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祖庭大明寺
律宗是以研究和修持戒律为主的宗派。戒律形成于释迦牟尼佛时期,当时,已有佛教徒们聚在一起修行,成为僧团形式。在僧团内必须订立若干规矩和纪律,大家共同遵守,以保证修行活动正常进行。释迦牟尼佛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些约束条文,这便是戒律的起源。 如今,道宣在终南山弘扬律宗时的丰德寺早已不存,道宣的再传弟子鉴真曾在扬州大明寺主持律宗道场,故大明寺就成为律宗祖庭了。扬州西北郊有座蜀罔中峰,大明寺就坐落在此山中,寺建于公元5世纪中叶,现存的建筑是19世纪末所建。大明寺最闻名于世的是著名高僧鉴真曾住锡于此。
南山律宗祖庭大明寺
南山律宗的传承
“南山宗”、“相部宗”及“东塔宗”三派,各有其传承及著述,其中以南山一宗最为盛行,流传最久,影响最深。尤其南山律宗通于大小乘,特别受到中国人的欢迎,因此律宗的传承,所谈的就是南山律宗一脉的传承。
南山宗诸祖
道宣门下众多弟子中,以秀律师(一说周律师)继嗣法统,为南山律宗第二祖,其后相承诸祖为:道恒、省躬、慧正、法宝、元表、守言、元解、法荣、处恒、择悟、允堪、择其、元照、智交、准一、法政、法久、了宏、妙莲、行居、真照等。
┌智仁(新罗)
│秀(周)--道恒--省躬--慧正--法宝--元表--守言--元解--法荣--处恒--择悟┐
│ ┌─────────────────────────┘
│ └允堪--择其--元照--智交--准一--法政--法久--了宏┐
│ ┌─────────────┘
│ └妙莲--行居--真照………???
道宣┤ ┌鉴真(弘传日本,成为初祖)
│文纲--弘景┤
│ └道光
│大慈
│名恪
│灵崿
└融济
唐朝末年,经过会昌法难及五代的战乱后,南山律宗与其它各宗相同,衰颓不振。到了宋代,台州允堪律师(公元?--一○六一年)广开戒坛,年年度僧,并以道宣的十部著作为本,撰成《行事钞会正记》、《戒本疏发挥记》、《羯磨疏正源记》、《拾毘尼义钞辅要记》等十部注释书,以阐扬本宗精神,世称“十部记主”。 杭州钱塘灵芝寺的元照律师(公元一○四八--一一一六年)参究天台、净土之学,以天台教义释律,为南山三大部作记解,即《行事钞资持记》、《戒本疏行宗记》、《羯磨疏济缘记》等一百余卷。同时倡导教、律、禅一致之论,成为一代律学大家,大弘律教,使衰微的南山宗再度复兴起来。自道宣以下,解南山律者,共有六十余家,撰述达数千卷之多,其中以元照律师及其门下最为兴盛。
然而允堪的《会正记》与元照的《资持记》,虽然均为道宣《四分律行事钞》的记解,但是有关遶佛方向的左右、衣制的长短等见解,两书所作的解释往往各异,遂使南山律宗分裂为“会正”、“资持”二宗,其中以元照的“资持宗”影响较大。 到了元、明两代,律宗传承虽未中断,但是由于典籍散佚的缘故,再度呈现衰颓的景象。明末清初,律宗大德相继出现,如莲池、蕅益、弘赞、元贤等,均有著述传世。此外,南京古心如馨律师(公元一五四一--一六一五年)登五台山,感得文殊菩萨于云端授戒,顿悟心地法门,悠游于大小乘律法之中。返回南京后,历驻灵谷、栖霞、甘露、灵隐诸寺,开坛说戒达三十余处,徒众万余人,再兴南山律宗。神宗为嘉勉其兴教之功,特赐紫衣、钵、杖,并赐号“慧云律师”,世称中兴律祖,法系称古林派。编有《经律戒相布萨轨仪》一卷。
古心门下有性相、寂光、澄芳等。其中三昧寂光律师(公元一五八○--一六四五年)初习贤首教观,后受毘尼律法,兼习禅观,创戒坛于南京宝华山,建立南山律宗的道常此后宝华山成为中国戒学中心,至今南北丛林的传戒,无不依循宝华山的轨范。三昧律师所主持的戒席有百余坛之多,戒子无数,著名弟子有香雪、见月律师。着有《梵网经直解》四卷、《十六观忏法》等。
见月读体(公元一六○一--一六七九年)继承宝华山法嗣,香雪转至常州天宁寺,均弘传律宗。
见月律师初习华严,不久因景慕三昧寂光律师而投其座下,深研四分广律。见月升座讲《梵网经》,舌灿莲华,析理精要,三昧律师曾赞叹:“老人三十年戒幢,若非见月,几被摧折1其弟子六十余人,定庵德基嗣其法,着有《大乘玄义》一卷、《毘尼止持会集》十六卷、《毘尼作持续释》十五卷等数十部律仪轨范。
定庵德基之下有松隐真义、闵缘常松、珍辉实咏、文海福聚等次第相承,弘传宝华山法脉。
清世宗雍正十二年(公元一七三四年),文海奉诏入京,检校《梵网经直解》四卷,住持宝华律宗的分支----法源寺,为法源寺第一代律祖。文海奉敕启建三坛大戒,当时乞受大戒的僧侣达一千八百余人。此后,宝华山法脉亦能分支于北方,分灯于全国。文海戒子遍满天下,数逾十万众,其法脉由性言、圆先、明如、定静、慧皓、昌苍、海然、印宗、发圆等代代相承。
鉴真大师像
此外,道宣门下弘景的弟子鉴真律师(公元六八七--七六三年),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在扬州大明寺以戒律化导一方。当时有日僧荣叡、普照等前来中国求法,于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恳请鉴真东渡弘传律法。鉴真携带相部法砺的《中疏》、南山三大部,以及大批文物、药材等东行,历尽艰辛,十一年来,分五次渡海失败。第六次,双眼已经失明,但仍不稍减其赴日之志,终于抵达日本都城奈良,依道宣的《戒坛图经》,于东大寺筑坛,亲自为君民上下传授菩萨戒,并为日僧重授戒法。天皇诏赐“传灯大法师”之号,日本律宗由此肇始,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开祖。
弘一大师像
十九世纪中,太平天国之乱起,宝华山首当其冲,破坏甚钜;乱后重建,每年戒坛仍常开坛授戒,然南山一脉曾一度失其三大部。至清末,由徐蔚如从日本请归,重刊于天津刻经处。民国建立以后,弘一律师起而复兴律宗。弘一律师(公元一八八○--一九四二年)初修净土,参访多处名山大寺后,深感律法不明,佛教难以发展,乃发奋钻研律学,以弘扬南山律宗为己任,遍考中外律丛,校正三大部及其它律藏,着有《四分律宗比丘戒相表记》、《南山道祖略谱》、《戒本羯磨随讲别录》、《四分律含注戒本讲义》等。同时创办“南山律学院”,以延续律宗法脉。弘一大师在律学上的成就,以及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受到现代学者一致的肯定。
巴利语Theravàda。thera,意为长老,上座;vàda,意为说, 论, 学说, 学派, 宗派, 部派。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 此系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
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以八正道为根本,教法纯正。现存于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南越、中国云南边境等地区。本世纪初开始进入西方社会,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中文世界。佛教中小乘佛教即
禅宗始祖菩提达摩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弥陀净土信仰最早兴起于西北印度,东汉时传入中国。至晋宋时期受到了中国僧俗的高度重视和青睐。据《广弘明集》卷十五载,东晋初期,般若六家之一即色宗的支道林,尝命工匠造阿弥陀佛像,并撰赞文:“此晋邦五末之
原始佛教(primitive Buddhism)是部分西方部派佛教学者提出的概念,指称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佛教。并认为自己所在部派的佛教即是正宗原始佛教。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而古印度的书
在初期佛教发展史中,上座部与大众部分裂後到大乘佛教兴起前的这个时期被称为部派佛教。 相传在佛陀灭度之後,由大迦叶於王舍城主持了第一次集结(又称为王舍城集结),由阿难负责诵出经藏(即後世所称的《阿含经》)
临济宗,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自洪州宗门下分出,始于临济义玄(?-867年)大师。义玄(?-867年)从黄蘗希运禅师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
石头宗,又称石头禅,与洪州宗并列为唐代禅宗两大派系之一,由六祖惠能门下青原行思、石头希迁一系分出,下开云门、法眼、曹洞三宗。 其主要建立者,为石头希迁。因希迁禅师,曾在南岳一块巨石上结庐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