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法师
  • 死亡体验与思考

    死亡体验与思考 文/ 释本性 有生必有死。就如花之有开有谢。 我们,生了。因此,有了生的体验。 之于死,我们都很惘然。 有人建议;试试,体验一下。 开玩笑,死,不是闹着玩的。 刚才,忙完事情回寮房,端水洗脸,不知怎的,突然想起有人的建议,不禁去尝试一下—— 将头脸埋入大脸盆水中,屏息,极尽可能长久。 最后,以呛喝一口水收埸。 看来,死亡不好受。 试想,迈向死亡的过程都那么敝气,难受,何况死亡本身。 那么,又为什么如此多人弃生就死,贪死怕生? 他们,为死,可以决然抛却名利权势甚至亲情友

  • 为何活着

    为何活着 文/ 释本性 一只蚂蚁,很小, 它为何活着。 一只骆驼,很大, 它为何活着。 观察蚂蚁一生,累窝存食,再就是不断的旅行,不断的与风雨与尘泥的抗争。 观察骆驼一生,以荒漠为伴,热中来沙里去,在它眼里,水最尊贵,其后才是主人。 而我们,人,不大不小,为何活着? 清晨,钟声响了,我在探究。傍晚,鼓声响了,我也在探究。 感恩佛陀! 佛陀真是伟大的无可置疑的启示者。 他早就启示我们:以他的一生。 佛陀王子出生,王子身份,可为国主,但他放弃了,决然放弃了众生们痴迷又难于企及的至高权位。

  • 雕像

    雕像 文/ 释本性 眼睛可以失明,但不能没有灯。 可以没有膝盖,但不能不跪拜雕像。 自懂事起,想象中的雕像,是何等的威严、崇高、神圣。那时,尽管雕像的造型,还是那样的模糊不清。 我的第一尊清晰雕像,在小学时被立起。但,也是在小学时,被碎了,不因为我,不因为他人,因为雕像自身。 进入中学,那时,已经少年了,第二尊清晰的雕像被立起。黄花开谢,到底几个春夏秋冬,我未去认真记忆。原以为,此次无虞了,不料,雕像又碎了,被人打破。 走向社会,为了第三尊雕像的立起,我继续坚持着对雕像的感受:

  • 相信

    相信 文/ 释本性 佛说:信、愿、行。 信为慈悲本,愿为智慧根,行为圆满源。 有诗人说:我——不——相——信。 为什么不相信? 那是因为他不去相信。所以,他不被相信。 佛陀开示:人有佛性,本自清净。 既然清净,探及初始,究至终极,皆不外是圣人种子,其人性趋向、态势就当是诚实可信。 为僧以来,虽也曾遭遇过欺骗,但我:相信。 相信:那欺骗是善意与无奈的。 相信:佛之存在。 相信:法尔真理。 相信:僧之模范。 相信人之本来洁净、始终可靠,未来充满希望与光明。 人,如果不可靠,我们怎么办。每

  • 禅在生活中

    禅在生活中 文/释本性 哲学上,“相对”一词,真的很哲学。 世界,大是大,小是

  • 奢华与质朴

    奢华与质朴 文/ 释本性 出长差在即,昨日,上街拟买个价廉质好的箱包,用以装些参考资料、书稿、已出版的几本拙作。 长街,热闹,奢华。其之两侧,男女老少,摩踵比肩;商店酒家,鳞次栉比。酒家内如何,虽乏于经验,但可以想象。商店内,名牌横陈,种类齐全。何谓繁荣,此似可见也。 不过,很奇怪,我找不到我要的箱包。因为,价钱的高让我无法接受。我的现场啰嗦,我的现场嫌贵,还引得售货小姐不高兴,指教我去收废站买个二手的塑料编织袋,说那样就便宜了,就符合佛教精神了。 感谢这位不知名小姐的指教

  • 每日三问

    每日三问 文/ 释本性 修证之外,我喜欢每日三问自己: 今天,我是否犯错? 今天,我是否空过? 今天,我是否进步? 在佛家,有自恣法门,每日自醒;也有忏悔法门,修改过错;更有精进法门,防止懈怠,着力提升。 为何要提:是否犯错? 我们每天,由于旧业所感,新缘所致,有意无意地不断犯错。犯错是必然的、一定的,关键问题是:犯多犯少,犯严重或犯轻。如果,能每日自问,自我检视,就能自知,就能自警,就有益于下一天的防非止恶,有益于下一天的少犯错,少犯重错。 为何要提:是否空过? 我们每天,只有24小时,过

  • 自己命运自己算

    自己命运自己算 文/ 释本性 中国人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据此,一切有命,当听天由命。 但是,中国人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佛教对命运的看法,契合于上面的第二种说法。 佛教核心理念是因缘说,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讲的就是:命运,其上下沉浮,取决于因与缘,取决于因与缘的好坏优劣。好因好缘,一结合,果就好就优,命运就浮就上。 这也

  • 有修有证才是真

    有修有证才是真 文/ 释本性 一直以来,我很喜欢德山禅师的一段句子:穷诸玄辩,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为此,他把长期阅读的《金刚经青龙疏钞》也一把火给烧了。 做学问如此,学佛也一样。因为,书上得来终归浅

  • 烦恼与菩提

    烦恼与菩提 文/ 释本性 佛门有句话:金屑虽贵,在眼亦翳

  • 信人如信己

    信人如信己 文/释本性 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 佛陀证悟的原理之一便是:人人有佛性,人人当成佛。 这佛性,没有染污,乃人性,本善良。 基于人性本善良,我始终相信人,相信人如相信自己。尽管,有人失信于我,有人失信于佛教,有人失信于社会,有人失信于天下。但我,始终还是相信人,相信人的本质。 人性本善的人类,违背人性规律而为恶,这自有外部力量的诱因,在他了知与不了知的情况下产生与完成。站在同为人的高度,宜给予宽

  • 信教与传教

    信教与传教 文/ 释本性 佛陀创教,为了什么? 为了破邪显正,导迷入悟。 基于佛陀本怀,我们信教,为了什么? 有人说,为了传教。 有人说,不直接传教,不具体传教,不冲在传教的第一线,就不算信教,更非好佛教徒。在这里,传教是很狭义的。 我以为,理应这样,但未必尽需如此。 在时空各异于佛陀时代的今天,这种传教是信教的义务,但只是其一,而非所有。 我们信教,为了回归信仰、重建道德。 回归信仰、重建道德,是我们信教者真正用心致力的所在。这传教,只是我们信教的其中一种表达方式。 今日,我们

上一页 1.. 10 11 12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