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法师
  • 人生篇 第四十一章

    四一、脱苦希望 脱苦希望,先明何以谓之苦。今分四类释之: (1)三途苦——地狱、饿鬼、畜生。(P 446) (2)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冤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 (3)二十五苦——三界、九地,共二十五处,生死未了,无非是苦(因时间所限不

  • 人生篇 第四十二章

    四二、得乐希望 人们虽有各

  • 人生篇 第四十三章

    四三、作人希望 世间作人,倦眠晨作,饥餐渴饮,类皆已易数十寒暑;或望购爱国奖券作富翁,或望造时世之豪杰,诸如此类无不知之熟矣,岂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应讨论欤?虽然,人富不易求也,苟如是之简单者,则世间现状,不应纷乱若此。 果欲希望作一人格完整之人,当认清下

  • 人生篇 第四十四章

    四四、成佛希望 四大希望——第一,作人希望,第二,脱苦希望,第三,得乐希望,业已次第讲过;今天继续来讲第四《成佛希望》。 在讲《成佛希望》以前,应当讨论如何叫做佛? 觉悟世间有情,是大苦聚;觉悟有情身心非实有性;觉悟此身众缘假合,无主无我;觉悟此身脓血大小

  • 人生篇 第四十五章

    四五、深信因果是学佛的根本 我们要知道,一个国家里面有这样多的人,难免有良莠不齐。好人固然能够自治,不好的人也不能够任从他去作恶,扰乱治安;所以设立政治、法律、宪警等等,就是来防范歹人的一种方法。尤其是教育、文化、宗教等等,更是维持世道人心,潜移默

  • 人生篇 第四十六章

    四六、三皈五戒是学佛的基础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合称为三宝,所以叫做皈依三宝。佛是觉义,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故称为佛。法是轨持义,所谓“教法、理法、行法、果法”能成无上正等正觉之轨道,故

  • 人生篇 第四十七章

    四七、谈生活 一说到生活,不出衣食住行,再加上各人的工作嗜好和研读。我们做了一个人,不能没有东西食,其实就是禽兽也免不了,这是欲界众生特有的权利。至于衣,那又是人的特权了。除了禽兽有它们天然的毛羽,就是野人恐怕也要用草叶遮体吧?而禽兽所以不用衣服的

  • 人生篇 第四十八章

    四八、我的生活观 甲、绪论 为甚么要生活?是因为有生命。设若没有生命的话,那我以为可以用不着生活。而生命不单是人类独有,即禽兽亦有之。既有生命,就要有生活来维持,假定没有生活来维持,则生命就难以保存!虽人畜之生活方式有不同,而维持生命则一也。今以人

  • 人生篇 第四十九章

    四九、谈谈真生活 甲、生活的目的 我们既然是人,必定是先有生命;既然有了生命,就不得不求生存;因为求生存的原故,所以不得不生活。有了生活,就可以生存;能够生存,才可以维持生命。 试想我们为甚么要穿衣?怕冻死

  • 人生篇 第五十章

    五○、再谈生活 一般人的生活,在他们的观念中,以为只有衣食住行是生活,所谓物质生活。殊不知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有工作生活。试听一般人的口头上,我们每每可以听到人问:“你的哥哥到那里去了?”在家里做生活。又有人问:“你做的甚么生活?”像这种生活,难道是

  • 法教篇 第一章

    一、唯识宗胜义 通常所谓八宗者,即: (1)唯识宗(2)般若宗(3)法华宗(4)华严宗 (5)律宗 (6)密宗 (7)净土宗(8)禅宗 宗:为“宗旨”或“宗尚”义,谓有一种最高尚最坚固之信仰,能发生一种伟大之力量。又今所列八宗次序,亦系随机说法,无有先后彼此之分。 在整个佛法,

  • 法教篇 第二章

    二、般若宗胜义 “义”,是一种正当不移之理。“胜义”,即非普通之理,乃出世间之正义。“般若”,是梵语,此云智慧。此智慧非世间普通之资生事业等智慧,乃一种了生脱死之智慧,智慧之初步,当了达世间是苦、空、无我,方能渐渐垢尽明生。智慧之结晶,分自利与利他二

上一页 1.. 7 8 9 ..13 下一页13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