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禅师
  • 圈子之外

    圈子之外 白云禅师著述 是,是圈子;非,同样是圈子。 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生与死,乐与苦等,举凡世间一切相对之法,都是一个个不同的圈子。 佛陀说法,告诉世人,不要迷惑在圈子里;要认识圈子,要了解圈子。尤其,必须从圈子里发现一些什么;然后,才不会为圈子所转,

  • 师的排行榜

    师的排行榜 白云禅师著述 传道,授业,解惑,是为人师者的重责大任。 教下“师”愈过鲫,僧尼无不有份。 试思之,稍作探索: 传道,以“觉”为前提的佛道,传的如何?道在那里? ——为什么广大的信者,不得觉悟呢? 授业,无疑的是如来家业,以“戒、定、慧”为无漏之学的

  • 觉悟之道

    觉悟之道 白云禅师著述 人往高处爬,免不了越爬越辛苦。 水往低处流,很容易愈流愈走样。 辛苦也好,走样也好,止于行为现象;问题是为什么爬,爬的辛苦,目的何在?流,流得走样,又是为了什么? 如果,说是“人”的“生”象,以之譬如;那末,“人生”的历程,高处与低处,

  • 慧命与生命

    慧命与生命 白云禅师著述 把握时间,利用空间,是珍惜“慧命”最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发挥“生命”价值最可靠的行为。 时间如流去,随着不同的环境逐渐消失,唯有认真的把握,才能从事更多的工作;无论是奉献时的付出,索求时的筹量,以至远诸物与的精神修养。 空间无

  • 容忍和谦逊

    容忍和谦逊 白云禅师著述 虚荣和骄傲,是蚕食快乐的凶手。 快乐的泉源,来自容忍和谦逊。 学佛行者,讲求修养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无非是发挥生命的价值;以六波罗蜜法,增上菩萨入达“现实”行修中的力量。基于天人师的事业,在广播佛陀教法,饶益无边无量的

  • 根见、见见、性见

    根见、见见、性见 白云禅师著述 眼睛,除了用来“看”事物,还须要能够“分辨”事物,深入事物的内层,了解事物的真实面目。 所以说: 世间人以眼睛看事物。 佛法中以眼睛见事物。 因为:见的理念,讲求“根见、见见、性见”的不同!以“耳、鼻、舌、身、意”等,悉皆

  • 信仰的选择

    信仰的选择 白云禅师著述 宗教,少不了以“神”的偶像型态,夸张“信”的依赖,完成追求理想的意识,达到心理上“无奈”的满足感。 因此,颇具迷信取胜之道。 佛,虽然以“教”的姿态,建立“信”的宗旨;但是,具备了“法”智慧大藏,以“道理”建立知见,以“方法”帮

  • 问题与答案

    问题与答案 白云禅师著述 自我意识的肯定,从现象上看,在于问题与答案;好像是“问、题”衬托“自我”,答案完成“意识”;无论是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甚至除了“感性”之外,连“理性”亦包含在内。 其实,学行佛法的人,自我意识的肯定,在于色、受、想、行、识五

  • 行者的方向

    行者的方向 白云禅师著述 学佛行者,为调适贪、瞋、痴,而修学戒、定、慧,有所谓“净业”与“修道”的事业;其实,净业也好,修道也好,无非是为个己的“生、死”大事,而为“了、脱”之行。 了生之道,在于转业惑而成觉悟,知烦恼而现菩提;打从皈礼开始,即得学道理,

  • 唯佛独尊

    唯佛独尊 白云禅师著述 佛,是觉悟的意思。 佛法,是促成觉悟的道理和方法。 信佛,当然不是迷信。 学佛,必然是追求觉悟。 成佛,肯定是成就觉悟。 基于这种立论,很容易发现:信佛,只要去学习,最后一定可以成佛。 但是,佛教以外,无论任何宗教,即使信,而且学,却不

  • 经得起考验

    经得起考验 白云禅师著述 寺院庵堂,是僧伽生活的地方;当然,生活就有规范和法则。 规范和法则是常住们共立的公约,于律仪中关系到止持与作持。 时代虽然在不断地变迁;但是,僧伽总归是团体,团体少不了维护的法则,共处的规范;不然,一盘散沙,任听个己,必定沦于懒

  • 学佛知见

    学佛知见 白云禅师著述 佛陀说法,以“开、示、悟、入”而导众生,行于菩提大道;但是,去佛时遥,知见纷纭,无所适从;后学行者,纵然依“法”不依“人”,而所依之“法”,如何建立或者是辨认“是法”归属正知正见呢?! 于是,考证,辨伪等学应时而现,说真道伪,仍然众说

上一页 1 2 3 4 ..16 下一页16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