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法师
  • 请示最吉祥

      219、请示最吉祥  请示最吉祥:恳请世尊慈悲开示,什么是最美好吉祥的事。  天人代众生向佛请法,使正法流布于世间,功德无量无边。佛陀出世极其难值难遇,佛所开示的究竟妙法更是如此。《无量寿经》云:

  • 世尊如是答言

      220、世尊如是答言  世尊如是答言:佛陀是这么回答的。  伟大的佛陀所说的话语都是真理,一切教言都是真实不虚。《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经典记载,佛陀具有三

  • 勿近愚痴人

      221、勿近愚痴人  勿近愚痴人:要远离愚痴的人。  所谓愚痴人,就是不相信因果轮回的人。倘若依止罪恶友,如同树干为虫蚀,衰减善资增罪业,诸过根源即劣友。假如依止了行为不如法的恶友,就如同树干被虫

  • 应与智者交

      222、应与智者交  应与智者交:亲近有智慧的圣贤,依止善知识。  所谓智者,就是了知因果轮回和般若空性的人。  《华严经》中,文殊师利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

  • 尊敬有德者

      223、尊敬有德者  尊敬有德者:尊敬有道德的人。  道德:道是真理和路径,道者路也;德同得,明确真理,实践正道,有所悟证,功成德具,身口意三业具净无染是谓德。  悉达多太子成正觉后,于鹿野苑对五

  • 居住适宜处

      224、居住适宜处  居住适宜处:居住在社会风气好,人心仁厚的处所。  安居乐业是民众的基本心愿,房屋居住也就成为社会最关切的问题。《论语》: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意思是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

  • 往昔有德行

      225、往昔有德行  往昔有德行:过去是个有道德的人,曾积善业。  有德行,谓道德品行高尚,能身体力行。人生数十年,死后形体会朽弊消亡,只有人的品德、功业和言论能够昭垂永远。人生首先应该立德,立德

  • 置身于正道

      226、置身于正道  置身于正道:致力于正道的品行修养,自修善德。  大乘佛教的正道即是中道。所说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大智度论》云:常是一边,断是一边,离是两边行中道。 天台宗立

  • 多闻工艺精

      227、多闻工艺精  多闻工艺精:于众多技艺,广学多闻,精益求精。  世间一切都是如梦幻泡影的有为法,乃至我们的肉身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但我们修行正法,行菩提路,却必须借助于这具肉身。置身娑婆世界

  • 严持诸禁戒

      228、严持诸禁戒  严持诸禁戒:精进地持守戒律,使自己品行高雅。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佛学的全部内涵。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故戒学实乃学佛之基础。佛陀涅槃前教示弟子应以戒为师,因戒能成就一切善法

  • 言谈悦人心

      229、言谈悦人心  言谈悦人心:说话柔软温暖,令人欢喜。  正确的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和谐沟通,也称作非暴力沟通。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

  • 奉养父母亲

      230、奉养父母亲  奉养父母亲:恭敬地侍奉父母。  佛教倡导知恩报恩的人文理念,对孝道尤加重视。《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证知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然与

上一页 1.. 17 18 19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