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寒山寺

寺院名胜 | 作者: [投稿]

寒山寺 alt=上海崇明寒山寺 src="https://www.hrxfw.com/uploadfile/fjbk/201301/1358490279hf2HY3uD_s.jpg" />
上海崇明寒山寺

  寒山寺已有近374年历史。明朝天启四年,杨军门夫人朱氏自苏州驾小船来到崇明。朱氏在岛上削发为尼,法名颠修,建寺名寒山寺,供寒山拾得二像。原寒山寺北至护城河(现崇明中学马路),南至人民路,西至护城河沿界(农业大楼),东至旧大校场(现向明农机厂),共有鸳鸯宅寺房32间。

  崇明寒山寺与苏州寒山寺除了在寺名和供奉上相同外,相传它们的钟声有"瀛洲东门寒山寺,夜半钟声迎客船"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争相媲美的诗句。寒山寺座落于上海市崇明城内东门路21号。寒山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天启四年,杨军的夫人朱氏从苏州驾着小船到崇明削发为尼,法名颠修,建寺名寒山寺,寺中供寒山、拾得二像。寒山寺原为鸳宅,有寺房32间,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崇明寒山寺和苏州寒山寺除了在寺名和供奉上相同外,他们的钟声相传有“瀛洲东门寒山寺,夜半钟声迎客船”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争相妍美的诗句。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黄墙之内,青烟缭绕,明烛高照,念佛之声不绝于耳,每到佛期,前来拜佛之人更是络绎不绝。

崇明寒山寺-历史

  考佛寺建筑,昔以佛塔为主体,至隋唐渐以佛殿为中心,置塔殿后,或云置寺庙之后。塔,唐时译作窣堵坡或塔婆,实为古代印度之坟墓,佛教徒用以供奉佛陀舍利,其后则为佛教徒崇拜之对象。我国佛塔具分有五,即木塔(或称楼阁型塔)、墓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概分为二,即佛塔与祖师塔。我国虽有不少佛寺以塔名者,如七塔寺、白塔寺、双塔寺等,但未有以塔院名者。所谓塔院类多为祖师塔,属于某一佛寺,如虎丘之绍隆塔则属于虎丘海涌寺,以此证知,所谓"妙利普明塔院"即或有之,亦非独立佛寺,当系普明祖师之骨塔也。一般祖师塔,仅在其墓上用砖砌或石雕一类似佛塔之建筑物,以为标志而已,或在其旁建筑简易僧舍,供人照应香火。俗称为塔院者,即指此类建筑物。普明者,实即智凯高弟普明禅师。祯明元年(587)陈主策迎智者出都,从往金陵,居光宅寺,俄而陈亡,智者即上江州庐山东林寺,明(普明)于陶侃(所建)瑞象阁行观音忏法见一僧云:所谓"法宗",未为嘉名,改为"普明"此名晓朗,照了三世。后又从智者往荆州玉泉寺(智者为荆州人)返天台时,又嘱普明铸造大钟,运往天台供养。唐太宗贞观初(627--649)有诗僧寒山子者,曾"来此缚茆以居",玄宗朝著名禅师僧希迁(700--790)"于此创建伽蓝,隧题额曰寒山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郇国公王珪因书张继诗,易封桥为枫桥。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仍称枫桥寺。元代始复称寒山寺,元代诗人顾英、汤仲友等诗均题名为寒山寺可资为证。其后明、清、民国、及至人民政权建立,均沿用寒山寺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初(976--983)节度使孙承祐重建佛塔七成(层),既言重建证知旧曾有塔,或误认为普明祖师为佛塔,建塔之时未言及寺,证知此时寺尚完好。元末时,寒山寺及孙承祐重建、法迁重修之佛塔,一并毁于战火元末时,寒山寺及孙承祐重建、法迁重修之佛塔,一并毁于战火。据此推知,寒山寺及塔应毁于1367年朱元璋对张士诚最后攻击中。

热门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