗痔病经-出处,如是我闻。
金光明最胜王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又名《金光明经》,蒙古语称《阿拉坦格日勒》,系清代磁青纸黑色心内泥金写本。此经共十卷二十九章,计151叶。宽17 厘米,长63.7厘米,厚13.7厘米。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