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禅师
  • 爱语摄

    爱语摄 白云禅师著述 人的听觉分别,不可以说“不对”,但可以诚恳的告诉他“错在什么处”。常言道: “人,不一定喜欢戴高帽子,如果把话说得中听一些,总是令人舒畅的!” 其实,话,好不好听,并不在乎言句的含意,却非常在乎说的语气;从来,古今中外,凡属有情众生,无

  • 讲经说法的理念

    讲经说法的理念 白云禅师著述 佛,是觉悟的意思。 佛法,是可以圆满觉悟的道理和方法。 我佛世尊,就是曾经圆满觉悟了的圣者。 佛陀的教法,正是开示圆满觉悟的道理和方法。 哪些是佛陀的教法呢? 总括有十二大部:契经、重颂、讽颂、因缘、本事、本生、希有、譬喻

  • 尊重就是信任

    尊重就是信任 白云禅师著述 现代人的尊师重道,但取师长所说之道,不受为人处世之教;何以故?自我意识太过强烈故!究竟原因,总在“功、利”圈子里打转,忽视了功利之外,尚有未知的更多! 其实,师之所以为师,是具有许多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为人之师;要不,师的诠释,何

  • 没有自我

    没有自我 白云禅师著述 出家佛子,荷担如来家业,为天人师;应该具备的人生观,必须是完全的没有自我;无论是自度而成佛成菩萨,或者是度他而饶益群命。 如何是完全的没有自我? 在表面,似是消极的行为。 于实际,却是积极的作法。 譬如“孝道”,以子女舍亲为僧伽身,

  • 身份、立场、观念

    身份、立

  • 自我的价值观

    自我的价值观 白云禅师著述 推销自我,必须具有高过他人的品质。 强调自我,必须拥有超越他人的凭恃。 坚持自我,必须效率胜于他人的原则。 维护自我,必须效益优于他人的价值。 人,往往活在浓厚的自我意识里: 有时,为了保护自己,却会伤害他人。 有时,为了帮助他

  • 计量理论

    计量理论 白云禅师著述 什么是计量理论呢? 计,计度;量,衡量。 依于个己的知识和经验,计量人或事所发生的问题,表现自己的看法,强调自己的观念;甚至否定传统,却又不能说出可以替代传统的更好的方法。 这种思想的发表,有的称作创意,有的名为革新,有的什么也不是

  • 要问为什么?

    要问为什么? 白云禅师著述 菩提就是觉悟,觉悟的层次很多,例如: 名句——一念破无明。 解释——一个意念的生起,便可以破除所不明了的。 请教——为什么呢? 例示——当你走在街上,迎面来了一位似曾相识的人,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连姓名都记不起,他到底是谁

  • 维护自尊

    维护自尊 白云禅师著述 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 自重,就是自己重视自己。 其实,自尊与自重,二者是同义而异词的名相;于义理的内涵,应该是完全相同的。 人人都有自尊,却不太在意自重,而又强调自尊;殊不知,自尊的建立,来自当然的自重;也就是说: “要维护自尊,

  • 应该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 白云禅师著述 有这样的人说: 应赴佛事,是为经忏鬼。 发展佛寺,是搞观光事业。 广行慈善,是沽名钓誉。 弘传教义,是克尽本份。 培育僧材,是拒绝众生。 老实修行,是个自了汉。 山水潜隐,是在逃避现实。 好像出家人只许弘传教义一途,其余毫无是处;甚

  • 希望不是妄想

    希望不是妄想 白云禅师著述 希望是愿,愿的对象是自己以外的他;属于利益他人的一种行为,其行为自始至终都是付出,不计代价,也就是奉献与牺牲。 希望的实现,在于自己做了一些什么,而且是有价值的内涵;不是但有希望的编制,其实什么也不愿意做;不是来去匆匆,怀着

  • 自我的有无

    自我的有无 白云禅师著述 学佛行者于心路历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强烈的自我意识;就像是影子随着身体,遇到任何关系自我的缘境,便会顿然展现出来。 意识的内涵,虽然不定是感性或理性的,但总归都是自我的情识作用;因此,佛陀的教诫中,提出来突破自我的指标,如金刚经

上一页 1.. 3 4 5 ..16 下一页16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