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法师
  • 庄子的幸福生活

      195、庄子的幸福生活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庄子为人处世有四个特点:一曰立场:站在环中,不持立场;二曰方法:信奉无为,道法自然;三曰理想:追慕泽稚,精神自由

  • 梦里的那点儿事

      196、梦里的那点儿事  梦里的你,无需拯救世界,因为外面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需要拯救的是——你自己。  在梦中,你虚拟显现了一个场景:有你、众生、万物,还发生了种种事件,你真切感受到了悲欢离合,喜

  • 阿弥陀佛圣号功德

      197、阿弥陀佛圣号功德  阿弥陀佛以名号作佛事,亦以光明作佛事,名号光明,相资并用。阿弥陀佛光明中内具无尽的功德,在《观经》中,五逆十恶的坏人一生造恶,没有丝毫善根,直到临终才遇见善知识说法,教

  • 阿弥陀佛的超世弘愿

      198、阿弥陀佛的超世弘愿  佛陀为了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一音说法,千机并育,开显宇宙人生真相,指明了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怜愍我们这些烦恼众生轮回三界六道,头出头没,受无量苦;欲令一切众生离生死苦,

  • 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199、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净土念佛法门的原理方法肇起于佛地果觉,其奥义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  就众生接受层面,净土法门的内涵可概述为信、愿、行三门。信愿行三者具有内在钩锁、相辅相成的关系。非信

  • 居士入寺礼仪

      200、居士入寺礼仪  学习入寺规矩礼仪,目的是为了让初学的居士或虽久学而尚未熟悉寺院规矩礼仪的在家众能做个得体的学佛人。  威仪源于戒律,为三业大用,是每一位学佛人的行为规范,善用则能调摄修道者

  • 寺院常住居士礼仪

      201、寺院常住居士礼仪  每个寺院都有常住在寺院的护法居士,这些居士都是发大心的菩萨行者,他们不辞劳苦的长期参与寺院的护持工作,为寺院法务活动的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常住在寺院的居士要确立和遵循

  • 阿弥陀佛的前世今生

      202、阿弥陀佛的前世今生  《法华经》穷子喻:大富长者的儿子于幼年时迷失于他国,几十年后,穷困潦倒,四方乞食。一天,穷子乞食来到他父亲所居的城市,长者因常常思念出走的独子,一见穷子便立即认出,安

  • 拥抱吉祥

      203、拥抱吉祥  第一次见到《佛说吉祥经》,是因为有位居士发心要印在年历画上,征求清净的建议。清净略扫了一遍后很是疑问,感觉文辞太过现代,似乎不是原经。实在拿不准,就建议居士先别印,等搞明白再说

  • 如是我闻

      204、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由阿难尊者结集经典时所说,为佛经开卷语。  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意思是这是我亲自听佛所说。《佛地经论》: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

  • 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一时佛在”

      205、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一时佛在  一时佛在又作一时佛住,宣明时间、人物、地点。  学术界看一时,认为印度文化的特点是没有时间观念。佛经不记载佛是在哪一年哪一天说的,只用一个笼统的名词‘一时

  • 人杰地灵的舍卫国

      206、人杰地灵的舍卫国  舍卫国,为中印度古王国名。又称作舍婆提国、室罗伐国、尸罗跋提国、舍啰婆悉帝国。意译为闻物、闻者、无物不有、多有、丰德、好道。又以此城多出名人,多产胜物,故称闻物国。本为

上一页 1.. 17 18 19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