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经论
  • 大念处经 解题

      经名:大念处经  著译者: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  《大念处经》(Mahā Satipa??hāna Sutta)或称《大念住经》,亦称《念处经》或称「四念处」,是一部讲述透过四念处以正念正知的觉

  • 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 以一阶逻辑试释《因明正理门论》

    因明是佛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明是梵语“希都费陀”(Hetuvidya)的意译,“因”指推理的依据,“明”即通常所说的学;因明,就是古代印度关于推理的学说。

  • 大方等大集经 解题

    《大集经》,全名为《大方等大集经》,亦名《合部大方等大集经》,梵Maha^-sam!nipa^ta-su^tra,藏H!dus- pa chan-po,全六十卷,北凉.昙无谶等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

  • 《因明正理门论》六题

    陈那(Dignāga,亦称作大域龙、域龙、方象,约400-480年间人)生于南印度新叶国(Pallava)邻近首都香至(Kā?ci)的星伽薄多城(Simhavaktra意译师子口),属婆罗门种姓。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解题

      经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著译者:唐般若译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略称《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收於《大正藏》第三册,共八卷,唐.般若译。本经叙述

  • 依《往生论注》为主线

      本文从昙鸾法师生平修学经历、选择净土的动机、主要思想及其后世影响几个方面予以论述。希望透过这些层面,能够了解佛法的时空适应,让我们了解昙鸾法师做为一代大德审时度势、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在此基础上,做为净土行

  • 《广弘明集》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价值、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广弘明集》是唐释道宣编撰的一部佛教思想史料集。全书选收魏晋至唐初有关佛学的各类文章二百八十多篇,作者一百三十余人。《广弘明集》的版本,据唐宋以来的各种官私书目著录,主要有两种:一是三十卷本,一为四十卷本。

  • 读唯识谈阿毗达摩

      读唯识谈阿毗达摩  罗庆龙  前言  两年前受教于安慧学苑见润法师所授的《百法明门论》,第一次接触唯识的百法名相。紧接著参加了嘉义新雨道场明法比丘导读的《摄阿毗达摩义论》。也许是有百法的基础和

  • 《弘明集》中因果报应论争述评

    因果报应说是佛教的一个基本教义。在印度佛教中,它常常被称为业报轮回说。汉魏以来,随着佛教的不断流传,业报轮回说又同我国固有的善恶报应观念结合起来,深入到民俗信仰和士大夫的精神生活当中,产生了广泛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 往生论注序

    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净土法门,了生死无上妙法也。一代时教,浩若渊海。其究竟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者,唯净土一法而已。以下凡信愿念佛,即可带业往生。

  • 《百论》的空观立场及其对外道诸派的破斥

    佛灭后八百年间,提婆论师秉承龙树菩萨的真义,造《百论》大典,正显佛陀真智,明缘起、性空、中道之理,积极阐扬大乘空义佛法,破邪显正,引外导小,会归中道。本论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外道邪见进行破斥,分别对尼乾子外道罪福之执见、数论师立有神、胜论师执大有与万物异体的执见进行了辩论与破斥。

上一页 1.. 3 4 5 ..9 下一页9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